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三上午,春节后的第一场雨滋润着大地,滋润着万物。记者来到被首批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金山区枫泾镇,沿枫丽路往北至新泾路到中大街,就来到了北大街353号,弄堂口墙面上挂着“枫之印”标牌,虽然不起眼,但穿过一条10多米狭长的过道,进入一方清静明亮的小院子,里面是一座挂满书画作品的老宅。这就是黄妙兴老人的书画工作室,也是他定期为圈中好友举办个人书画展的草根书画展厅。
在书画展——
老黄夫妇度过了羊年春节
据黄妙光介绍,从大年初一到今天,他和老伴都是在展厅度过的,坚持每天上午9时开展,到下午4时关展,每天总有10余批40来名游客和书画爱好者光临。年初二,老黄在市区办金沙雅苑书画社时的老邻居綦钢一家来枫泾看他,一同前来的还有从美国回来的綦钢的一位亲戚,老黄就在展厅接待了客人。春节期间,老黄每天会收到许多条向他祝福的短信。毕业于同济大学、现在广州工作的曹洪梅,曾两次来枫泾观展,春节前老黄收到了他寄来的礼包。原以为年三十不会有人来观展,但想到万一有人来了岂不让人失望,老黄和老伴决定还是照常开放。果然,上午就有好几批观展的客人。浙江省嘉善县专业从事书画培训工作的管利民,看了书画展,听了老黄的介绍,深受启发,决定以后只要有新办书画展都要来观看。来自奉贤区的3位客人都为老黄夫妇坚持义务办展的义举深深感动,观展后不但在签名簿上签了名,而且还与老黄合影留念。老黄说“人们来看我和我的书画展,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和鼓励”。说话间,记者只见三三两两的客人一批接着一批。有位来自杨浦区的母亲带着女儿来观展,因为女儿喜爱书法,看得特别认真,临走还签名留影,这让老黄夫妇非常感动。
落户枫泾——
为书画爱好者办展搭平台
今年是老黄夫妇在枫泾镇度过的第6个春节,其中5个春节是在开展中度过的。平时,他俩每天坚持在展厅。已75岁高龄的黄妙兴,原先住在市中心。2009年正式搬到枫泾镇居住。因为他的儿女都在国外,之前,他和老伴在加拿大、日本生活了一段时间,他发现,国外不少悠闲惬意的地方,都在乡下小镇上。于是就想到了古镇枫泾,落户在云风苑小区。该镇有全市数一数二的众仁老年护理医院和金山区中西结合医院,其他各种生活设施也很齐全,可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和“医疗”服务。
老黄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在市区居住时,曾在小区里组织成立了一个书画沙龙,小有名气。安家枫泾之后,老黄发现枫泾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个写生、作画、办展的好地方,于是就找到了这座老宅,自己掏钱租了下来,经过设计装修后,作为自己的书画工作室和展厅。为了吸引自己的书画好友来枫泾办展,他不停地往市区跑,最初每月举办一个主题展,后来实在忙不过来,就改为两个月或三个月办一次书画展。老黄告诉记者,“办书画展完全出于个人爱好,对作者和参观者都是免费的。只要给他人带来方便,给自己带来快乐就行,再说枫泾也需要这样的文化补充。”
进入“枫之印”书画展,记者迎面就看到了一块书画展信息展板,上面记录着自2010年11月至2015年2月老黄已办过的26个书画展,其中有老黄自己的书画展,多数是他给金山、市区和外省市书画爱好者办的书画展。书画展的样式有书法、中国画、水彩画、画意小品、现代版画、油画、摄影等,书画内容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作者大多是民间书画爱好者,并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
建温暖的“家”——
尽力把“枫之印”工作室办好
老黄夫妇都年事已高,枫泾人彭慰慰看到办展很辛苦,尤其是换展布展工作量很大,怕老人累坏身体,老彭经常主动来帮忙,平时一有空就过来看看。年初二、年初三一开展他就过来了。老彭对记者说:“多年来,老黄夫妇坚持免费在枫泾办书画展,丰富了枫泾人的文化生活,这是一件好事,帮衬点完全是应该的。”大年初一、初三,同在北大街的热心人邓栋华也到展厅陪两位老人了。金山区分管区长、枫泾镇党政主要领导、文化管理和旅游管理部门负责人,都先后到书画展看望,并高度赞扬老黄的奉献精神。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位来自安徽合肥的画家,在结交了老黄之后,专门到枫泾古镇住了一年,一边创作、一边办展。来自哈尔滨的硬笔书法爱好者老王,在“枫之印”工作室办了一场展览后,不久又回到枫泾,并在枫泾买了住房,准备正式落户。第6期办的是李锡华的水彩画展,老黄特别要求作者画一幅枫泾古镇的三桥水彩画,展出后使参观者倍感亲切,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以书画会友,使老宅人气越来越旺。如今,老黄定好的书画展已排到2016年2月,共计6期,其中有朱学德的150幅微型油画展和朱玉龙的草书书法展等。“‘枫之印’工作室和书画展就好比是我的另一个温暖的家,我要尽最大努力培育好”,老黄说。当记者穿过书画展厅,经过一个小天井,走进一间只有六平方米左右的“枫之印”工作室时,只见老黄在老伴的陪伴下,又在挥笔书写了。小间的墙壁上挂着老黄的书画作品,窗台上摆放着许多粗细不一的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