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枫泾>人文枫泾
农村法律顾问:谈判桌上的“自家人”
2014年11月10日 15:37

    编者按:农宅动迁,补偿多了还是少了?村里厂房,为什么迟迟收不到租金?村民上访,要求太“过分”怎么办……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上海郊区快速发展,人们诉求日趋多元,各种矛盾纷繁复杂,这些都对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以来,枫泾镇进一步强化“依法治理”理念,在32个村(居)中实现了“法律顾问全覆盖”,推动百姓依法维权、政府依法行政,探索刚柔并济的有效治理。

    前不久,中洪村的法律顾问徐律师接到了村干部的电话,立刻前往该村帮助处理一起突发事故。

    原来,中洪村一村民在帮某企业排电线时,意外摔落不治身亡。但此前,他并未与企业签订任何劳务合同,而是小包工头临时请来的小工。噩耗传来,家属在悲痛欲绝的同时,根本弄不懂“找谁负责”、“谁来赔偿”等问题。徐律师到达现场后,与村干部一起安抚家属,并进行了详细分析。首先,事故的性质得以明确,这并不属于工伤,而是要按照“提供劳务人身伤害”来赔偿。接着,围绕“责任分担”,她指出了三方都有责任。另外,她还告知了法律上的赔偿标准和范围。

    这样一来,村民家属在与企业、包工头协商时,心里有了底气,也更加理性了。以往无休止吵闹、索赔的情况,这一次没有再出现。事故发生后第三天,在枫泾司法所等有关部门的调解下,村民家属就与企业、包工头签订了赔偿协议,事情快速得到解决。

    类似的案例,在新义村也发生过。印象中的索赔拉锯战,同样没有上演。也是在三天之内,村民家属与责任方签订了赔偿协议。对此,村党总支书记尤利明坦言:“看到律师来了,村民百姓十分信服,认为他们代表着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肯定不偏不倚。如此,也就没有了吵闹的必要了。”他认为,法律顾问及时介入,一方面帮助村民维护了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维护基层的和谐稳定。

    而徐律师也在走访基层时发现,在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方面,农民的欠缺和需求都有点超乎人们想象,必须要加大普法教育的力度,让百姓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于是,枫泾司法所今年专门编制了普法教材《学法—让心灵更美丽,守法—让生活更美好》,并开展“法制故事巡讲”。

    据枫泾司法所所长朱新建说,为全镇32个村居提供服务的法律顾问,主要是来自4家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按照“村村有顾问,事事依法行”的制度规定,法律顾问每季度将前往签约的村居,面向基层上门走访,接受当地群众的咨询;至少每半年前往签约的村居,运用讲座、案例讲评等形式,开展普法教育宣传;根据村居的法治创建及现实法律需求,为村居决策提供具体可靠的法律意见和建议;若遇群体性纠纷或突发事件法律顾问,应配合司法所等相关部门及时赶到现场,接受咨询或参与调处,做好疑难复杂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

  作者:黄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