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枫泾>滚动图片
八道工序制出百年丁蹄
2015年8月26日 10:32

  色泽金黄,肥美香糯,略带甜味,丁蹄在枫泾人眼里,是甘美丰腴的人间佳肴,也是喜庆宴席的美好记忆,在四方食客眼里,它已成为古镇枫泾的象征。

  枫泾丁蹄的制作过程由八道工序构成:开蹄,整形,焯水,拔毛,原汤加佐料,三旺三文,上碗,去骨,每道工序都需要恪守传统手工技艺,才能制作出味美纯正的 枫泾丁蹄。而枫泾丁蹄最不可少的,是凝结丁蹄精华的“百年老卤”,从烧制第一只丁蹄开始,这汤便煮了添,添了又煮,即使在酷暑高温停火之后,此汤也能自然 结成胶状。

  枫泾丁蹄始创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传说咸丰初年,枫泾人丁清仑在枫泾致和桥畔经营一家小酒肆,因无烹饪绝招,生意清淡,丁老板寝食难安,食欲全 无。一日,丁夫人不慎将开胃中药翻入了烧制的蹄膀锅中,烧出的蹄子竟然香气扑鼻,品尝之后更觉得油而不腻,味道鲜美。之后,丁老板遍访名厨,觅得老汤吊胃 和中药提鲜的诀窍,并选用当时枫泾人家普遍豢养的“枫泾杜种猪”作为原材料,加上独创的三旺三文烧制秘籍,终成佳肴。

  经过数年改进之后,枫泾丁蹄成为红顶商人胡雪岩每次进京必带的贡品。此后,枫泾丁蹄因先后获得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1935年德国莱比锡博览 会金奖等诸多荣誉而声名大振,成为枫泾及江南一带民间礼俗的必备用品,并延续至今。2007年“枫泾丁蹄制作技艺”被列入金山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同年6月被列入上海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留存了160余年之后,枫泾丁蹄也遇到了困境,由于“枫泾杜种猪”生长速度慢,枫泾丁蹄的原料供不应求,又因为制作技艺延袭了口传心授的方式,不利于传承,加上传统包装不好存放,枫泾丁蹄渐渐淡出了市场。“目前,枫泾丁蹄每年能卖出大约25万袋,销售主要依托枫泾旅游公司,消费群以游客及中老年为主”, 枫泾丁蹄第七代传承人--丁义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颜建华介绍,如今,公司采取了很多措施,力求打开丁蹄的销售市场,公司新建了现代标准化厂房并保留了传 统制作技艺,改进了原料、口味、包装,并建立了“丁蹄作坊”展览馆作为枫泾旅游的重要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