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海派重振上海书法雄风

image

image

image

  “海派书法晋京展”,是上海市文联为弘扬海派艺术作出的重要举措,也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新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一项展事。经过两年多的酝酿筹备,“海派书法晋京展”于2007年1月11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隆重展出,接受了全国书法界同行的检阅。回沪以后,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汇报成果、促进上海书法艺术发展,市文联和市书协又积极筹划,定于2007年6月21日—6月25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海派书法晋京展·上海汇报展”。

  一、举办海派书法晋京展的背景

  从上世纪初开始,上海成为中国的经济、文化重镇,各路文化精英在此演绎了近现代文化史上最生动、最热烈、最丰富多彩的历史篇章。中国近现代书法史上领袖群伦的代表书家,如赵之谦、吴昌硕、康有为、沈曾植、曾熙、李叔同、沈尹默、王蘧常……等,都在上海生活过。他们在上海留下了书法史上不可忽略的大量珍贵的作品,写下了中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一页,奠定了海派书法的坚实基础,铸成了海派书法的辉煌气象。而近一百年来,中国书法的活动如结社、展览、出版、市场开发等等,也无不率先在上海滥觞,引领时尚,影响全国。海派书法以开放的视野和兼容并蓄的胸襟,以注重创新、强调文化品位的时代审美特征,孕育了艺术大家们各各不同的风格。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瑰丽多姿在海派书法中得到了淋漓的演绎和极致的表达。

  但近一二十年来,上海的书法状况发生了变化。与一些书法大省相比,上海的书法人口较少,这在中青年以下年龄段中显得尤为突出;上海书法家的活动空间相对狭小,对社会缺乏应有的影响力;上海书法家内向自我求索的存在方式也与全国汹涌澎湃的书法大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许,这些都是近年来上海书法较少受到关注的原因。

  为了继承海派书法的优良传统,展示海派书法的当代形态,推动海派书法在新时代的振兴和发展,在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支持和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上海市文联和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积极筹划举办“海派书法晋京展”。这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成立44年来,首次到北京亮相,展览展出吴昌硕、康有为、沈尹默等海派书法代表人物及当今海上书法篆刻家力作精品290件,是一次全面的、立体的、有一百年时间跨度的海派书法篆刻的集中展示。

  二、海派书法晋京展激起热烈反响

  “海派书法晋京展”共展出海派前辈名家书法作品49件,当代作者书法作品149件,篆刻印蜕75件和部分原石,布满了中国美术馆的五个展厅。首都观众盛赞海派书法上演了一台有声有色、意韵深厚的大戏。

  在开幕式前一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及夫人,在大人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国务委员陈至立、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副部长李从军、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文化部副部长郑欣淼等领导的陪同下,先期参观了“海派书法晋京展”。在一个多小时里,吴邦国委员长饶有兴致地观看了一幅一幅作品,并不时和上海书协主席周慧珺交谈书法问题,还亲切地和上海书协的同志合影留念。

  1月11日上午10时,“海派书法晋京展”开幕式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张梅颖,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金炳华,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冯远,中国文联副主席李维康,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梁国扬,中国书协主席张海等出席。另外还有北京书协、天津书协、浙江书协、山西书协、河南书协、辽宁书协、江西书协、湖北书协、甘肃书协、贵州书协、广东书协、宁夏书协、新疆书协、新疆兵团书协的领导,《书法报》、《中国书法》杂志、《书法导报》、《美术报》、《文汇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等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和首都书法爱好者共10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当天下午在华侨大厦二楼会议室召开了“海派书法晋京展”座谈会,14个兄弟书协代表及媒体编辑、记者等5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上,大家畅谈了各自的观感。归纳起来:一是认为本次展览阵容大、作品大、气魄大、魅力大,体现了海派文化的特包,也体现了上海书法雄风犹存,给人很大震撼;二是感到此次展览很有新意,作品根据展厅设计创作,气势宏伟,尤其是把几位海派前辈书法代表人物的作品同时展出,把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古今对话,有一种时间跨度和历史深邃感;三是称赞展览体现出一种探索精神,为全国书坛树立起一个榜样。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文汇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新闻午报、中国艺术报、东方早报、北京日报、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信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美术报、中国书法等媒体和百余家网站报道了“海派书法晋京展”的盛况。互联网发表有10余万务“海派书法晋京展”的相关信息。

  三、对海派书法晋京展成功举办的思考

  1、做好“海派”这篇大文章。“海派“是一篇有丰厚历史底蕴和深刻文化内涵的大文章,做好这篇大文章对于上海的文化建设,不仅是现实需要,更具有发展的战略意义。

  “海派“这一概念经历了他者指认、自身认同、主题建构,现已进入官方主流意识和核心理念。历史上他者指认的“海派“并不完全正面,其中含有一定的贬义。即非正中,有杂味。客观分析有两点不足:1、崇洋意识,2、市侩心理。今天重新界定并努力建构的是取其积极意义:一曰包容汲纳,二曰活力。

  书协这几年工作要着重围绕开掘“海派“内涵,寻绎其崛起及成功原因,借以提升书法界发展动力。

  2、追求当代展览的高品质。一是展览的策划要有新意。当代视觉艺术展览,从办展者到受众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次晋京展,从设计、征稿、评审、装裱、布置都做到一体化量身定制。二展览设置的相关项目要形成互动。本次晋京展将《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的首发式置于开幕式中,作为一个配套项目,并在开幕式的当天下午召开一个由全国各地书协参加的座谈会。这三个活动相辅相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是要注重前期预热过程。从2004年秋《海派代表书法家系列作品集》申报文化基金会开始,到2005年决定举办晋京展,整个两年多时间,上海方面的《文汇报》、《新民晚报》、《解放日报》等媒体一直进行着有关情况的追踪报道。2006年夏天开始,武汉《书法报》、河南《书法导报》、浙江《美术报》、上海《书法》杂志、北京《中国书法》又开始推出此次晋京展有关情况报道。同时,书协还组织了30余篇文章,发布在各类报刊上,在“晋京展”推出之前,起到了逐渐升温、不断强化的效果。

  3、自觉将上海融入全国。上世纪80年代前,上海书法在全国地位较高,90年代后逐渐游离核心圈,在各地纷纷崛起中,上海慢慢失去地位。一度外地人说上海保守,上海人说外地“瞎搞”。不管上海书法家承不承认,我们以往的辉煌在淡去。

  这些年,我们的做法是不作口舌之争,放下架子真心实意交朋友,克服一些莫名其妙的骄傲。98年之后我们每年和一个兄弟省举办双向交流展,并邀请了全国优秀中青年来上海办展览,平时外省有重大活动,我们尽量参加表示祝贺。

  本次晋京展,有15个省市30多位书法家和专业媒体10多位编辑记者专程赶来参加开幕式和座谈会,并作了发自肺腑的发言。

  “海派书法晋京展”在京激起的热烈反响,引起了上海同行及广大书法爱好者的极大关注,希望能在上海原汁原味地看到这一展览的全貌。为了满足大家的愿望,市书协尽了最大的努力来办好汇报展。首先是联系落实具有较大展出空间的场地,最后定在上海展览中心;其次是由于展览中心缺乏展出巨幅作品的条件,专门请专业展览公司设计搭建展板,以尽可能保持晋京展的格局风貌;另外,为进一步丰富内容,又征集了40余幅作品,把汇报展作为2007上海书法大展的一个主要内容同时展出。

  “海派书法晋京展”是上海几代书法家作品的集中展示,它凝聚了前辈书法家的心血,也反映了当代书法家近年来的创作面貌。书协期望通过这次汇报展览,接受检阅,听取意见,以促使上海的书法艺术有更大的进步。

   
东方新闻网与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上海文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严禁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