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保持原作精神,改编可以充分发挥
——曹禺先生观看沪剧《日出》的谈话
最近沪剧院推出的由程臻、朱俭这两位优秀青年演员主演的新版沪剧《日出》在观众中引起了相当热烈的反响。看戏时我不禁想起了二十六年前把曹禺的这部话剧名著搬上沪剧舞台的那次尝试。使人难忘的是当时还健在的曹禺曾应邀亲临看戏,并给予热情鼓励。沪剧表演团体曾多次改编过曹禺的剧作,有的戏已成为久演不衰的经典保留剧目。但在人们记忆当中,曹禺亲自到剧场观看根据其作品改编的沪剧的情况,却只有这一次。为了解曹禺当年观看沪剧《日出》的情况,笔者查阅了沪剧院有关资料,还采访了当时在场的导演、演员和场记。尽管事隔多年,但他们的记忆还相当清晰,有些细节至今历历在目,令人久久回味。
新版沪剧《日出》由青年演员朱俭、程臻主演
这是我第二次看沪剧
1983年3月15日傍晚,沪剧《日出》艺术指导凌琯如、导演周中庸和场记顾兰娣前往静安宾馆,接在那里下榻的曹禺、李玉茹夫妇去看戏。凌琯如是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的老导演,曾多次执导话剧《日出》。这次沪剧院排练沪剧《日出》,也请她来担任艺术指导。由于她是曹禺抗战时期在国立剧专教书时的学生,见了面,凌导还是按当年的习惯用“万先生”来称呼。
她说:“万先生,好长时间没见面了,我也一直没来看望您。这次上海沪剧院改编演出您的《日出》,一直想请您来看一看,今天的机会太难得了。”曹禺笑答“好啊!今天就去看看沪剧的《日出》到底怎么样。”
用餐时,凌琯如告诉老师,沪剧改编的《日出》步子迈得比较大,从话剧原作的四幕改为了六幕,增加了两场,同时把故事发生的地点改到了上海。这主要是为了适应沪剧观众的看戏习惯。曹禺连连点头说,把戏的地点改为上海,可以适应上海观众的欣赏需要,这没问题。只要保持戏的精神不变,改编完全可以充分发挥。曹禺十分关注沪剧《日出》的演出情况,问这个戏演了多久,观众反应如何。周中庸告诉他,沪剧《日出》至今已演了三个月,上座情况相当不错,到这个月底的演出票都已售出,全客满了。曹禺听了很高兴,又关心地问,戏演了这么久,你们的演员是不是进行轮换?顾兰娣说,我们只有一组演员,基本不轮换。只有潘月亭这个人物设了B角,演过三场。曹禺说,你们演这么久,挺累的。戏曲演员一点不娇气,真是了不起。顾兰娣对曹禺说,演员们听说您要来看戏,挺紧张的。李玉茹赶紧说,不用紧张,我们就是来看戏,没什么可紧张的。
饭毕大家上车。在车上,周中庸问曹禺过去看过沪剧没有。曹禺说,看过《罗汉钱》。那是丁是娥演的,演得非常精彩。沪剧挺好!今天去看《日出》,是我第二次看沪剧。
片刻,车到了中国大戏院。看到剧场门外拥挤的人群,曹禺幽默地说了句带北方口音的上海话:“界厉害!”大家听着,都露出会意的微笑。
有上海地方韵味,相当自然
剧场贵宾室门口,时任沪剧院院长的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沪剧《日出》的编剧何俊和姚声黄、作曲万智卿等都在门口迎接。丁是娥握着曹禺的手说,欢迎您来看我们的戏,给我们作指导。曹禺说,您在全国人代会上邀请我来看沪剧《日出》,我当时就一口答应,今天总算如愿啦。
丁是娥请曹禺夫妇在贵宾室就座。曹禺对丁是娥说,你们沪剧挺不错的,这剧场门外盛况惊人,简直太好了。丁是娥笑着说,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戏。曹禺说,这个戏能教育人,它反映的是中国旧社会的情况,那时候确实很苦很惨啊!这个戏在日本演的时候,他们说戏里的种种情况在日本也都存在。在中国,《日出》中的很多事情可能不会再发生,但观众了解一些,也有好处。
丁是娥对曹禺说,凌琯如老师这次对排练沪剧《日出》起了很大作用。曹禺十分感慨,连声说“真是难得。我和琯如是1936年认识的,那时她只有17岁,还是小姑娘。我在剧专教书,也只有27岁。我是老师,她是学生。一眨眼,四十多年过去了。真快啊!"
曹禺先生观看沪剧《日出》时与丁是娥亲切交谈
接着,丁是娥建议大家拍张照、留个影。沪剧院的摄影师拍下了曹禺夫妇和丁是娥、凌琯如在一起的珍贵镜头。
开演的铃声响了,大家陆续进观众厅。曹禺看戏非常仔细。他一边看,一边不时和坐在身旁的人轻声谈话。在看第一场时,曹禺对王福升的一段唱很感兴趣,认为有上海地方韵味,相当自然。丁是娥解释说,唱是沪剧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这个戏里加了不少唱段。凌琯如问他:“万先生,第一场这样处理好吗?”曹禺连声说:“好,好,很好!”凌琯如又告诉他,话剧演出要四个小时,现在沪剧只演三个小时多一点,有些地方只能简单一些。曹禺说,简单好,戏太长,观众太累。看第三场时,曹禺见演顾八奶奶的演员只穿马甲袖的旗袍,便担心演员在台上太冷。凌琯如说,她自己坚持要求穿这样的服装,为的是加强人物形象。曹禺称赞道,这么认真,真不错。凌琯如说,沪剧演员都很认真,他们对艺术确实一丝不苟。
凌琯如(右二)为在沪剧《日出》中扮演陈白露的马莉莉(右一)说戏
你们有充分的自由,大胆放手去搞
第四场演完后是休息时间,丁是娥让马莉莉、陆敬业和邵滨孙等主要演员也来和曹禺见面。曹禺高兴地对他们说:“不错,不错,演到这样真不简单。我看沪剧听不懂,我不懂上海方言。但你们的表演很细腻,使我看懂了、理解了。你们演得非常认真,有些地方真的相当不错。不容易啊!今天的青年没有这样的生活,但演这个戏可以接受教育,帮助他们了解过去的时代。你们的演出有上海地方特色,充分发挥了沪剧艺术的优势和特长,有群众观点,非常大众化,挺好的。只要当地观众能看懂,保持原作的精神不变就好。戏曲改编话剧,作一些新的处理、新的发展,不仅完全可以,而且非常需要,没有问题。你们有充分的自由,大胆放手去搞。”
扮演陈白露的马莉莉是当时冒尖的优秀青年演员。她说,今天曹禺先生来看戏,我在台上有点紧张,就像参加考试一样。曹禺笑着说,不用紧张,你演得很不错,很有特点。看戏曲演员演陈白露,我这还是第一次,能演到这样不容易啊!马莉莉告诉曹禺,她演陈白露得到了凌琯如老师的很大帮助。她是新中国的同龄人,白杨老师说她是“解放牌”的。李玉茹听着笑了,说“解放牌”的演员能把陈白露的气质性格表演得这么细致,看得出下了很大功夫。
扮演潘月亭的邵滨孙是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时任上海沪剧院副院长。他表示要争取把《日出》演成沪剧舞台的又一个保留剧目。丁是娥接着说,1957年我们改编演出了《雷雨》,经不断加工,到1959年演出时取得很大成功,观众也十分喜欢。这以后,我们经常演,《雷雨》成为了很受欢迎的沪剧保留剧目,演员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曹禺回答道,我早听说丁是娥演的繁漪非常出色,可惜那时我人在北京,没能亲眼看到,非常遗憾。他对马莉莉说,看你们演的《日出》,我就知道沪剧很适合演这样的戏,演得很有味道。你们有好院长、好老师,好好学、好好演,沪剧大有可为啊!
李玉茹已是第二次看沪剧《日出》了。她对丁是娥说,这次比上次更熟练,戏也更好。她特别指出,方达生这个角色很难演,现在扮演这个角色的演员陆敬业气质好,戏演得恰如其分。
沪剧《日出》(1983年)马莉莉、陆敬业主演
看到第五场的开场,曹禺对凌琯如说,这是有上海特点的妓院,和北方的妓院确实不一样。看了饰翠喜的演员吴素秋的表演,曹禺又说,这个演员嗓音很好,咬字也清楚,那段“白布跌进染缸里”的戏演得不错,确实是翠喜的味。她真会演戏,也敢演,真有两下子。对胡四责骂小东西的那段戏,曹禺十分称赞,认为交代得快点,很好,可以使戏的节奏更紧凑。此外,曹禺对这场戏配上富有上海地方色彩的叫卖长锭、茶叶蛋的效果声响也很欣赏。
戏发展到了第六场,也就是最后一场时,曹禺对把一条围巾作为贯穿全剧的道具十分赞赏:“你们围绕着这条围巾加了很多戏,好多是我本子里没有的,这很好,很有戏曲的特点。”他问饰演黄省三的演员多大年纪,场记告诉他,这位演员叫顾智春,五十多岁了。曹禺称赞这位演员演得认真,和他看到的一位日本话剧演员的表演有不少相似之处,都很真实。当得知演张乔治的演员吴斌也是这个戏的作曲之一时,曹禺赞叹说,真聪明。他看到陈白露在平台上照镜子的戏用了点追光,说现在这样光很好,但为什么前面照镜子不这样呢?那里应该有光,让观众看见演员。最后陈白露倒在美女榻上,也要有追光照在脸上。
今天我过了一个最愉快的夜晚
演出结束后,曹禺夫妇到台上祝贺演出成功,和演员们一起合影留念。他在热烈的掌声中,一再向大家表示感谢,并且高声说,戏演得非常好,今天我过了一个最愉快的夜晚。
在回宾馆的车上,曹禺仍很激动,不住地对陪他们回去的凌琯如和顾兰娣说,你们不简单,沪剧能把《日出》演得这样出色,真了不起。邵滨孙到底是老演员,演潘月亭有个性。马莉莉的陈白露也使人眼睛一亮。演黄省三的顾智春这么大年纪了,功夫不错,几个摔跌干脆利落。凌琯如告诉他,顾智春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天天练功。曹禺感叹道:“我说嘛,不练不可能在台上这么漂亮!”
车到宾馆,曹禺夫妇要凌琯如和顾兰娣代向剧院领导致谢,他对有机会再次看到沪剧这样优美的地方戏剧种的舞台演出感到非常兴奋,并一再说,沪剧改编《日出》非常完整,非常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