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中西融合下的美
有东方巴黎之称的上海,那里既有古老的东方建筑,也有华丽的欧美建筑,可以说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美感。
“从悠长的小道走进去,一幢老洋房赫然矗立,老上海大户人家的气息扑面而来。主楼外有两间玻璃屋子,似乎可以编织很多的梦,老式钢琴优雅地坐落于桌边,空气中温暖而安宁……”每一幢都承载着一段风云故事。
《长恨歌》剧照
《长恨歌》中,王琦瑶和李主任漫步在灯光迷离的弄堂中,给人无限遐想;《倾城之恋》里陈数扮演的白家小姐白流苏夫家的洋房,带着一种防范的味道。王安忆曾经这样写道:“上海的弄堂是种类繁多、声色各异的。那种石库门里弄是上海弄堂里最有权势之气的一种,它们带有一些深宅大院的遗传,有一副官邸的脸面;上海东区的新式里弄是放下架子的,门是镂空雕花的矮铁门,楼上有探身的窗还不够,还要做出站脚的阳台,为的是看街市的风景;西区的公寓弄堂是严加防范的,房间都是成套的,一扇门关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墙是隔音的墙,鸡犬声不相闻的,房子和房子之间隔着宽阔地,老死不相见的……
老唱片:十里洋场繁华梦
“夜上海,夜上海……”当旋转的黑胶唱片中传出当年那些红歌星的声音时,那些旧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似乎又来到了眼前。《夜上海》是一首经典到几乎所有的关于上海怀旧题材电影、电视剧都会运用的歌曲,也只有与这些歌谣在一起,旧上海才得以保持她的韵味。而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则使用了周璇的歌曲《花样的年华》作为配乐。张曼玉穿着别致的旗袍,一遍遍悠悠地走过、再走过,传达出一种复杂的情绪。有理性和欲望,压抑和无奈,还有繁华和落寞。《长恨歌》里的王琦瑶,在上海的弄堂里,哼着四季歌,留给我们一个背影,也成为影片永远的定格。
上海女人:散发别样味道
上海的韵味,除了旗袍、建筑、歌曲这些外在的东西,还要归功于散发着别样味道的上海女人,那些曾经创造了电影辉煌的风华绝代的女子,那些决绝而去留下无数谜的女子,都成了导演们镜头下不可多得的素材。1935年3月8日,一代女星阮玲玉,在上海新闸路的寓所里,服下三瓶安眠药,留下一张“人言可畏”的遗书后飘然而去。这个一生被情所困的女子,就这样和世界诀别,死后留下了无数的谜团和不尽的唏嘘。1992年,香港导演关锦鹏将阮玲玉的事迹拍成了电影,讲述了这位如花一样的女人悲凉的一生。这部作品也成就了一个人,她就是凭借这部影片获得柏林影展影后的张曼玉。像阮玲玉一样值得书写的传奇上海女子还有很多,比如跨越唱歌、电影等两个领域的“金嗓子”周璇、一代电影皇后胡蝶、上海的名片张爱玲等,她们都是导演取之不尽的源泉。
黑帮:风云际会旧上海
与上海女人一样让影视剧百拍不厌的,还有旧上海的黑帮。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风云际会,鱼龙混杂,因此诞生了黄金荣、杜月笙这样的黑帮人物,中间的兄弟情义,黑帮情仇,自然会引起观众的好奇。像《上海滩》、《新上海滩》等,这些黑帮片甚至成为类型片的一支。
《夜·上海》:现代都市里的浪漫童话
《夜.上海》剧照
如今的上海,早已没有了当年十里洋场的景象和那些旧日风情,不过她却变得更加璀璨夺目。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的时尚影片都将它作为了外景地。2007年,由赵薇和日本影星山村裕二联合主演的《夜·上海》,就是一部完全以上海为故事背景地的电影。一个现代的灰姑娘和一个日本的化妆师,在这个城市的夜晚邂逅,展开了一段马拉松式的心灵对话。虽然是一部灰姑娘变白天鹅的电影,但跨越国际的情感让这部电影充满了都市和时尚色彩。影片中,霓虹闪烁的夜上海,璀璨夺目,让人心生向往。
《碟中谍3》:阿汤哥登上上海摩天大楼
不仅仅是中国的影片对上海情有独钟,很多好莱坞影片也把上海作为了外景地。2006年,备受全球影迷瞩目的好莱坞大片《碟中谍3》,就将影片中的一段高潮段落安排在了上海。片中,汤姆·克鲁斯从中银大厦一跃而下的镜头成为片中最经典的镜头,上海的摩天大楼也定格在了这部好莱坞影片当中向世界传播。不过这部影片后来被指贬低上海形象,理由是影片中上海弄堂里的晾衣杆的镜头有点煞风景,与大都会的形象格格不入。
《苏州河》:不被人知的阴暗面
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在很多人眼中繁华无比的上海,在有些人眼中却充满了阴暗。
娄烨的《苏州河》中的上海,就看上去没有那么光鲜。影片中穿过上海的那条苏州河,在娄烨的镜头中也看起来肮脏无比。《苏州河》用一段矫情的爱情,记录了这座城市阴暗的一面。这部影片虽然在国际上获奖无数,但却在国内无缘上映。而片中的男主角贾宏声,也像他和周迅的爱情一样永远地消失在了这个世界。
《海上传奇》:一个世纪的沧桑
《海上传奇》剧照
2010年,贾樟柯拍摄了一部叫做《海上传奇》的影片。作为一个外来者,他用上海、台北、香港三地的回忆录和十八个人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从1930年代到2010年的上海故事。讲述者中既有韦伟、费明仪(费穆的女儿)、杜美如(杜月笙的女儿)这样的老上海,也有韩寒这样的新一代上海人……呈现出上海这座城市一个世纪的沧桑,也饱蘸了中华民族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