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讲坛 ;>>正文

共享新的盛宴--上海电影审读

  2004年,电影进入中国第99个年头。如果以电影纪年,这是中国电影创世纪的最后一年。走过这一年,华语电影女神将要跨过第一个世纪。

  中国电影要做的事,很多。

改革:艰辛之中前行   

  面对上个世纪末中国电影市场的急遽滑坡,善良的中国观众曾为一部国产电影的票房神话欢呼,为一部华语电影的成功而鼓舞。现在人们已经明白,对于一个更趋理性的市场,中国电影实在无法靠一人一片之力来救赎。

  入世时一片“狼来了”的呼声早已远去,中国电影需要什么?自由的创作空间?广阔的市场手段?还是有力的政策支持?2004年的华语影坛似乎并不如人们期待的那样风起云动,但在中国电影编年史上,她将让人记忆深刻。因为在这三百六十五个日日夜夜里,艺术家、经营者、纳税人和管理者之间不再是喋喋不休的争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分级制、反盗版、票价听证等等话题曾经热闹一时,现在都显得不怎么令人兴奋和敏感,而是调研、论证乃至政策性的调整落实;多家电影频道成立的爆炸性效应也好像生生的留在了去年,中国电影开始实现人们对影视合流的想象空间;国营电影集团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已经过了探讨阶段,正在艰苦中奋起;于2003年12月1日和2004年1月1日先后实施的有关剧本立项和审片制度、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合拍及外商投资影院的现行规定等则被人们迅速接受,并形成第一批受益者。

  在中国影视业改革大潮中,上海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地区。2004年的上影集团不仅力争在中国电影业中发挥更加重大的影响力,而且积极融入产业化改革进程,为国营电影集团公司的转企改制率先探路,努力把上影集团建设成混合所有制的现代企业集团。

  目前,上影集团核心产业已形成了制片、发行放映、相关产业三足鼎立之势。第一是制片业,内容产业是上影的立身之本,集团旗下5家电影制片厂基本具备了每年15部电影、50-100部电视电影、500-600集电视剧、3500-3000分钟动画片的生产能力。2004年生产12至15部电影,500部电视剧集。第二是院线发行,上影控股的联和院线继续加快全国跨地区发展的步伐,继2003年占全国票房的18%、上海票房的85%之后,2004年向新的单院线票房记录发起冲刺。第三是相关产业,车墩影视拍摄基地、上海美术设计公司等企业稳步发展,取得相当的成绩。一年的努力耕耘,上影基本实现了改革与发展并举。有媒体评价:“上影雄心勃勃的一揽子计划和动作,使人们畅想当年那个星光四射的‘东方好莱坞’时代重现了!”

  尽管道路是艰辛的,但改革的步伐依然坚定。

  1、内容为王

  早在1970年,当时还是国际娱乐公司总裁的萨莫?雷石东决定在海外市场只做纯粹的内容公司。“我只做内容,谁做传送我不管,我就是要放上最好的内容。”“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大众想到内容的时候就要想到我,就这么简单。”

  尽管上影的市场观念还相对滞后,但多年的市场摸索,使上影开始意识到只有反映人们口味、反映中国文化的内容产品才能取得成功。在对观众和消费者进行广泛了解的基础上,知道观众喜欢什么东西,并把她创作出来,上影正朝着这个方向尝试改变。《自娱自乐》希望观众在影院看得开心,也希望男主角的执著精神能够激励观众;《邓小平?1928》还原伟人早年革命斗争中充满惊险的历程,实现了主旋律电影创作的重大突破;《无法尖叫》继续开掘国产恐怖片市场,走类型片的创新之路;《2046》让人们经历了1800天的等待之后,收获了美妙的享受、愉悦的情感……毋庸置疑,在传媒界已相当成熟的“内容为王”理念,在2004年迅速成为上海电影制片的“业内标杆”。

  内容成就品牌,“上影出品”就是精品的保证。通过在市场上不断推出有影响的作品,上影希望维护品牌声誉并不断扩大她的影响力。建立以电影、电视电影、电视剧、动漫制作、影视声录和电视栏目等为核心内容,具有中国特色和海派特点的华语影视创作生产基地,将是上影今后几年立足市场的战略目标,也是上海整个大文广集团内的战略指向。

  2、制片人制

  制片人中心制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企划为中心的制片模式。制片人集电影的前期策划、选题、筹资、宣传、制片、发行于一身,并且承担全部或部分投资风险。多年来,上影从厂长制到制片人制的转换一直不够彻底,这一方面是由于上影旧有体制缺乏适应市场的灵活性,另一方面与上影目前中间环节的骨干力量匮乏不无关系。

  2004年上影的解决之道第一是借力。与众多华语电影导演展开广泛合作;第二是培养新人,构建上影自己的人才梯队。这一年,上影与泽东电影公司合作成功上映了王家卫的《2046》,与成龙英皇合作即将开拍《长恨歌》,与海内外优秀团队合作,酝酿推出《赤壁大战》、《精忠报国》、《赵氏孤儿》。然而,合拍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广泛合作,上影大量培养了自己的制片和创作人才,如与莫吉安特·艾沃里制片公司合作《伯爵夫人》,上影有100多人参与了合拍工作,从而使大量人才接触到了国际制片和创作经验。与泽东公司的合作,则为上影培养了宣传企划人才的后备力量。

  除了广泛培养制片团队,上影对依托集团大背景进行独立核算的制片人制进行了大胆试验。2004年,李云良电影工作室宣告成立,体现了与市场的灵活接轨,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李云良工作室大有“独秀春意”之势,一年之内先后有三部电影投拍,其中以《青花》艺术质量最为上乘,获得了各界好评。

  李云良电影工作室试点成功之后,上影将逐步彻底改变过去厂长任命制的局面,推行制片总监负责制,形成策划、制片、发行同步进行的项目运作和公司化运营模式,鼓励一批有影响有追求的主创人员和制片人建立工作室,在大“上影”品牌的影响下,逐渐开发若干子品牌,并以此为品牌试点,探索首席导演、首席演员和首席编剧等制度,形成集团创作生产的核心力量。

  3、资本运作

  现在,一部成功的电影不仅取决于内容,也取决于资本运作。6月13日,上影集团举行了首届上海电影推广会,推出重点片、名人名事、经典改编、都市、风光旅游、外交、少儿、海外合拍等8大系列40多个投资项目,受到来自美国、巴西、新加坡、泰国和国内众多影视公司和企业的青睐,首批正式签约项目有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大型传记片《邓小平·1928》,电脑特技灾难片《烈火雄风》,人物传记片《鲁迅》、《金嗓子周璇》,影视套拍《长恨歌》,五大华人影后主演的《花团锦簇》和异域爱情片《爱在芭堤雅》等18个,协议引进资金达9000万元。

  这次推广会推出的都是上影集团今明两年将要完成的重大项目,是国内最大的一揽子电影融资项目,也是国内影视制作单位第一次以“集团军”的形式面向国内外资本和创作人员“招商引才”。上影打着“上海题材、全国影响、海外市场”的鲜明旗帜,在此次大型招商活动中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4、延伸版权

  关于“内容为王”,雷石东还提出过ABC战略,即A(acquire,获得)、B(brand,品牌)、C(copyright,版权)战略。A就是购买和开发最好的内容。B就是对内容进行品牌建设,并且在更多的平台和市场上尽可能使它具有规模效应。C就是版权,不遗余力地对品牌的内容加以保护,使它成为观众的一部分,并同观众建立起信任的纽带。

  电影作为目前世界传播面最广、国际性最强的文化使者和媒介产品,版权经营和新片经营已经形成电影收入的两大支柱,很多影片版权经营的收益甚至要远远超过当年度新片发行时的收入。版权经营是指开发公司所有拥有版权的影片的经济价值,可以安排适当时机在院线老片重映,也有VCD、DVD、CD市场,还有电视播映版权和网络视频点播等等。美国2001年出版产业(电影、音乐、出版等)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

  过去,上影对版权经营没有引起重视。但此次《2046》在版权方面的运作,给了上影许多有关版权经营的经验。2003年,上影通过梳理片库,版权经营已经取得相当可观的收入。2004年上影与英国莫吉安特·艾沃里制片公司合拍《伯爵夫人》,不但取得大陆和港台的版权,而且还参与该片的海外分成,可以说在版权经营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创新:经营理念成型

  1、走合作发展之路

  作为中国电影制片行业拥有的第一家影视发行公司,2004年东方影视发行公司不仅在国内外通过各种载体发行《兄弟》、《最后的爱最初的爱》、《自娱自乐》、《邓小平?1928》、《无法尖叫》、《2046》等上影出品的影片,而且还代理其他制片厂在海内外从事影片发行,目前发行影片累计票房约4000多万。而通过举办影片观摩洽谈会等活动,东方发行把上影的电影产品进一步推向市场,把《假装没感觉》、《面对生命》、《花儿怒放》、《走出死亡陷阱》、《卡车上掉下的小提琴》等影片介绍给各地分销商。

  在发行工作上敢于突破,是东方发行今年工作的亮点之一。根据《2046》的文艺片属性和上影的投资比例,东方发行与川江影视联盟达成了北方地区院线买断发行,完成了票房保底。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下,东方发行果断决定打破影片周末首映的惯例,把《2046》提前至9月28日全国统一发行放映,首映两天票房达到300多万,为接下来的十一黄金周票房冲刺作了很好的铺垫。《邓小平?1928》由于拷贝比较快捷,加上上影的发行梯队“频扬鞭自奋蹄”,在影片宣传已经达到一定热度的情况下,东方发行提前在8月10日就在上海市场推出影片。抢到跑道就抢到了优势,在社会各方的热情支持之下,伴随着十多天的宣传攻势,上海票房一路飙升,超过了同期海外大片的票房收入。

  2、大块切下首映式蛋糕

  从《自娱自乐》开始,上影改变了过去带着明星到各大影院与观众见面的宣传策略,而是坚持一部电影一台盛大首映典礼的做法,让更多的观众看到更加精彩的电影首映式,并通过新闻发布会、东方电影频道录播、新浪网视频直播、影片官方网站报道和明星上网聊天等手段扩大影片的影响力。

  然而,为影片宣传寻找赞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点在《2046》的宣传招商中让上影深有体会。这部电影有明星、有大牌导演,影片质量上乘、风格前卫。一场以“发现爱”为主题的首映式直指现代中国人的情感困境,本来有望成为2004年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然而,由上影电通负责,从7月开始运作的影片全国宣传活动招商计划却迟迟没有落到实处,等到上影有关宣传部门结束《邓小平?1928》宣传活动之后再来着手招商,时间已经非常仓促。事实上,在看似简单的电影宣传中,赞助商越来越看重既宣传了影片、又促销产品的宣传“双赢”。

  一直以来,内地电影制片厂很少把宣传成本考虑在制作成本之内。上影最近的几次首映活动,只是靠负责宣传人员的个人魅力和社会关系获得一些赞助。这其中构不成对等的回报关系,所以导致了这些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如何借助影片的资源并结合制片方优势给客户实实在在的回报,将是影片首映宣传招商成败的关键。

  3、让经营理念成型

  2004年是院线营销十分活跃的一年。院线制改革之后,国内电影市场逐渐成熟,档期经营理念日趋成型。由于冯小刚电影的成功,贺岁档在国内由来已久。目前春节、劳动节和国庆节三个国定黄金周已经成为国内观众电影消费高潮所在。借助这些档期,冯小刚电影《手机》、引进法国电影《芳芳郁金香》、美国大片《丛林奇兵》、《怒海争锋》、港产片《飞鹰》都取得了不俗票房。今年十一国庆节黄金周更是形成了《新警察故事》和《2046》两强对撼的局面,本来由于目前国内影院银幕数有限,院线方一般不提倡热门影片来分割有限的票房,但这次的档期之争繁荣了电影消费市场,两部影片均有所斩获,各以4000万和3000万收局,可谓皆大欢喜。

  元宵节、中秋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档期也逐渐凸现电影消费潜力。今年情人节档期的营销效果更是出奇的成功,联合院线票房单日收入达到190万,口碑不佳的《恋爱中的宝贝》票房也竟达140万。今后情人节档期必将成为浪漫情感类影片的兵家必争之地。

  暑期档也越来越被业界重视,美国今年暑期票房突破3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过去我国暑期票房本来属于好莱坞引进大片的天下,今年《十面埋伏》的成功运作打破了这个惯例,1.5亿票房更加坚定中国电影人的信心。《邓小平?1928》也是在暑期档赢得票房丰收,《自娱自乐》则由于与《十面埋伏》档期排得过近,票房多少受到了该片的冲击。

  4、片商与传媒的控制与反控制

  对于片商来说,媒体对影片的报道宣传总是让他们爱恨交加。他们需要借助媒体影响受众面广的特点帮助宣传影片,但部分负面报道又将对影片的票房产生重大影响。《十面埋伏》票房的后继乏力固然有影片自身的因素,铺天盖地的负面评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自娱自乐》也深受负面报道之苦,很多观众看完电影后都认为影片不像报道的那么差,正是靠着观众的不错口碑,《自娱自乐》勉强拿到了350多万票房。事实上,某些娱乐记者的从业素质已经受到了多方面的质疑,影片宣传中片商与媒体控制与反控制问题已经凸显出来。

  新闻发布会是上影影片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在《邓小平?1928》和《2046》的发行宣传工作中,上影很好地借助了新浪网的宣传优势,通过与新浪网合作共建专题网页和官方网站,组织大量客观公正的评论稿,针对一些媒体出现的负面报道发布最新的权威消息,新浪网成为反映上影声音的主渠道之一,为影片的正面宣传起到关键作用。首映式视频直播、图片报道、明星和主创人员网络聊天等宣传形式更进一步扩大了影片的影响力。

映现:期待后的感动

    当影片不再由中影发行公司独家垄断发行的时候,电影作为产品开始了走向市场的新时期。院线的形成和票房的策划,预示着一个新的经营理念的成熟。

  1、院线续写辉煌

  据全国影院计算机售票数字统计,到2004年9月30日,联和院线累计票房达到1.45亿,已超过去年全年1.42亿的总票房,继续在全国各大院线排行中夺魁。目前集团正在全力冲刺单院线票房2亿的纪录。

  高档影院和银幕数的稀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电影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今年联和院线携多方资本向全国扩军。2月20日联和院线与大光明文化联合投资的和平IMAX影城隆重开幕,中国内地首家商业化运作的巨幕影院宣告诞生。开业以来,该影城的周票房均在全国影院排名前30位。《蜘蛛侠2》、《哈利?波特3》等大片在巨幕影院同步上映,不但让观众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更使和平影城在几周内高居全国影院票房冠军。4月30日,南京的上影华纳影城隆重开业,现在票房收入已居南京市影院票房排行亚军,武汉等地的影院也开业在即。

  为了开发和培养学生市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观看影片,贯彻银幕“净化工程”,联和教育院线5月26日在上海进才中学揭幕,宁波联和教育院线也于7月7日正式挂牌。未来的社会将是影像时代,联和教育院线坚持从小培养孩子到影院看电影的习惯,将为未来的电影消费培养潜在观众群。上影让学生走进影院、把影片送进校园的举措获得了社会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然而竞争才刚刚开始。随着中国电影业的崛起和市场开放,大连万达、横店影视等民营资本率先掀起了院线建设和并购热潮,各国资本也纷纷介入中国电影放映业。今年6月,中影星美以120万元买下大光明院线40%股权,并将投资8000万元对大光明院线旗下影院进行改造重建。大光明院线主要定位华东市场,今后星美将在上海及江浙一带发展新建及加盟影院,对联和院线构成直接威胁。星美还在与云南、四川等地院线紧密洽谈参股事宜,一旦完成,这个近年票房榜眼院线将占据内地影院市场最大票房份额。另外华纳目前的扩张势头亦不容小觑。

  在巩固现有市场,增强核心竞争力,确保上海在全国的第一市场、第一院线和第一影院地位的基础上,立足华东地区,打破原来36条院线的地域分割,加速全国放映网络联盟和建设,建立电影放映、销售、影院投资和管理以及配套服务的完整体系,拓展影视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市场空间和收益增长点,将成为联和院线下一步的重要战略部署。

  2、“首战即决战”

  200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怀着对改革开放设计师的感激之情,上影创作了《邓小平·1928》。影片从2月22日启动,5月16日开机,拍摄工作又分两个摄制组同时展开,上影相关工作人员战梅雨斗高温,终于在8月10日把150个拷贝赶制出来,在全国隆重献映,效率之高堪称“上海速度”。

  影片首次运用惊险样式,艺术地再现了邓小平在上海的革命斗争生活,塑造了青年邓小平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献身中国革命的英勇气概和爱国情怀,被认为是对广大党、团员和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形象教材。这部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电影上映之后,不仅获得了各方面的好评,已在全国取得1280万元的票房佳绩。此外,音像版权、相关图书和电视播出版权将带来更多衍生收入,预计到2004年底,该片的收益总和将至少达到1500万元。《邓小平?1928》还引起了海外的关注,一些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前来上影购买影片,用于出租和收藏。

  在《邓小平?1928》的发行营销工作上,上影执行了“首战即决战”的攻略,集团领导“上一线”,坚持全员营销。院线人员按区域、行业分块,实行营销人员责任制,重点开发新的市场。政企单位、教育系统、学生市场,上影的营销几乎覆盖了上海的每个角落。在宣传攻势具备一定火候的条件下,营销人员又富有创造地提出,在影片公映推广活动即8月22日邓小平同志诞辰12天之前上档,以票房先发,公映活动推波助澜,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社区一向是电影营销中忽略不计的角落,但统计发现,《邓小平·1928》在上海一地社区影院的票房超过了100万元,这在过去的电影营销中还从未有过。外省市的营销人员坚持了“早计划,早宣传,早组织”,将发行宣传提前与后期制作同步进行,成功拿下大部分团体票市场。

  3、等待后的感动

  同样缓慢流畅的镜头,同样高速摄影中人物肢体紧紧配合着迷离音乐的律动,同样千变万化的旗袍,五年前的《花样年华》已让王家卫电影成为时尚的代表;五年后,《2046》云集众多顶级明星,大量的近景和特写浓缩在长焦距镜头中,人物活动空间更显紧张局促,布景奢华唯美到让人心碎,画面斑驳粗砺中尽显精致,放荡不羁的人性在爱与欲、沉沦与救赎的边缘游走……经历了1800天的等待和关注,《2046》上映10天票房便轻松突破3000万,成就了2004年的感动。

  票房成功了,借助宣传东风,衍生产品开发也悄然起步。《电影故事》杂志推出了《2046》豪华版特刊,并附赠《2046》正版DVD,限量发行四万册,一时成为影迷们竞相收藏的珍品。本次的部分特刊销售工作上影选择了盛大网络出版事业部,借助盛大的网络优势来携手进行全国推广。

  动漫游戏被称为与电影、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形式并列的新兴的“第九艺术”。动漫游戏在美国已一举超过了娱乐业巨无霸——好莱坞电影业。上海美影厂2005年6月也将推出《隋唐英雄传》的网络游戏测试版。《2046》在情感内容上有她的艺术特点,故事和人物在全国已经被影迷们熟知,应该是很好的游戏创作素材。只要题材适合,宣传基础扎实,与网络游戏联姻,电影有望获得新的增长点。

收获:迈向新的起点

  自2000年的《生死抉择》获多项大奖,创造全国票房13,000万的骇人业绩后,上海电影已经一连数年没有夺冠之作。

  1、凯歌为谁而唱

  时间老人刚刚把脚步迈进了2004,喜讯就从尼罗河畔飞来。在第27届开罗电影节上,上影选送的作品《父亲》一举夺得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原本以为这部反映中国下岗工人题材的影片,会给开罗的评委和观众带来理解障碍,不料他们对《父亲》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评价道:“《父亲》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导演手法和深厚的内蕴辉映了中国的艺术传统,是一部古典主义的中国影片。”《父亲》为上海电影的2004年赢得开门红。

  在第七届国际电影节中,创纪录地吸引了来自世界51个国家和地区的588部中外优秀影片。电影节期间,上海的15家影院、20多个放映厅集中展示了中外影片180余部,总放映场次达到580场,观众超过20万人次。借助这个国际电影盛会平台,上影集团将2004、2005两年正在投拍的电影以团队形式集体亮相,成为本届电影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给世界电影带来东方的鲜活和震撼。上影出品的《自娱自乐》在开幕式上受到欢迎,《美丽上海》则在闭幕式上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的桂冠。

  2004年9月在银川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美丽上海》荣获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四大奖项。媒体评价“今年金鸡为《美丽上海》而鸣!”冷静思考,这是一次电影美学意义上的反拨,数十位评委的决定代表了一种思潮,这种思潮对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渐肆豪华铺张的电影创作风气实施了罢免,对人性归来的艺术作品予以了充分肯定。

  为了推出艺术精品,上影在2004年还邀请了贾樟柯导演为上影创作《世界》。这部电影早先曾获得法国国家电影中心(CNC)颁发的法国南方电影基金大奖,9月该片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10月贾樟柯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这是法国政府授予文学艺术界的最高荣誉,用以表彰这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为杰出的两位中国导演之一。

  这些电影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现了上海电影的东方神韵,获奖和荣誉带给上海更多的激励和鼓舞,为上海电影的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些艺术电影的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美丽上海》除了在东方电影频道播放过一次外,依然待字闺中,没有正式在院线放映。《世界》也同样至今没有在全国公映,还有2003年上映的《父亲》票房并不理想,联想到2003年冬天从日本东京电影节载誉归来的《暖》也遭到了同样的尴尬,不禁让人疑惑。

  2、自己的平台

  众人期盼已久的东方电影频道(East Movie Channel)于世界电影诞生108周年之际开播,上影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宣传平台,迈出了跨媒体经营的第一步。开播之初,东方电影频道迅速推出春节专题展映,扩大了频道的影响力,打开了频道收视的局面。开播典礼,直播奥斯卡颁奖晚会,第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全程追踪报道,录播《2046》等影片首映式,在永华电影城九厅举办的24小时看《24小时》等一系列活动,使东方电影频道成为2004年申城的热门话题之一。自制栏目《口碑第一》成为上海电影评论的重要阵地,《国家公诉》、《天龙八部》、《双响炮》等重量级的国产电视剧和《X档案》、《24小时》等好莱坞重磅电视电影剧集的播出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通过收视市场调查分析,人们惊喜地发现,东方电影频道开创了上海观众的第二黄金收视时段,原来这一时间段播出的电影专栏受到了白领阶层和男性市民为主体的忠实观众的青睐和追捧,在其他电视频道十点后收视普遍大幅下降的时候,EMC的收视率却持续走高。

  然而,困难一直伴随着它的成长。

  1996年,CCTV-6开播时买断了61%国产影片的电视播放权,这就造成了新开电影频道一个致命的先天不足——片源匮乏。虽然通过协议,上影可以回购部分片子,而且EMC通过错位编排、主题编排等形式对有限的影片资源进行了重播,但依然不能满足播出需求。根据估算,开办电影频道至少需要5000部电影的储备,同时每年最低限度应新增400部电影。年初,与EMC差不多同步开播的西部电影频道和吉视电影频道也同样面临这种困境。

  3、动漫片商机无限

  作为国内动画片制作两大基地之一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03年6月在北京电视台青少频道率先隆重推出历史动画巨片《隋唐英雄传》,在全国播放,节目收视率达到5.9%,开创了国产动画片的收视高峰。2004年1月该剧在上海电视剧频道开播,同样受到观众喜爱,该动画片的创意也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焦点。国庆期间,东方电影频道中午时段首播了美影厂系列动画片新作《BRAVO,东东》前26集,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欢迎,收视成绩喜人。该片还率先对主创和经营人员以资金与品牌入股的模式进行探索。继《宝莲灯》之后的又一部动画电影大片《勇士》正处在紧张的创作阶段,还有《西岳奇童》完整版已在制作中,两片将于2005年同观众见面。酝酿十年的中、日、韩三国合拍片《金玉凤凰》也于7月全面启动投入拍摄,预计2007年春节在三国同时公映。

  2004年在全国动漫界还有一件大事,即广电总局在全国动画片题材规划会议上正式批准CCTV、上海和湖南将建立3个动画频道,这3个频道将破例拥有上星权。为了鼓励动画片生产积极性,总局又将动画片进口权下放给上影等生产单位,规定每生产1分钟即可进口1分钟节目;其次,总局还要求每个能提供影视节目的频道,每天必须播映至少28分钟动画片。国内动画片产量与需求之间正存在巨大缺口,随着各省少儿频道的陆续开播,动画片行情更加看涨。

  4、译制片走出低谷

  2004年是上海影视译制业重新振作的一年,这不仅仅是今年译制片抱金鸡、得华表,也是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译制片变得更为成熟的一年。

  近几年,译制片受到了冷遇,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内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看带字幕的电影已经逐渐被观众接受和适应;另一方面是老一辈配音艺术家淡出幕后,新人无力接班,导致电影配音水准有所下降。人们不禁怀念当年《简爱》、《魂断蓝桥》、《追捕》等一批经典译制片和陈叙一、毕克等老一代电影艺术家。但从《哈利?波特与密室》、《爱有天意》到《芳芳郁金香》、《冷山》和巨幕电影《阿波罗13》等影片中,上影欣喜地听到一批年轻的声音活跃在幕后,这些颇具水准的译制电影也受到观众的喜爱。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新一代的配音接班人正在迅速成长起来,并在译制工作中担起了重任,有了这些人才梯队,上译厂才能从容应对市场和人才的自然代谢,电影译制事业才有望走出低谷。《爱有天意》夺得第十届华表奖外国影片优秀译制奖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选择明星作为配音演员成为今后译制影片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去年夏天徐帆和张国立为《海底总动员》配音获得观众一致好评,也成为影片票房成功的原因之一。而李亚鹏配《黑客帝国2》中的尼奥,赵薇配《怪物史瑞克2》中的公主在国内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不过两部片子票房因此却更见火爆。虽然明星并不一定是很专业的配音演员,但适当引入明星配音也许能使上影的配音艺术更具活力。

  上海电影曾是中国电影半壁江山,如何重铸辉煌是上海电影人不断追求的目标。虽然,中国电影的崛起之势不可阻挡,但这条复兴之路肯定异常迂回,更需要上海电影人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汪天云 文艺评论家、剧作家。创作多部影视作品。现为上海电影集团副总裁。)

  作者:汪天云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文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