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传统文化在实现“中国梦”中的积极作用,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宣传部、上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复旦大学中文系共同承办的“中国梦”--城镇化进程中全国农民画发展经验交流会于7月27日在枫泾举行。来自全国30个农民画之乡的百余名农民画画家、农民画保护工作者和民间美术家、民间文艺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共同探讨农民画在新形势新机遇下的发展和挑战,研究传统文化的推广普及和市场化运作。金山区副区长陆瑾和我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云等出席活动。
陆瑾指出,中国农民画传承工作经验交流会,既是传承与发展农民画艺术的盛会,也是一次为金山民间文化艺术提供发展经验的宝贵机会。金山文化资源丰富;金山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金山区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金山农民画、金山故事、金山影视文学被喻为金山民间文化“三支花”,尤其是金山农民画被喻为“东方的毕加索”,金山农民画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频频亮相国际画展和文化交流活动。当今,金山农民画确实发展到需要探索多元化发展和品牌提升的新阶段,怎么样在新的形势下,开拓农民画的创作、如何防止我们农民画的创作人才的流失、进一步探索农民画产业化的问题,需要各位农民画画家、农民画保护工作者和民间美术家、民间文艺专家学者出谋划策。
陆瑾强调,保护与传承金山农民画,既是我们当代人的历史使命,也是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需求,农民画作为金山的一张文化名片,已经越来越多承担起了宣传金山形象、增强市民文化自信的功能。放眼全国,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必将承载着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民族形象的功能,相信此次交流会的举办必将为农民画的传承,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的提升和发展起到更好的作用。
作为一门独特的民间艺术门类,农民画植根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沃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和精神内涵。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农民画伴随着新中国农村发展历程一路走来,生动记录了农村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农民画质朴纯真、稚拙夸张的艺术风格区别于专业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传递着人情之美、乡土之美、民俗之美。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持续深入、城镇化进程加速发展,中国农民画发展同时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其传承和创新成为亟待探讨的问题。
会上,金山农民画院院长奚吉平就《城镇化进程中金山农民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了交流发言,他说,在金山农民画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探索出了一条非遗传承保护发展之路,探寻出了一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驱的和谐发展之路。但是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民数量不断减少,创作素材匮乏等问题,给农民画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推动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和民间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全国农民画、农民画保护工作者和民间美术家、民间文艺专家学者群策群力。
随后,浙江衢州、吉林东丰等地的农民画保护工作者就探索农民画发展新路、农民画艺术创作的追求与担当等议题做交流发言。
会后,学员赴中国农民画村进行了实地考察,使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