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鸿文,笔名:可人、江鸟,钢琴教育家。美国钢琴家协会会员、美国钢琴教师协会会员、上海音乐家协会会员。退休前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师资培训中心担任教学工作,同时在教育学院兼课。曾担任上海音乐家协会专业委员会的理事以及音乐考级和比赛的评委;也担任过中国音乐家协会上海分会和上海文艺活动中心,联合举办的音乐进修班的教学顾问。所编著的《世界名曲演奏技法》一书,已由上海翻译出版社出版;教学随笔《家长如何提高音乐修养》由文艺出版社出版;教学论文《如何指导学生演奏世界名曲》荣获了文化局“艺术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曾荣获上海市教育局和上海音乐家协会联合颁发的《优秀园丁奖》。
何鸿文老师于1938年出生在一个法国归侨家庭,20世纪五十年代,曾先后师从了白俄罗斯音乐大师涅夫斯基等多位教授,研习钢琴、作曲、指挥。此外,他在声乐、绘画、文学、书法等艺术领域也具有较深的造诣。他的严谨、细腻,而又非常生动有趣的钢琴教学风格和他的博识多才、驾轻就熟、乐观大度、谈笑风生的艺术家风采,都充分体现了他的可敬可亲的人格魅力。很多学生在受到他的音乐教育和艺术熏陶后,更加酷爱音乐,热爱生活,把音乐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1987年,国际键盘音乐家协会主席Joan C.
Sommers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为全国的键盘音乐教育专家、教授、教师讲学期间,观看了何鸿文老师的学生陈莉,在台上演奏的一曲扣人心弦的《查尔达斯》后,兴奋非常、感动不已。Sommers教授当众夸奖了何鸿文老师对学生的“认识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双向能力的培养,以及他的“意在手先,人琴合一”的教学理念。她在讲学的总结会上,盛赞了何鸿文老师是她在中国讲学期间所见到的,把音乐教育和技术训练融合得极其完美的教师。
1990年,学生金旼旼在上海市的一次器乐比赛中,演奏着何鸿文老师特意为她新编的《田园之春》,热情洋溢的演奏和美妙动人的琴声如磁铁般紧紧地吸引着全场观众,后排的观众们竟然不约而同地纷纷涌向“音流的源头”,把台前挤得水泄不通。曲子结束,12位评委也十分激动,都高高地举起了同样的满分牌:“10分”,全场一片欢呼!这罕见的赛场奇观,后来就成了乐坛的佳话。
1998年起,何鸿文老师在美国从事钢琴教学和交流多年。在这期间,他的学生Y.
Mengfei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第32届国际器乐大赛,荣获了4D级比赛的“金杯”和2D级比赛的“大金牌”。赛委会主席亲自上台祝贺,台下的掌声经久不息。虽然何鸿文很快就获得了美国绿卡,成了美国永久居民。但他始终割不断对祖国的思念,总是牵挂着祖国的钢琴教育事业。毅然归国后,他一如既往地投入了钢琴教学,孜孜不倦。
2006年,他的新一代学生张辰林,从上海的两万多名钢琴考级生中脱颖而出,接受了上海音乐家协会的邀请,在上海大剧院的钢琴专场音乐会上独奏演出。两个月后,张辰林和同学欧阳心洁,在“上海市公爵杯青少年钢琴大奖赛”中,双双囊括了“特等奖”和“一等奖”,并获得一架高级钢琴的奖励。何鸿文的精心栽培,为这两位少年音才播撒了走向成功的种子。
同年11月,学生Y. S.
Shan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她的精湛演奏惊动了考场内外所有的人们。就连亲自担任主考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院长和随同的英国评委们,也都情不自禁地脱口叫好……
何鸿文老师从六、七十年代起,就不断地为我国的高等艺术院校、专业艺术团体和部队文工团,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音乐人才,其中不少学生如今已是颇有成就的作曲家、钢琴演奏家、钢琴教育家,足迹遍布海内外。
他除了钢琴教学,有时也在上海音乐厅等舞台上指挥乐队演出。此外,他还十分热心于群众性的音乐普及工作:他曾深入到上海市黄浦区和静安区两所中心学校的键盘乐队,分别为两支乐队作曲和指导排练。不久,在上海市教育局主办的“上海市学校乐队的演奏比赛”中,这两支键盘乐队的音乐表现力,出人意料地超过了声势浩大的管乐队而荣获了比赛的冠军和亚军。他曾兼任百乐乐团的副团长、指挥等职务;他还在上海市红孩子艺术团和上海爱菊音乐学校担任过艺术指导。他曾多次接受有关部门的邀请,在“上海外滩音乐广场”指挥乐队演出,在1994年的广场音乐会上,他成功指挥了500人的器乐大合奏。
很多年来,何鸿文老师把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之心,化作了春风细雨,浇灌着一批又一批的桃李;他把热爱音乐、热爱学生的满腔热情,全部倾注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之中。他真正做到了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和心血,都和祖国的音乐教育事业连在了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