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9日是著名京剧须生昆伶孟小冬诞生100周年。
出身梨园,崭露头角
京剧之初期只有男角,并无坤伶,从祖师爷程长庚至伶界大王谭鑫培以及稍后一段时间里,京戏无论生、旦、净、丑各色行当,一概由男角扮演。到了清同治末年,首批南下的京戏艺人中,有个名叫李毛儿的丑角,他从苏北农村招来十数名贫家女孩,教她们习徽调小戏和京剧折子戏,仿照昆、徽等剧种的女伶髦儿戏班形式,让这班女孩在茶楼或堂会上演出,从此开创了女子走上京剧舞台的先例,当时称为京剧髦儿戏,由于正好与李毛儿同名,故尔也称毛儿戏。后来科班或戏校也慢慢收女徒、女生学戏,坤伶才逐渐多起来了。
孟小冬1907年12月9日生于上海。本名若兰,又名令辉,艺名小冬,晚年自署凝晖阁主。她出身梨园世家,她的祖父孟七,是与谭鑫培同时代的著名文武老生兼武净艺人。他原籍山东济南府,老徽班出身,学乱弹与昆曲,唱武生兼武净,曾参加太平天国,在英王陈玉成的同春班里任教师。太平天国失败后迁至上海,在天仙茶园长期演出,他的儿子鸿芳、鸿寿、鸿荣、鸿群、鸿茂都唱京戏。孟小冬是孟七的四子鸿群的长女。孟鸿群工文武老生,一次在天津演出《趴蜡庙》(注:“趴”,应为“虫”字旁,左边一个“八”字,我计算机字库里没有),走硬抢背时受伤而中风。他看小冬天资聪颖,又爱唱戏,在她9岁时让她拜她姨父孙派老生仇月祥学戏。关于她初次登台的时间,《申报》1939年1月24日缺水生的文章称:“回忆她初次登台,显露色相时,年只九岁。那时沪上闻人关炯之先生,尚在职会审公堂。适为四十寿诞,亲友特为之假座哈同花园祝寿,并集雅歌集与久记社诸票友登台演戏。她客串《乌盆记》,由冯叔鸾饰张别古,颇觉牡丹绿叶。一曲方罢,彩声四起,内行均称为童伶中之杰出人才”。孟小冬学戏刻苦,悟性好,12岁时就正式在无锡新舞台挂牌登台,14岁在上海共舞台和乾坤大剧场,与张少泉、粉菊花等同台,她在《宏碧缘》中饰骆宏勋,扮相英俊,嗓音宽亮,逐渐在江南走红。1923年离沪赴北京深造,经谭派名票王君直指点,拜余派名教师陈秀华为师。她在北京三庆园、新明戏院演出《探母回令》、《击鼓骂曹》,由名琴师孙佐臣操琴,声名大噪。城南游艺园邀她为京剧班台柱演员。后自己组班在京、津演出。渐渐孟小冬由谭迷余,极想拜余叔岩为师,但当时余叔岩申言再不收徒,所以未能进得余氏门墙。
与梅相恋,终成劳燕
1925年,梅兰芳在京华剧坛已经声名显赫了,而18岁的孟小冬也正扶摇直上。这样两位名伶竟然生出了一段恋情。关于这段恋情,当时在剧坛和媒体上被炒得沸沸扬扬,后来也经常为人所道及。这场恋情中,梅兰芳身边“梅党”朋友从中撮合的确是重要的因素,但更主要的可能还是梅兰芳与孟小冬在台上台下多次接触交往,日久生情所致。
1925年开始,梅兰芳与孟小冬在堂会和义务戏里曾多次同台合作。比如他们合演过《游龙戏凤》,这是写正德皇帝微服巡视,在李家客店挑逗、调戏李凤姐的一出生旦戏。在舞台上却是阴阳颠倒的,18岁的小姑娘孟小冬扮演的却是正德皇帝,而有美男子之称的梅兰芳演的是李凤姐。戏中有正德从头到脚瞧凤姐,用手指搔凤姐手心等打情骂俏的情节。梅与孟虽然都是按照通常演出的戏词和动作来演的,但是梅兰芳面前站着的是一位年方二九的妙龄少女,而孟小冬面前站着的是一位名望颇高的美男子,他们难道不会产生一种别样的感觉么!他们还合作演过《四郎探母》的“坐宫”一折,这更是一出阴阳颠倒了的夫妻对儿戏,杨延辉闻知母亲畲太君亲征,欲去探望,但难以启齿,故尔愁眉不展,在铁镜公主“四猜”之后,有一段杨延辉与铁镜公主对唱的[西皮流水],杨延辉唱:“我和你好夫妻恩德不浅,贤公主又何必礼义太谦。杨延辉有一日愁眉得展,誓不忘贤公主恩重如山。”公主唱:“讲什么夫妻情恩德不浅,咱与你隔南北千里姻缘。因何故终日里愁眉不展,有什么心腹事你只管明言。”……这里口口声声是夫妻情,夫妻恩。如果台上的两位演员并无丝毫的感情纠葛,那就另当别论。但是这位梅大爷也渐渐为这位年轻貌美,如花似玉的佳人所动心,他想如果能与这样一位漂亮而会唱戏的坤伶相伴,那可称珠联璧合了。而这位姑娘也想如果能傍上这位品貌兼优名震剧坛的梅大爷,那该是一种幸运。所以他们口里唱着“夫妻恩”,实际上触动了他们的心。在梨园界假戏真做的故事常有所闻,梅、孟在台上颠倒阴阳的假戏似乎也催动着他们之间恋情的发展。
彼此心里都有这种意思,但是要捅破这薄薄的一层纸,可不是容易的事,这就多亏了“梅党”的几位朋友。冯耿光、齐如山、李释戡都认为梅、孟是天生一对,他们如果结合,以后演出生旦对儿戏将是剧坛一绝,所以乐于促成。据说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对福芝芳不满,认为福对梅把持甚紧,甚至梅的挚友们上门,有时也要遭福的白眼。他们的撮合,在梅这边是没有问题的,但就是怕福氏作梗,所以采取暂时在外找房金屋藏娇之策。另外就由齐、李二位去孟家保媒,孟鸿群就怕小冬嫁过去做偏房,要受欺负。而齐、李则允诺并非偏房,也是正室。这样,一宗亲事就此说定。据说1926年秋,梅和孟还专程到天津井上医院,看望在这里住院治疗肺病的梅的第一位夫人王明华,征得了王对梅、孟结合的首肯。这一年8月28日天津《北洋画报》首次披露了署名傲翁有关梅、孟婚恋的消息,文中云:“听说现在小冬已采纳我的劝告,决心找个丈夫,这未来的新郎,不是个什么阔老,也不是什么督军省长之类,却是那鼎鼎大名的梅兰芳,梅兰芳现在年纪才过三十,不能算是老,然而‘阔’的一字,他可很够得上呢!”还同时刊登了“将娶孟小冬之梅兰芳”的戏装照片和“将嫁梅兰芳之孟小冬”的旗装照片各一帧。梅、孟的婚礼于1927年农历正月二十四日举行,由中国银行总裁冯耿光任主婚人,婚礼就在东四牌楼九条冯公馆里举行。
孟小冬与梅结婚后,过着金屋藏娇的生活,她不能再上舞台了,梅兰芳为她请了一位教戏的老师上门教身段、把子,说余派戏,这位老师就是熟悉余派戏的鲍吉祥。孟小冬还习绘画、书法和读书,开始还算平静。名伶的婚恋很容易生出些是非来,这也是常情,但梅、孟的结合竟引出了一宗血案,这是始料所未及的。
原来,有个青年名叫李志刚,他是山东人,后迁居天津,正在北京某大学读书,他虽家境不富裕,但喜欢听戏捧角。他捧孟小冬,并暗恋着她,现在听说孟小冬嫁了人,嫁了梅兰芳,一股无名火从胸中升起,就找机会向梅兰芳寻隙滋事。一天他从无量大人胡同梅宅跟踪到东四九条冯宅,想绑梅敲诈5万元。开始谎说要见梅老板求助,梅的朋友、《大陆日报》经理张汉举出去敷衍。后来李志刚对张直言,“梅兰芳抢了我的未婚妻孟小冬,我要找他算账!”他拔出手枪来,把张汉举当作人质,索款5万元。冯耿光一面马上筹款,一面赶快报警。后来侦缉队赶到,李志刚见有埋伏竟开枪打死了张汉举,并击伤侦探两人,军警见他拒捕,将他击毙。后来大元帅张作霖还命令将李志刚枭首示众。这桩血案,虽然梅兰芳毫发未损,但他与孟小冬在心灵上都受到了很深的刺激。
梅、孟原以为结合后非常美满幸福,谁知接踵而来的是是非和烦恼。一场血案惊魂甫定,而福芝芳又开始与梅吵闹。梅兰芳只得安抚福芝芳,对孟小冬逐渐淡化。后来梅兰芳着手筹划访美演出事宜,到金屋次数减少了,孟小冬心中不是滋味。她得知梅兰芳带了福芝芳到天津演出,她也擅离金屋,合了雪艳琴也到天津出演。虽然1928年11月,梅兰芳去广州、香港演出时,背着福芝芳,带着孟小冬随行,历时三月。但回京后,1929年梅、孟又发生口角,孟小冬一气之下,跑回了娘家。接着,又有两件事情加剧了梅、孟之间的感情危机。一是梅兰芳带了福芝芳到北戴河游玩,报纸上刊登了梅与福骑马和着泳装的照片。二是1930年8月,梅兰芳的祧母(梅雨田夫人)去世,孟小冬想去梅宅为婆母吊孝,被福拒之于门外。这两件事使小冬更加伤心。1930年8月孟小冬去了天津,寄寓皇戚詹姓家中,随女主人烧香拜佛。至1931年7月,孟与梅离异,劳燕分飞。夏秋之交,孟小冬南下上海,延请郑毓秀律师为法律顾问,要求梅兰芳给个说法,在海上闻人杜月笙调停下,梅兰芳给了孟小冬4万元作为补偿,从此脱离关系。
立雪余门,获称冬皇
孟小冬息影舞台数年后,于1934年复出,在天津明星戏院贴演《失空斩》、《捉放曹》、《四郎探母》、《乌盆记》等,这些从鲍吉祥那儿学来的余派戏,她演来情味浓郁,着实轰动了津门。1936年她又由京抵沪,在黄金大戏院出演,除上述戏目外,还贴演了《珠帘寨》、《南阳关》、《盗宗卷》等,观众公认为须生中后起之秀。
1938年10月19日,余叔岩破例收了李少春为徒,孟小冬闻知,连忙请窦公颖等为之说项,余叔岩不便再拒,于10月21日在北京泰丰楼正式收孟小冬为徒。余叔岩对李少春、孟小冬两位英才因材施教,倾心传授。孟小冬立雪余门,每天在余家吊嗓、学戏。她对余氏夫妇敬如双亲,与两位师妹也处得情同手足。她先学《洪羊洞》,两个月后,孟小冬在北平新新戏院大轴演出《洪羊洞》,那天余叔岩手里拿着一杆翡翠嘴的旱烟袋亲自为孟把场。这次演出,孟小冬饰演杨延昭,李春恒饰孟良,裘盛戎饰焦赞,鲍吉祥饰北贤王。孟小冬在台上无论唱做,精妙绝伦,演出后佳评如潮,剧评家沙游天在他主编的天津《天风报》上撰文《冬皇外纪异言》云:“奉天承运,统一环宇,当今冬皇,名震四海,光被九州岛。声容并茂,加恩德于万民。聪明天睿,传谭余之一脉”。从此,“冬皇”之称不胫而传。
孟小冬一边演出,一边仍在余门学戏,持续约五年时间,余叔岩除了亲授她《洪洋洞》《搜孤救孤》之外,还对她以前常演的《失空斩》、《捉放曹》、《奇冤报》、《击鼓骂曹》等戏加以修正,使之更加完善。孟小冬本来就是一方璞玉,经名师传授、点拨,更琢磨得熠熠生辉。她扮相、台风极佳,温文儒雅,俊逸潇洒;她有一副富有乐感的好嗓子,五音俱全,膛音宽厚,拜余之后,又练出沙音来,更臻完善,在女须生中可说无出其右;她的唱功十分考究,一丝不苟,念白发音准确,咬字清晰,抑扬顿挫,徐疾有致;在做表方面,脸上有戏,善用眼神,表演不瘟不火,妙造自然;唯有不足的是稍缺武功底子。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女须生,也成为是余派艺术的重要传承人。
30年代末至40年代,孟小冬如日中天,红极一时,那时他不必以《珠帘寨》、《四郎探母》等重头戏号召,即使唱一出《黄金台》照样能压大轴,卖满堂红。这在剧界恐怕也仅孟小冬一人能此了。1947年9月为杜月笙六秩寿庆,恒社弟子邀全国京剧名伶在上海中国大戏院举行五天堂会,后应观众要求,将全部戏码重演一次,因此从9月3日至12日一共演出了十天。这是一次义演,前五天的票款用作赈救粤、桂、川、苏四省水灾;后五天的票款用作资助贫寒学生和贫困的上海伶人。9月7、8两日,孟小冬在中国大戏院参加义演,演大轴《搜孤救孤》,她饰演程婴,名票赵培鑫饰公孙杵臼,裘盛戎饰屠岸贾,魏莲芳饰程妻,此时孟小冬的表演已臻成熟,她嗓音高亢,立音强,运腔宛转而有法度,身段、动作、眼神处处切合人物性格,此次演出再次轰动了申城。这也是孟小冬一生中最后一次在舞台上的公演。
下嫁杜氏,寓居港台
孟小冬有个结拜姊妹姚玉兰,又名谷香,是海上闻人杜月笙的二房太太,她原来也是京剧演员。1948年,姚玉兰把孟小冬接到上海,寄居于杜府。1949年孟小冬随杜家到了香港,第二年孟小冬下嫁了杜月笙。杜月笙去世后,杜夫人姚谷香奉柩赴台湾,葬于汐止。孟小冬仍留居香港,深居简出,偶尔与友朋谈戏,吊嗓,有一部分录了音。孟小冬定居香港期间收了钱培荣、吴必彰、赵培鑫三个票界徒弟。1963年4月,京剧名角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等率领北京京剧团赴香港演出,孟小冬曾与马连良、张君秋等老朋友亲切地会面和叙谈。1967年,孟小冬移居台北,每天闭门静养,过着类似隐居的生活。香港恒社弟子及曾向她问艺的学生,每次到台湾必趋前问候。台湾国剧界的后起之秀姜竹华及一些电影演员也常前往请教。1977年5月26日,孟小冬因肺气肿和心脏病并发而去世,享年70岁。身后有《凝晖遗音》录音带传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