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讲坛 ;>>正文

再说电视艺术人性化

  我们的观众在观赏电视剧时,不一定非要观看那种钟情于大制作大场景的电视剧,相反的那些能把握住生活韵味的小桥流水般的小场景小制作的电视剧,倒是能让人们津津乐道地一集一集地看下去。观众要求其实并不算高,他们无非也就是喜欢看那些故事情节生动一些且有嚼头的电视剧,喜欢把生活中的人和事与电视中的人物情景相比较相对应,喜欢关注剧中人物的命运及走向。观众出现如此简单的喜欢理由,那是因为电视这种艺术它属于大众化的艺术,属于一种突出人物人性化特征的大众艺术,观众们习惯或者说是下意识地将自己生活中的坎坷与剧中人物的情感艺术紧密地联系和交融到了一起,冀望能达到一种情感体验和寄托理想的客观效果。近观报载《央视积压4亿元剧集未播》一文,笔者深有感触,这种本与人民大众亲密无间的大众电视艺术,正悄然走向了十分危险的境地,由此,我不由地想起电视艺术的人性化的问题。

  我们说人性化的问题,是个非常古老的话题,我们认为所谓人性化是指剧中主要人物个性的本质特征,它的重点是在强调一个大写的“人”字,它在张扬和突出表现人物个性的同时,更是在彰显一种人物内在的情感真实和艺术真实。当然,这种凸现的人性主要还是取材于现实生活的原生素材,只有在广阔的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基础上才能寻找到人物的个性特征的灵感,挖掘出人物人性的真实一面。作为编导、演员可能在媒体镜头面前会反复强调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等等的话语,但实际情况是,那些编导、演职员们整天忙于电视剧的拍摄,却很少有时间走进基层或者不客气地说他们根本无暇去体验生活,从而致

  使电视剧的人物的人性特征显得呆板和教条化,缺乏灵动的闪光点,缺少和观众交流与互动的情感平台,缺失生活中的情趣和艺术创造力。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些编导日常所持有固定的思维模式要变,我们发现一些编导常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来应对众多电视剧结构、场景和人物情感处理,这样的定向思维的单一的格局如果不改变,那么是难以适应当今电视剧艺术的发展和变化的,这种缺少生活根基和生机的电视剧大量涌现,从客观上讲,它也是直接造成和导致了观众对观赏电视剧的热情下降并还因此出现审美疲劳症状的主要的原因和理由。

  如此看来,欲要摈弃电视剧中千篇一律的模式和样式,提高观众的收视率,首要的问题就是要突出和强化剧中人物的个性化特征,我们相信,没有个性化的电视剧,一定是部平庸的电视剧,我们也同样相信,那些极富色彩、动感和传神的个性化特征,一定不是凭空杜撰,它一定是来源于我们周围的真实生活当中。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征修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文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