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社区处处有知音

  ——看长宁沪剧团春节演出

image 

  《蝴蝶夫人》剧照(陈甦萍、张杏声主演)

  2月12日,正是大年初六,人们还沉浸在走亲访友的节日氛围中,长宁沪剧团就已到地处仙霞路的长宁艺术中心演开了一台热热闹闹、引人入胜的好戏。笔者有幸观看了这台演出,亲眼看到社区观众爱看长宁沪剧团演戏的动人场面。离戏开演还有十来分钟,艺术中心门口已经人头簇拥、熙熙攘攘,四楼剧场里坐得满满的,连走廊上也站了好多人。听说不少是从很远的松江、金山和浦东赶来的。演出过程中气氛非常热烈,观众自始至终全神贯注,更难得的是台上台下的自然呼应,每当演员演到精彩处,观众总是笑声不断,掌声不断。有的还在小声议论着演员艺术流派的传承和特色,看来对长宁沪剧团的情况十分熟悉和了解。

image

 陈甦萍在《雷雨》中扮演繁漪

  为什么长宁沪剧团的演出这么受欢迎?气氛这样热烈?能够得到社区观众如此的厚爱?看了演出,笔者感触很深。长宁沪剧团的演出队伍整齐,阵容坚强。从众多优秀青年演员到团里挑大梁的几位台柱骨干,甚至连在沪剧舞台享有很高声誉的著名表演艺术家、长宁沪剧团的团长陈甦萍也亲自出场参加。一个区级剧团能够拥有如此完整、如此强大的演出队伍,确实非常难得。这和剧团领导长期来重视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演员的吸收和培养是分不开的。这次参加演出的青年演员张燕雯,原来是沪剧院的,我比较熟悉。她从国家剧院来到区剧团,从传统观念来看,也许有点划不来。但国家剧院人才济济,小张在沪剧院不过演演老旦,只是块硬里子,很难有挑大梁的机会。而在长宁沪剧团却受到格外的重视,得到更多的培养锻炼,更多的实践机会。几年不见,刮目相看,她艺术上的进步和提高使我感到惊讶。那天她在两个折子戏里都独当一面扮演主角,演来有声有色,细腻委婉,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她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如果她不来长宁沪剧团,很可能不会有这样的突飞猛进。另一位青年演员王斌的表演也可圈可点,显示了不小的艺术潜力。我对长宁沪剧团培养和起用青年演员的眼光和魄力感到钦佩。

image

 长宁沪剧团团长陈甦萍

  长宁沪剧团之所以受欢迎,另一个原因在于演出节目的丰富和演员表演的精湛。这次演的从《庵堂相会》、《杨乃武与小白菜》、《黄慧如与陆根荣》到《卖红菱》,再加上《魂断蓝桥》、《罗汉钱》和《芦荡火种》,都是沪剧舞台深受观众喜爱、使人百看不厌的骨子老戏,把这些剧目最精彩的折子和唱段荟萃集中起来演,自然使观众笑逐颜开。那天演员流派纷呈的精彩表演也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且不说陈苏萍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办喜事”和“燕燕做媒”那两段丁派清唱在全场引起的轰动,光是李恩来演唱的抑扬顿挫、浑厚苍劲的一曲解派“开方”就使人得到很大的艺术享受。董建华演杨乃武和黄爱忠演陆根荣塑造人物层次分明,形象鲜明。而吴梅影和顾春荣这两位著名演员的表演,把握角色感情变化的力度和分寸相当准确,更见功力,得到观众很高的评价。

  长宁沪剧团演出态度的认真同样令人感动。他们对到社区演出不是抱着应付和完成差使的态度,而是把它提到为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同时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以一种对社区群众多年来关爱支持感激感恩的心情去进行的。正因为这样,他们认真筹划、认真组织、认真排练,花了一个多月,这样的时间足足能排一个新创作的大戏。这台演出冠名为“新春答谢演唱会”,凝聚着长宁沪剧团上上下下四十多位同志对社区群众的深厚感情。陈甦萍在演出前说,没有社区群众对我们的支持鼓励,就不会有长宁沪剧团的今天。我们无以为报,只能倾全力排一台大家爱看的戏聊作回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番话说出了长宁沪剧团全体成员的心声。

  演出结束时,一些社区群众自发地上台,为演员献花。台上情意绵绵,温暖如春,笑声掌声融成一片,真是社区处处有知音啊!我想这大概也正是长宁沪剧团之所以越办越兴旺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本文作者系国家一级编剧、著名戏剧评论家)

  2008年2月15日

  

  作者:褚伯承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文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