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监: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可能受治安处罚
近期,一则多款儿童乳饮料“含有肉毒杆菌”、“会导致白血病”的信息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流传。由于发布者称信源来自妇幼保健院、学校等地方,让不少人信以为真。昨天,食药监管部门和多位业内专家对此予以辟谣,并强调根据即将施行的新食安法,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者,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将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肉毒杆菌菌体本身没有毒性
研究表明,就算饮料里含有肉毒杆菌,也未必会对人体健康构成威胁,关键要看其是否含有肉毒毒素。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刘秀梅表示,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常温、非酸性和厌氧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芽胞杆菌。它虽然广泛分布于土壤、淤泥及动物粪便中,但菌体本身并没有毒性。只有在严格的厌氧环境和适宜的温度(18℃—30℃)下可能萌发、生长并形成的肉毒毒素,才是致病的元凶。成人中毒后,严重者会因呼吸肌麻痹引起窒息、心力衰竭而死亡。婴儿由于肠道缺乏正常菌群的保护及抑制梭菌繁殖的胆汁酸,较成人更容易感染。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卫表示,引起肉毒毒素中毒的食品通常是因食品原料已被肉毒杆菌污染,含有肉毒毒素,且在加工过程中未充分加热。饮料并非肉毒毒素中毒的高危食品。在欧洲,它多见于腊肠、火腿和腌制的肉类;日本以鱼制品为多;美国以家庭自制罐头、肉和乳制品为多;我国则多见于家庭自制肉类食品、发酵豆类或谷类制品中。
和白血病捆绑在一起更荒谬
严格来看,含乳饮料产品更不具备出现肉毒杆菌污染和肉毒毒素形成的条件。这是因为,含乳饮料多为酸性食品,而pH值在4.5以下时,肉毒杆菌的芽胞不能萌发生长。加之含乳饮料在生产过程中都要经过杀菌处理,所以市售合格的乳饮料产品理论上不会含有肉毒杆菌。迄今为止,国内外均未见因饮料污染肉毒杆菌而导致中毒的报道。
至于将肉毒杆菌和白血病捆绑在一起,更是荒谬。刘秀梅指出,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引起人类白血病的确切原因至今还不太明确。一般来说,有许多因素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生有关,其中包括病毒感染、遗传、放射、化学毒物或药物等。但迄今为止,科研界还没有发现白血病的发生和扩散,与肉毒杆菌之间存在关联。
虽然肉毒杆菌离大部分消费者很远,但必要的防范措施也不能少。刘秀梅建议,有自制肉类、豆类食品爱好的消费者,一定要认真选好食材,用干净的水和洁净的容器,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和周围环境卫生,少量制作,短期食用,“100℃煮沸10分钟,肉毒毒素就可被破坏,从而失去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