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画史漫说之一
中国戏曲艺术的源头是歌、舞、乐,后来又揉进杂技、说、表等,逐步发展融合成一门表现力丰富,耐人寻味,具有很高艺术欣赏性的艺术。
中国戏曲艺术始于何时,似乎尚无明确文字记载的定论。不过,从发掘出的古文物绘画作品中,却可以找到颇有说服力的研究依据。
见到一只五千年前的彩陶盆,内壁绘有《多人牵手舞蹈图》。三组舞蹈队(均为多人牵手)之间,绘有竖着的四根弯形细线条河多根不规则粗线条,表示树林;舞蹈队列下面画有四根平行带纹,代表地面和盎然水纹的池边。整个画面,绘影绘声地表现了我国先民劳动之余在池边林下,随着音乐节奏尽情歌舞的场面。这件古老珍贵的彩陶画,是在青海高原大通县孙家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墓地中出土的。这便是目前发现的最早描绘中华民族歌舞景象的绘画作品。既然中国戏曲艺术的源头是歌、舞、乐,那么,把这件最早反映人们载歌载舞的绘画,作为中国戏曲画的滥觞,是可以成立的。
中国戏曲,冠有“戏”字这一名称,始于二千七百年前的我国西周,当时出现了号称“角抵戏”的武术角力戏。山西省长安灃的战国墓葬中出土的一块铜牌雕刻画《角抵戏图》,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进行“角抵戏”的景况:两个男子,骑马来到预定地点,把马拴在树上,各自脱去身上的衣服,开始角力相斗。两人用尽全力互抱身子,扭作一团,你推我拉,甚而用头抵撞,力图击倒对方。更为神来之笔的是,把两匹马画成圆瞪着眼睛,注视着角力相斗者双方,仿佛在为自己的主人能否取胜而悬心。作品十分感人。
西周、春秋、战国、秦朝和汉代,都流行角抵戏。
在湖北省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秦朝理发梳头用的木篦柄上的雕刻,亦生动地描绘了一场角抵戏。画面上出现三个人物,头上均留发髻,赤膊,只穿紧身短裤,束腰带,中间和右边两人,正在你推我拉,手舞足蹈,各不相让,进入白热化的角逐中;左边一个似乎为裁判员,正在呼唤着,发出指令,情景亦颇吸引人。
于河南省密县打虎亭的东汉墓室中发现的壁画亦有《角抵戏图》,描绘二位壮汉角色,赤膊,只穿短裤,留长发和长胡须,彼此吹胡子瞪眼,在进行角抵一个回合之后,又要进行第二个回合,情形亦是蔚为壮观的。
上述三件《角抵戏图》的艺术表现各具特色。陕西省长安灃战国墓葬中出土的铜牌雕刻《角抵戏图》,艺术风格朴茂、凝重、沉着。湖北省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秦朝木篦柄上的雕刻《角抵戏图》,艺术风格线条圆润流畅。河南省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室壁画《角抵戏图》,艺术风格造型夸张幽默,富漫画情趣。
古代之所以流行角抵戏,源于黄帝战蚩尤的故事,故角抵戏又称“蚩尤戏”。传说皇帝战蚩尤的“涿鹿之役”相当惨烈,血流百里。这些传说反映了远古时期中华各民族不断融合斗争得生动过程。炎黄子孙为追念祖先,发扬祖先善于在斗争中求发展的精神,便创造借助角力相斗、英勇无畏的“角抵戏”的表演形式,来寄托对祖先的敬仰和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