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深对四中全会精神及法治社会建设理解
——静安区举办2014"浦江法治讲坛"
2014年11月18日 15:42

“浦江法治讲坛”是本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创新之举,既有上下携手,也有社会协同,充分体现了“一区举办,多区参与,共同分享”的特点。此次“浦江法治讲坛·静安专场”立足静安现实需要,以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剖析法治建设中的热点问题。

  11月14日,由静安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静安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法治宣传教育专题讲座暨党委中心组学习活动“浦江法治讲坛·静安专场”在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隆重举行。静安区四套班子领导、全区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和全市各区县相关部门负责人等近600人出席活动。

  讲坛上,上海市法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施凯、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季卫东、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三位主讲嘉宾先后从“政党与法治”、“司法与改革”、“行政与社会”的角度,为与会人员深入解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互动环节则通过专家与听众近距离的对话,进一步加深了领导干部对四中全会精神及法治社会建设的理解。

  施凯会长以“政党与法治”为主题,为人们分析了党和法的关系、党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施会长认为,在当前形势下,党加强对政治的领导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实践,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不仅是党依法治国的宣言,更是政治改革的宣言。

  季卫东院长发言的主题是“司法与改革”,季院长认为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需要形成一个以宪法为顶点、法律法规向下排列的金字塔式的整合法律法规体系。同时,十八届四中全会也在立法改革、司法改革方面提出了很多有新意、有亮点的新举措,这些新举措即将得到实践的检验。

  顾骏教授发言的主题是“行政与社会”,顾教授提到,从四中全会的内容看,我们感受到党对法治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同时,也能强烈感受到法治对政府公权力的限制。以历史的观点看,法治的核心是治官,即限制政府权力,扩大公民权利,而法治建设的最终目标是要形成人人守法、全民守法的局面。

  三位专家演讲完毕后,台下听众与三位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各位专家就听众提出的法治与社会治理、司法公正等问题作出了专业性的回应。顾骏教授还为我们分享了一位贫穷的老妪为养活两个小孙而去盗窃面包,法院作出不同判决的小故事,这两种不同的判决理由触发了大家对法治精神的思考。

  与会同志普遍反映,本次专场的举办紧密结合静安区域实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使大家深刻领悟了四中全会精神,为今后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