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枫泾>人文枫泾
记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提名奖获得者齐珏敏
2015年1月7日 10:13




  “作为一名能够独立开展临床工作、医治80%常见病,又在老百姓中间的医务工作者,我所能够做的就是让他们享受到最便捷的医疗,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医学上、生活上、心理上各式各样的问题。”初见说出这段话的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齐珏敏医生,记者实在有些许惊诧,娇小柔弱的身型、说起话来轻声细语,这般“林黛玉模样”是怎样完成日复一日近130人次/日的门诊量,是怎样做到日夜颠倒地为病房中的病患治疗,是怎样从不间断的每周倒两趟班车为菖梧、团新村村民上门量血压、测心律?“只要让患者感到了温暖,我所有的付出、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最简单的词句,道出齐医生的“仁心仁术”,也激励着她以一名普通全科医生的身份,肩负门诊、病房、家庭医生三大重担,做好病患治疗的把关人、村民健康的守门人。

  社区医院的病房和门诊中,大部分都属于全科及内科,以内科和全科专长的齐医生无疑是科室中最繁忙的人之一。病房中,危重病人多、病情发展快,身心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门诊时,人员多,地域广,休息时间极少。为了少上厕所避免病患久候,齐医生总会尽量少喝水,哪怕是因为询问病情、解释用药方式已经口干舌燥。“通过病房与门诊的交替,从小病开始慢慢积累,能很好地丰富我的临床经验,提升应对各种病患突发事件的能力。” 13年6月,五一村91岁高龄的陶大宝老人不慎摔倒,疼痛不止。老人送医确诊为骨折伴发热,并患有心脏病、糖尿病、褥疮等,这对于年事已高的老人家来说无疑是危险的。齐医生立即与科室同事针对老人现状多番讨论,确定采用中西医结合、中草药外用的方案,并几次邀请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袁金仁副主任进行会诊完善方案。通过一天两次的褥疮换药,定期的翻身拍背、血糖监测、抗感染,老人家能进食、能讲话,最终康复顺利出院。家属对齐医生及全体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感动万分,特意送上 “白衣映红心护理胜亲人”锦旗。

  齐医生的另一职责是担任我镇最偏远的菖梧、团新两村的家庭医生。因路途遥远,齐医生总得倒两部公交车,如果开电瓶车下乡,就得在村里再充一回电,否则村里一圈兜下来,电瓶的电量远远不够回程所需。同时因两村毗邻江浙交界处,人员流动较快,经常需要反复去核实确定签署家庭医生制服务协议的村民。目前两村共签约达460余户,服务人数3149人,包括高血压492人、残疾人103人、肿瘤病人70人等。菖梧村12组4031号的金明山老人,现年86岁,他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多种慢性疾病,并且于2年前因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并发坏疽,做了左下肢截肢手术,导致老人长期卧床,情绪极为低沉,整个人变得郁郁寡欢。齐医生得知后,立即与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医生结对,把老人作为重点的家庭病床之一,每周访视老人,不仅指导他科学用药、合理饮食,更关注老人情绪上的疏通,唠家常、听老人讲自己的故事,久而久之,老人开始笑了,心情一好,病情自然也好转。“对于大部分老人而言,他们日常中需要的并非是大医院、大大夫,而是近在身边的全科医生,只是目前全科医生仍是需求巨大而供应紧缺的。”齐医生感叹道。

  除上述工作外,齐医生还需配合镇红十字会每月一次为全镇失智老人提供免费上门探视服务;并为49户失独家庭提供持续性的健康讲座与体检。

  “我想让病患、村民感到温暖。”殊不知,齐医生早已用她的恪尽职守、兢兢业业温暖了诸多人。这份“暖人之心”将继续有力地支撑着她,坚守在需要她的门诊、病房、村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