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讲坛 ;>>正文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漫画的鼎盛期

  ——中国漫画发祥地上海的老漫画之四

  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漫画,经过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第一代漫画家和第二代漫画家)的发展过程,积累了漫画创作和创办漫画刊物等多方面经验,而趋向成熟。同时,正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深入时期。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学家、新兴版画的倡导者鲁迅先生于1927年10月由广州来上海定居(最后十年一直生活在上海),与在上海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之一瞿秋白合作领导了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文艺运动。1930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等左翼文艺中心团体,活跃开展左翼文艺活动,由此促进了上海漫画出现高潮,成为上海漫画的鼎盛时期。其标志是:漫画家队伍扩大,作者多,作品多,作品的表现题材、体裁、形式、风格多,创办漫画刊物多。

  涌现出新的漫画家有张乐平,丁聪、华君武、特伟、王乐天、米谷、黄苗子、黄茅、黄尧、黄鼎、陶谋基、艾中信、胡考、张仃、余所亚、窦宗洛、郭建英、江栋良、陈惠龄、江数、张英超、江毓祺、陈静生、陈少白、朱金楼、陈涓隐、严析西、汪子美、董天野、乐小英、张文元、丁深、梁白波(女)等四十多人,他们都属于第二代漫画家,大大充实了漫画家队伍。

  伴随一大批新的漫画家成长,是漫画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地创刊。许多新创刊的漫画刊物成了新的漫画家成长锻炼发表作品的园地。

  1932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上海先后创刊的漫画刊物有:

  《中国时事漫画》黄士英主编,1932.2,出4期,上海中国漫画研究会。

  《时代漫画》月刊,鲁少飞主编,1934.1-1937.6,出39期,上海时代图书公司。

  《新上海漫画》月刊,1934.1,出1期,上海漫画社。

  《东方漫画》半月刊,1934.4,出3期,上海东方出版社。

  《漫画生活》月刊,黄士英、黄鼎等主编,1934.9-1935.9,出13期,上海美术生活杂志社。

  《旁观者》月刊,胡考主编,1934.11,出1期,上海近代公司。

  《群众漫画》月刊,曹聚仁、江毓祺主编,1935.2,出3期,上海群众漫画社。

  《漫画漫话》月刊,蔡若虹、庄启东主编,1935.4,出4期,上海漫画漫话社。

  《电影漫画》月刊,顾逢昌、朱金楼主编,1935.4,出6期,上海电影漫画社。

  《现象漫画》周刊,万籁鸣、薛萍主编,1935.4,出2期,上海现象漫画社。

  《新时代漫画》月刊,陈枊风、陈明勋主编,1935.10,出1期,上海春社。

  《中国漫画》月刊,朱金楼主编,1935.7-1937.6,出14期,上海中国漫画社。

  《独立漫画》半月刊,张光宇主编,1935.9-1936.2,出9期,上海独立出版社。

  《漫画和生活》月刊,张谔主编,1935.11-1936.2,出4期,上海大众文化出版社。

  《漫画界》月刊,王敦庆主编,1936.4-12,出8期,上海漫画建设社。

  《生活漫画》月刊,刘永福、黄士英主编,1936.4-6,出3期,上海生活漫画社。

  《滑稽画报》半月刊,林梁主编,1936.8-1937.5,出19期,上海三和出版社。

  《漫画世界》月刊,黄士英主编,1936.9,出2期,上海漫画世界社。

  《漫画之友》半月刊,王敦庆、张鸿飞主编,1937.3,出4期,上海漫画之友社。

  《牛头漫画》月刊,1937.5,出1期,上海牛头漫画社等等共二十多个漫画刊物。

  从1932年至1937年5月,五年多时间内创刊二十多个漫画刊物,平均每年报刊四至五个漫画刊物。而这二十多个漫画刊物都需要发表大量漫画作品。华君武、王乐天等,当时还是中学生,就在漫画刊物上发表漫画。因为漫画刊物受读者欢迎,各刊物之间相应提高稿酬,以争漫画稿源,所以当时的漫画家,尤其是出了名的漫画家,稿酬收入丰厚,日子过得不差。大量的新的漫画家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

  这里值得注意的,鲁迅先生告别重视并直接支持其中的《漫画生活》月刊,还收藏了所出的整套十三期《漫画生活》,同时将该刊物寄赠推荐给日本友人文学家增田涉。其原因是:该刊将漫画与文学相结合,除发表漫画外,刊载有小说、散文、随笔、杂文、论文等,内容丰富,品位较高,实际上是一份严肃的具可读性的综合性文艺杂志,所以受到鲁迅青睐。鲁迅撰文供该刊发表,《说‘面子’》一文改该刊第二期,《弄堂生意古今谈》发该刊第九期。鲁迅还将小说“阿金”给该刊,因被国民党当局审查抽去未刊出而索回原稿。还有李桦、黄新波、陈烟桥、张望等由鲁迅培育出的新兴版画青年画家在该刊发表木刻版画。

  当时涌现的一批新的漫画家中,引人注目的有一位有才华的思想倾向革命的女漫画家梁白波。

  梁白波是很有个性的风趣人物,与叶浅予之间发生了浪漫爱情。

image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梁白波

image 

叶浅予肖像画 梁白波作

  1935年,叶浅予的长篇连环漫画《王先生》在《上海漫画》周刊连载之后,又在《时代漫画》月刊上以新作品连载,同时在《时代漫画》兼任编辑。他多次收到一位很有才气、具名“梁白波”的漫画作者的来稿。叶浅予决定刊发这位漫画新手的作品,于是致函约见一次。按日期如约,叶浅予见到的是一位斯斯文文的小姐,这实在出乎意料。梁白波见到叶浅予是一位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于是一见倾心,坠入爱河。叶浅予当然乐意接受这位才女的爱,就此两人同居。在叶浅予的鼓励下,梁白波也创作长篇连环漫画,题为“蜜蜂小姐”,在1935年9月创刊的上海《立报》上连载。作品中的主人公是一位都市小姐,因为造型以胸大、腰细、臀大为特征,犹如蜜蜂,故名为《蜜蜂小姐》。这套连环漫画因出于第一位女漫画家之手,连载后引起社会轰动效应,《立报》发行量不断上升。

image

   连环漫画《蜜蜂小姐》一组 梁白波作

  梁白波(1911-1987),原籍广东中山县,生于上海,家居北京路。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擅长油画,是在上海成立的中国第一个油画家团体“決澜社”成员。她的绘画造型能力强,出手快,且生动。她为叶浅予作的一幅水彩肖像,洋溢感情,潇洒自得。她的出名是漫画创作。她思想倾向革命,当时曾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为革命诗人殷夫烈士(被国民党政府杀害于上海龙华)的诗集《孩儿塔》创作了九幅插图。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由叶浅予领队的抗日漫画宣传队的工作。她创作了许多富有抗日激情的漫画,发表在《救亡漫画》和《抗战漫画》等刊物上。例如1938年发表在《抗战漫画》上的漫画《站在日军前面的巨人——游击队》人更是一幅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她随抗日温宣传队由上海出发,途经苏州、镇江、南京到武汉,一路举行抗日漫画巡回展览等抗日漫画宣传活动。可是抵武汉后,梁白波认识了一位空军轰炸机飞行员陈恩杰,竟然与三年前她见到叶浅予时那样一见钟情,不顾一切地爱上了那位飞行员。于是,她收起画笔,离开了抗日漫画宣传队,离开了叶浅予。对此,叶浅予无可奈何,因为叶浅予与梁白波只是因爱情而同居,只能任她离去。后来,梁白波随那位飞行员飞到台湾去了。直到叶浅予晚年,对与梁白波的相爱一直记忆犹新。叶浅予在其自传体回忆录《细叙沧桑记流年》一书中,对这位曾经是漫画艺术同路人和所热爱的情人,一往情深地写道:“白波不是一个寻常的女性”,“她的一切生活方式、艺术思维、生活观念,对我来说都是新生的、诱人的,我无法抗拒。”

  梁白波去台湾后生活不如意。居台南市,供职于龙门窑厂任美工。因工资有限,入不敷出,又通过朋友、女作家林海音(《城南旧事》作者)介绍,为台北《联合报》副刊的连载小说创作插图,以稿酬补贴生活。后因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愉快而导致忧郁症又发展成精神分裂症,在悲苦中结束了这位才女的一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漫画创作有六个形态特征:

  第一个形态是,流行连环漫画。除上述叶浅予的《王先生》、梁白波的《蜜蜂小姐》外,叶浅予又创作了长篇连环漫画《小陈留京外史》。此外,黄尧的《牛鼻子》1934年开始连载,张乐平的连环漫画《三毛》1935年起连载,等等。

image

 连环漫画《牛鼻子》中的《我假使是武松》黄尧作

  其中黄尧的连环漫画《牛鼻子》,当时影响很大。黄尧(1914-1987)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具有绘画天才,想象力丰富,19岁起就在上海《新闻报》当记者,见多识广,促发他创造“牛鼻子”这一独特漫画人物形象。《牛鼻子》连载后,前后出版了九集《牛鼻子》单行本。

  牛鼻子形象特征是:圆脸、圆鼻子、圆眼睛,个子有点矮,胖敦敦。实际上是参照漫画家自身形象特征,适当变形夸张而创造出来。从叶浅予为他画的一幅肖像漫画,来对照牛鼻子造型来看,甚是相似。

  牛鼻子的形象,通过画面的特定情节处理来表现不同的主题,十分有趣,而引人入胜。例如《我假使是武松》、《升官发财图》。

  黄尧创作《牛鼻子》的本意是为了抗日。所以,第一集《牛鼻子》特意安排在1935年9月18日由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因为这天是日本侵占我国东北领土的国耻四周年纪念日。《牛鼻子》不少画面是直接表现抗日内容的,所以他曾接到敌人的恐吓信,《新闻报》为了他的安全,就调他到重庆工作。

  第二个形态是,流行肖像漫画。不仅漫画家自绘肖像漫画,还常相互之间绘肖像漫画,特别是出现令人注目的各类人物漫画肖像群像图。

image

 文坛茶话图(肖像漫画群像)1936年 鲁少飞作

  例如:鲁少飞在1936年2月15日上海创刊的《六艺》杂志上发表的《文坛茶话图》,描绘了当时二十多位作家正在开一次茶话会的情景。出席茶话会的有:鲁迅、巴金、茅盾、洪深、郁达夫、施蛰存、老舍、张资平、冰心、白薇、邵洵美、叶灵凤、林语堂、傅东华、周作人、郑振锋、沈从文、张天翼、鲁彦、凌叔华、徐霞村、穆时英、刘呐鸥、杜衡,还有推进门来的田汉,隔着簾露出半个脸的丁玲。他们各有神采风情,是中国漫画史上值得珍视的一幅作品。其实,当时没有开过这样的茶话会,也不可能开这样的茶话会,因为这二十多位作家,其中有左翼,也有右翼,还有所谓“第三种人”杜衡,政治倾向不同,很难坐到一块儿开融洽的茶话会。这纯粹是漫画家的艺术想象,幽默构思,特意虚构创作的。漫画家的这一艺术构思,也有其合理性,因为既然都是中国的作家,为什么不可以坐在一块儿喝茶聚会呢?

image

       漫画界重阳登高图(肖像漫画群像)1936年 汪子美作

  1936年汪子美创作的《漫画界重阳登高图》所绘的十九位漫画家肖像是:上面一排自左至右为张英超、陆志庠、丁聪、蔡若虹,中国一排自左至有为汪子美、鲁夫、朱金楼、特伟、黄尧、张光宇、张正宇、胡考、鲁少飞、高龙生、张乐平,下面一排自左至右为王敦庆、梁白波、叶浅予、黄苗子。他们是当年上海漫画界的骨干力量,也多半为当年在上海举办“第一届全国漫画展览会”的筹备委员。第一届全国漫画展于1936年11月4日在上海大新公司四楼举行,其时正是重阳节之际,所以作品的标题为《漫画界重阳登高图》,寓意中国漫画登上了高峰期。作品中的十九位漫画家造型虽有夸张,但音容笑貌,服饰是当时的真实记录,因而在漫画史上也是难得的佳作。

  胡考将1933年前后国内最有新闻价值的党政要人、军事将领、走红的电影演员、体育明星等放在一起画成漫画肖像群像图《大出风头》,画面上出现的:戴大帽子做开路神的是林森,握大拳的是蒋介石,抬孙中山的是汪精卫、孙科,大腹的是孔祥熙,体健如牛的是宋子文,穿野球衣的是张学良,长头颈的是蔡廷锴,中西衣全穿的是吴铁城,靠笔吃饭的是于右任等等。可谓“各路神仙会聚一堂”,也是一幅十分有趣的漫画肖像图。

image

    大出风头(肖像漫画群像)1933年 胡考作

  至于个人漫画肖像,当时数量很多,几乎每期漫画刊物都有。这里且举例二幅,可见一斑。汪子美作的《王人美》,这位当时走红的电影女演员,那种双手插腰、洋洋得意的神态,表现得颇生动。另一幅《刘海粟》(作者不详),这位以“艺术叛徒”自居,并常借别人之口,称自己为“大师”的上海美专校长,似乎不可一世的派头,也刻画入木三分。

image

   王人美(肖像漫画)汪子美作

image

黄尧肖像漫画叶浅予作

  第三个形态是,流行社会生活速写漫画。这类漫画速写,因及时反映社会生活,生活气息很浓,很受读者欢迎。叶浅予和陆志庠是创作漫画速写的高手。他们两人随时将速写本装在口袋里,观察力敏锐,发现有社会价值的画题,迅速掏出速写本画下来。叶浅予的长篇连环漫画《王先生》,就是以日积月累漫画速写素材为基础创作出来的。当然其中不少速写本身具有表现主题的独立性,可单独发表。例如1936年的《他知道别人命运——算命先生》、《老夫老妻》等便是代表作。后来出版有《浅予速写集》、《速写画集》等。至于陆志庠,则以经常发表漫画速写而盛名。例如1936年的《不适当于这样的年龄的劳务》、《不能生活的生活》等是其代表作。后来出版有《社会素描》画集、《志庠素描集》等。还有如1930年至1947年,入乡随俗十七个年头一直定居上海的奥地利犹太画家希夫(Friedrich Schiff 1908-1968)中文名许福,对上海深有感情,长于以敏感而细致的观察力和漫画写生笔法,画了大量真实纪录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上海市井风情和人生百态的写生作品。在他的大量写生作品中可以看到,上海都市上至达官贵人的纸醉金迷生活,下至黄包车夫、豆浆摊主、馄饨担主、剃头挑夫、清道夫等下层劳动者的艰难生活,以及美国大兵等外国人的种种可憎面孔,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颠沛流漓、妻离子散的情景,形象真切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历史价值。

image

     不适当于这样的年龄的劳务(速写漫画)1936年陆志庠作

image 

      街头小贩(速写漫画)1936年 希夫作

image

老夫老妻(速写漫画)叶浅予作

image

   上海少爷(风俗漫画)1935年 胡考作

image

公园(风俗漫画)1935年 胡考作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漫画创作的第四个形态是,流行上海特有的都市生活风俗漫画。这方面的创作,胡考为突出代表。例如,1935年《时代漫画》第六期发表胡考的彩色漫画《早晨》,描绘早晨六点钟,一位“上海小姐”刚从舞场跳了一夜的舞回到自己家,而女佣人正在后门口倒马桶。又如《公园》一画,以白描手法描写一位“上海小姐”,正在公园的坐椅上,手臂构着表哥的肩膀,亲热着,说悄悄话。还有如《下雨》一画,描绘一位“上海小姐”在家的阳台上,面对正在下雨,抱怨说:“上海又不是乡下地方,真是下断命雨,下猪猡雨,要雨的地方不下雨,不要雨的地方偏下雨,上帝也跟吾作对,真是没有好日子过,想出去玩玩都不准吾出去……”满口讲的是上海方言(见画家在画旁的配文),把“上海小姐”的心理状态真实地表达了出来。以及《上海少爷》一画,表现一位“上海少爷”,在旅馆开了个房间。画家配文说:“少爷正在转念头:今晚怎样乐一下?他脑子里没有做人的义务,除女人之外,就是怎样才可以到爸爸那里骗到钱。”这样的上海都市生活风俗漫画,实际上也是对上海都市生活怪现象的揭露和批判。然而从艺术角度看,画面颇为生动,洋溢审美情趣。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漫画创作的第五个形态是,出现富于审美价值的民间情歌漫画插图。这类创作,以张光宇为代表。当时,张光宇常在漫画刊物上发表民间情歌漫画插图。1935年,由上海独立出版社出版有《民间情歌画集》单行本。张光宇的这类民间情歌漫画插图,用毛笔或钢笔,以单纯的线条表现,造型和构图讲究装饰性,情趣很浓,风格独特。在漫画史上是不可忽视的。

image

    送郎八月到扬州,长夜孤眠在画楼;女子拆开不成好,秋心合看却成愁。(情歌漫画)1934年 张光宇作

image

  郎君出门早早回,日出走来日入息;路上残花莫要採,家中牡丹正在开。(情歌漫画)1934年 张光宇作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漫画创作还值得注意的第六个形态是,流行广告漫画。例如,梁新记牙刷的广告漫画《一毛不拔》,以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一位儿童站在牙刷柄上,用足力气双手在拔牙刷的毛,结果是一毛不拔,拔不下一根毛,说明梁新记牙刷质量好,予人印象深刻。又如,以鞋、帽大王自居的上海鹤鸣鞋帽商店,用漫画来吹嘘他们的鞋底是“天下第一厚皮”,坚固、经久耐穿,作品也是很吸引人的。其实,巧妙地运用漫画艺术来宣传商品,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特别好的宣传效果。

image

   上海梁新记牙刷(广告漫画)

image

上海鹤鸣鞋帽(广告漫画)

  总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漫画已是成熟期和高峰期,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多样化为总体特色。连同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期间形成的鲜明的战斗传统,合起来形成了既是战斗的,又是表现题材、体裁、形式、风格多样化的优良传统。

  作者:黄可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文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