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洋昨捧卡迪夫国际声乐比赛奖杯
沈洋在比赛中演唱
许多人不太知道卡迪夫这座城市,但是,英国BBC卡迪夫国际声乐比赛在全世界学习声乐的人的心目中,既向往又高不可攀——因为卡迪夫国际声乐比赛是屈指可数的顶级赛事。北京时间昨天凌晨,地处英国威尔士首府卡迪夫的圣大卫音乐厅里,来自中国上海音乐学院四年级学生沈洋,捧起比赛唯一的大奖水晶杯。 前辈指点信心大增 低男中音沈洋,1984年出生,天津人,师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副主任顾平教授。从6月8日起,他与来自世界各国的其他24名选手一起,面对9位由欧美声乐权威组成的评委会,在圣大卫音乐厅参加卡迪夫比赛。沈洋在今年4月和5月,分别参加了美国女高音芮妮·弗莱明和意大利声乐大师贝尔冈齐的大师班,受到了两位前辈的指点而信心大增。到了卡迪夫,看到其他国家的选手大多早已在歌剧舞台崭露头角,心里不免有点紧张,但在陪同的顾平教授、杨雪兰等人的鼓励下,这位胖乎乎的年轻人又恢复了平时嘻嘻哈哈的乐观情绪,一身轻松地登上了比赛舞台。 今年报名者677人 卡迪夫国际声乐比赛的难度,在于每届参加决赛的选手,限定于25个国家的25名选手,而且,整个比赛只有1人获得大奖,不设第2名、第3名。赛制难度虽然很高,但由于一旦获奖,演出合同和国际一流经纪公司随之会签约,所以,大大刺激了选手的挑战心理,每年都有大批成熟的演员报名,今年,世界各地的报名者达677人。从1983年起每两年举行一次的这个比赛,中国选手每届都有选手参加,其中有如今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的张立萍和廖昌永,以及中国歌唱家范竞马、刘跃、丁毅等人。 BBC电视台实况转播 比赛实行淘汰制,25名好不容易进入决赛的选手,参加了两场音乐会之后,就要从中一下子淘汰20名,十分残酷。比赛音乐会在圣大卫音乐厅里公开进行,由于BBC的电视台和电台向全世界作实况转播,现场听众大多是歌剧院经理、欧美经纪公司的经理人以及声乐界的名人,所以,每一位选手面对的不仅仅是评委,还要面对的是能左右他们艺术生涯的人。沈洋曾经参加过4次国际声乐比赛,都获得了好名次,但是,这次比赛他从更衣室出来,电视镜头就一秒钟都没离开过他。舞台上的每个细节如不小心,就会遭到淘汰。也许,正因为年轻,所以沈洋并不紧张。他在第一轮的表现就非常轻松,甚至还演唱了一首贺绿汀作曲的《嘉陵江上》。当两轮比赛通过一台台音乐会的形式结束之后,沈洋成了5位闯进决赛的幸运者之一。 决赛者中年龄最小 5位决赛选手分别来自英国、匈牙利、澳大利亚、智利和中国,沈洋的年龄是最小的,有几位选手的年龄比沈洋大整10岁。当地时间17日晚上7:30,在BBC交响乐团的伴奏下,每位选手轮流上台演唱3首歌剧选段。沈洋演唱的威尔第的《麦克白》和莫扎特的《魔笛》咏叹调,都引起了全场的热烈反响。最后演唱的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歌剧《阿列科》中的《谣唱曲》。20多年前,他父亲沈玉华在天津音乐学院声乐系的毕业演唱作品,正是这首曲目,因此,他的获奖也成了前天父亲节的最好礼物。比赛结束时,沈洋一下子被媒体记者和经纪人包围,他甚至来不及知道自己是否获得第1名。但是看到如此多的人围着他,他知道发生了什么。因此,等到他把水晶奖杯捧在手中后,马上找到了顾平教授,让老师一起分享他的喜悦和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