《达·芬奇密码》与 梵蒂冈
《达·芬奇密码》正在全球热烈上映,却遭到了梵蒂冈带头抵制。教宗本笃十六世的助手,即枢机主教安杰洛·阿马托在罗马大学一个天主教会议上公开呼吁教徒抵制《达·芬奇密码》。阿马托在会上表示:“《达·芬奇密码》一书全是错误、诽谤及侮辱,是一本反基督的书籍。我希望你们全都抵制电影。” 梵蒂冈究竟是怎样的国家?我记起了在梵蒂冈度过的日子。 在欧洲旅行,从车窗远望,凡是从地平线上“冒尖”的地方,那最尖处必定竖着一个十字架。 这样的带十字架的尖顶,不时映入眼帘,足见欧洲教堂之多。 我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凡是有带十字架的尖顶的地方,四周必定是一个村庄;凡是村庄,必定有一座带十字架的尖顶的教堂。 在欧洲,天主教已经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细胞”。 在欧洲,最辉煌的建筑、最富有艺术性、最有历史感的建筑,除了各国的王宫、皇宫之外,便是天主教堂。 我细细参观了德国科隆的大教堂,我深深为它的宏伟壮丽而倾倒。整个教堂是一座精雕细刻的艺术品,不仅教堂大厅里的雕塑、油画诸多艺术珍品,就连每一扇门、每一扇窗,甚至连一个大门的铜把手,都是浮雕缠连的艺术品。 休息日,教堂是欧洲人全家必去的场所。在那里,他们虔诚地接受神父的教诲。 天主教,深刻地影响欧洲的思想、文化以至历史进程。 天主教的中心,便是著名的梵蒂冈。 在罗马市西北角,走过石块铺成的马路,迎面是一堵城墙。穿过城墙,迎面是竖立着一根根硕大圆柱子的长廊,那就是著名的梵蒂冈国。 梵蒂冈国处于意大利国内,人称“国中之国”。 前往梵蒂冈国,犹如平时进入一座教堂参观一样,丝毫没有出入国境之感。 二百八十四根二十七米高的大理石圆柱,组成一条直径为二百四十米的长廊。这长廊之内,就是梵蒂冈国的圣彼得广场。 虽然梵蒂冈那么小,但是圣彼得广场却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广场,达两万两千多平方米。 广场地面是由方形面包一般的石块铺成。广场中心,竖立着高高的四方形纪念碑。碑顶,竖立着十字架。 站在广场中央举目四望,圆形的石廊蔚为壮观。长廊上方,“站立”着一百四十尊塑像。 这个布局严谨、气度不凡的广场,是由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米开郎基罗设计的。 广场正面,是气势宏伟的圣彼得大教堂。教堂有着圆形的尖顶,整个外形看上去有点像美国的白宫。 教堂前,竖立着两尊巨大的塑像,左为圣彼得像,右为圣保罗像。 一个广场,加上一个教堂,再加上教皇所住的教皇宫,还有一幢政府大楼,一个图书馆,一个博物馆,便是梵蒂冈国的全部领土。 梵蒂冈国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全部国土只有零点四四平方公里。 梵蒂冈国拥有两个“世界之最”:它又是世界人口最少的国家,常住人口只有五百四十人左右,全国总人口只有一千三百八十人左右。 尽管梵蒂冈国那么小,人口那么少,在世界上却拥有巨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梵蒂冈国的国家元首是教皇。所以,梵蒂冈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我在欧洲的那些日子里,常在电视新闻中看到一位头戴红帽、身穿红衣、颤颤巍巍的长者,他便是当今的天主教皇、梵蒂冈国元首约翰·保罗二世。他是一五二三年以来,梵蒂冈第一位外籍教皇。 梵蒂冈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七七四年前后,就已经形成了教皇国。在一九二九年,意大利政府与教皇签约,承认梵蒂冈为主权国家,主权属于教皇。从此,梵蒂冈国的地位得以确定。如今,梵蒂冈国作为主权国家,是联合国成员国之一,在联合国进行表决时同样拥有神圣的一票。 教皇的权力,并不仅仅局限于小小的梵蒂冈国。教皇是世界天主教领袖。天主教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在西方各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各国天主教的主教,要有梵蒂冈教皇任命。正因为这样,教皇的权力深深地渗入到世界各国。 我注意到梵蒂冈国的国徽,上方为两把交错的钥匙,下方为教皇的帽子。那两把钥匙,据说是天堂之门的钥匙。用这两把钥匙打开天堂之门,就可以升入天堂了。而教皇的帽子,则是国家元首教皇的象征。 步入圣彼得大教堂的时候,我见到梵蒂冈教皇的卫队。战士所穿的服装非常奇特,头上斜戴一顶无沿圆帽,身穿教袍式的黑色大褂,而衣袖却是短短的,露出桔黄色内衣的长袖和鲜红色袖口,双脚穿黄色镶黑条的长靴。据说,这古色古香的服装,也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米开郎基罗之手。 梵蒂冈无警察、无军队。我在圣彼得广场,倒是见到一群意大利警察。梵蒂冈的治安,是靠意大利警察来维持。 至于梵蒂冈教皇的卫队,则来自瑞士。为什么梵蒂冈教皇,信用瑞士卫队呢?据说教皇的卫队,原本来自许多国家。在一五二七年,梵蒂冈被北方民族占领,各国的卫队都走了,唯有瑞士卫队仍留在梵蒂冈保卫教皇。从此,梵蒂冈教皇一直信用瑞士卫队。 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美仑美奂,令人叹为观止,是世界上最豪华、最富丽堂皇的教堂之一。我见到教堂的地面,全部用彩色大理石铺成。教堂四壁,大理石雕像、壁画琳琅满目。 我看到教堂里一对小天使雕像,觉得非常眼熟。我记起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先生曾从美国费城寄一批照片给我,其中有一帧就是在这对小天使雕像前拍摄的。于是,我和内子也在小天使雕像前摄影留念。 圣彼得教堂平常只开一扇大门,供信徒和游客进出。另一扇大门,每年只开一次,逢圣诞节才打开。 教堂侧厅里,安置着所有教皇的墓。墓前有墓志铭,写着教皇的生平。墓上还有教皇的雕像。 梵蒂冈的图书馆和博物馆内,收藏着中世纪的天主教著作手稿以及各种宗教纪念品。内中,不少是无价之宝。 在梵蒂冈书店,我遇见一位戴玫瑰色瓜皮帽的神父,与他合影,他欣然同意。在圣彼得广场,我与一位修女合影时,她特地拉开白色的披巾,以露出胸前的十字架。 在梵蒂冈,我见到一幅巨大的照片,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那是在天主教的一个盛大的节日里,宽广的圣彼得广场,竟然挤满了数以十万计的天主教信徒,肃然而立,谛听着教皇的教诲…… 这帧照片,正是小小的梵蒂冈国拥有巨大的精神力量的最形象的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