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一个绚丽璀璨的宝库,其中戏曲是一道色彩斑斓的风景。2001年,被人们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她获此殊荣当之无愧。我认为在众多的戏曲剧种中能与昆曲媲美的,首推京剧。京剧虽然目前尚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她是中国的国剧,至少是国家级的珍贵文化遗产,在文化部公示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中,京剧就榜上有名。那么京剧是如何产生的?她又形成于何时呢?
在清代中叶,我国剧坛上,除了昆曲之外,民间的地方戏曲兴盛起来,如梆子腔、秦腔、徽调、楚调等,逐步形成花部(也称乱弹,指民间戏曲)与雅部(指昆曲)争胜的局面。当时戏曲演出活动的中心,北为北京,南为扬州。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戏曲荟萃的地方。江南的扬州位于长江和运河的交汇之处,商业发达,当时又是盐商集中的所在。“商路即是戏路”,各地的戏曲艺人也就纷纷流向扬州。
还有一个特殊情况,乾隆皇帝从1751年起,曾先后六次下江南巡视,扬州成为他驻跸的所在。扬州一带的达官贵人、富商巨贾纷纷向皇帝献媚争宠。他们不惜重金,大兴土木,依山傍水建造起一座座美丽别致的湖滨园林,形成扬州北郊著名的二十四景。扬州的富商素有蓄养戏班的风气。得知乾隆喜爱戏曲,便把组织戏曲演出作为迎驾活动的一个内容。乾隆还命苏州织造、两淮盐务等官员选拔艺术精湛的伶人进宫,以备承应。这些都在客观上促进了戏曲的发展。据史籍记载,在迎驾时节,扬州戏曲演出极其兴盛;即使平时城里城外的“堂戏”、“台戏”、“大班”等各种演出也频繁不断。
由于清廷最高统治者喜爱戏曲,凡皇帝、太后祝寿、皇室喜庆,都要举行庆典演出,已成惯例。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秋天,为庆祝乾隆帝八旬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安徽人)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徽戏戏班,由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参加祝寿演出。这个徽班以唱二黄调为主,兼唱昆曲、吹腔、梆子等,是个诸腔并奏的戏班。北京的祝寿演出规模盛大,自西华门到西直门外高粱桥,每隔数十步设一戏台,南腔北调,四方之乐,荟萃争妍。或弦歌高唱,或抖扇舞衫,前面还没有歇下,后面又已开场叫人左顾右盼,目不暇接。真是群戏荟萃,众艺争胜。在这场艺术竞赛当中,第一次进京的三庆徽班即崭露头角,引人瞩目。
三庆班进京,原本只为进宫祝寿演出而来。由于徽戏曲调优美,剧本通俗易懂,整个舞台演出新颖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故而受到北京观众的热烈欢迎。这样,三庆班演完祝寿戏欲罢不能,就留在北京继续进行民间演出。三庆班的班主高朗亭是安徽安庆人,入京时才三十岁,演旦角,擅长二黄腔,技艺精湛。《目下看花记》称他:“体干丰厚,颜色老苍,一上氍毹,宛然巾帼,无分毫矫强。不必征歌,一颦一笑,一起一坐,描摹雌软神情,几乎化境”。因此三庆班在北京越演越火。徽班在进京演出的过程中又吸收了昆曲、弋阳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表演技艺,使自己更加丰富,不久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剧种。三庆班进京获得成功后,又有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等徽班进入北京,并逐渐称雄于京华的剧坛。这就是所谓的“四大徽班进京”。他们各有所长,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轴子指以连演整本大戏著称,曲子指擅长演唱昆曲,把子指以武戏取胜,孩子指以童伶见长。徽班进京开始了我国国剧――京剧的孕育期。
那么,京剧究竟形成于何时呢?一种说法是京剧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如日本学者波多野乾一写过一本《京剧二百年之历史》。这种观点是把1790年徽班进京作为京剧的起始。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确切。因为虽然徽戏与以后的京剧有着渊源的关系,但京剧与徽戏毕竟是两个剧种。1790年还只有徽戏,而并无京剧,怎么能把徽班进京当作京剧的生日呢?
1990年出版的、由北京市艺术研究所和上海艺术研究所联合编著的《中国京剧史》上卷提出了另一种看法:京剧形成于清道光二十年以后到咸丰末年这段时间,即1840年至1860年之间。当初徽班风靡京华,到嘉庆、道光年间,湖北的汉调艺人纷纷进京,其中不少搭入了徽班,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徽戏在声腔、剧目、演出诸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经过较长时间的孕育、演化,经过多种融合与嬗变,终于产生出一种新的剧种,那就是京剧。这种说法显然优于第一种说法。但是形成应该有一个节点,20年的时间跨度显得太大,缺乏科学的确定性。
1999年10月,《中国京剧史》下卷出版,并对上卷、中卷进行了全面而重要的修订、增补和勘误。这套拥有230万字的三卷全套本《中国京剧史》,是迄今为止最完备、最翔实和最有权威的京剧史专著。其中,对京剧形成的时间也重新作了考订,定在清道光二十年左右,即1840年左右。其理由是到1840年前后,徽班中演的戏,无论在剧目、声腔、音韵、舞台演出形式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与前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就是京剧形成的标志。比如出现了以西皮、二黄为主的声腔板式体系,北京字音与湖广音结合的演唱语言规范;比如出现了京剧本剧种专有的独特剧目;比如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演出形式、班社、舞台、表演等方面的规范。如此等等。这些都是京剧形成的明显标志。此说得到了许多京剧专家的认同。这样,京剧的历史并不是人云亦云的200余年,而是160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