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一村39户居民从此告别商用电价
在盛夏到来之前,枫泾镇芙蓉一村的几十户居民再也不用为今夏高额的电费揪心了。在枫阳居委的牵头和帮助下,使用了将近15年商用电价的居民现在用上了民用电价,一桩困扰居民十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日前,家住芙蓉一村的夏良心情格外的好,他刚刚收到一张由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金山供电公司下发的居民用电告知函,函中告知他家的用电被调整为居民生活分时电价,突如其来的惊喜让老夏高兴不已,他感到居委将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和三访四步工作法的结合,切切实实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经了解,芙蓉一村原身属于枫泾商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
枫泾商城红火一时,吸引了全国各地工商业主前来入驻,一度被誉为“小义乌”。可是好景不长,随着周边小商品批发零售业的迅速发展壮大,枫泾商城每况愈下,
在2000年底,该区域的商家已全部撤出,并将房屋使用权转让给了当地的居民,但是居民的用电却未作调整,一直沿用原枫泾商城公司的10kv自备变供电,这也意味着芙蓉一村居民一直缴纳的电费是商业电价。
“每到夏天都不敢彻夜开空调,家里都不敢买大功率的家电,因为和其他小区使用相同的电量相比,电价几乎要翻倍,现在用电终于没有后顾之忧了。”面对记者采访,老夏道出了心里话。发现问题后,枫阳居委把申请用电“商改民”不仅提上了工作议事日程,还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由于“商转民”用电申请需要的相关资料数量多、手续杂,枫阳居委干部立刻物色了两名在群众中有相对威望的老同志、老党员帮忙,对芙蓉一村“商转民”用电的居民,进行挨家挨户的排摸收集各种用于“商转民”用电的相关手续及材料。在收集材料过程中,居委干部发现有些房屋由于历史原因,使用的是大产证,这就意味着许多居民家庭不是一户一产证,而是几户或几十户在一张产证上,这无疑给原本繁琐的工作火上浇油。为了尽快让居民用上民用电价,居委干部找领导、跑部门、要政策、访基层,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瓶颈。“有时候为了收集一份材料,我们不知道加班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知道在居民家和供电公司之间奔波了多少次,不知道前后敲了多少红头章,为了让居民在酷暑到来前用上民用电价,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枫阳居委党总支书记叶彩凤对当时的工作场景还历历在目。
用电“商改民”后,电价从每度1元1角左右,下降到了6角1分左右。记者粗略算了一下,以老夏家为例每月电费在160元左右,现在使用民用电价,一个月的电费在80元左右,一年电费节省了近千元,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确实不是小数目。
将百姓的呼声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把居民的需求作为工作落脚点,让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立足点,枫阳居委用实际行动发挥了自身桥梁、纽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