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综合专题>图说枫泾
程十发祖居
2014年9月30日 12:01

      “枫泾是江苏省和浙江省连系的一个小镇,可以证明两个‘母亲’共同喜欢这个孩子。”“一个小镇跨越吴越两地,一定有它的特点,所以使人流连神往。”“我的老家在枫泾,无形中育我成长的正是吴越文化。”这是国画大师程十发在《丹青蕴情》一书中写的几句话,充满了大师对故乡枫泾的一片深情。
   1921年,程十发出生于枫泾太平坊(今和平街151—153号)一户行医世家。程家原籍皖南,太平天国后期,避乱到枫泾。程十发的曾祖父世斋公是个读书人,精通医道。祖父子美公,也随父学医,且 练就一手好字,当年枫泾“积谷仓”三字就出于他的手笔。父亲欣木公医术高深,在枫泾悬壶济世,留下美名。
   程十发4岁时父亲去松江行医,他就随同祖父一起生活。7岁起被送到枫泾祥通小学读书。9岁那年父亲病故。之后,他的成长受祖父子美公影响较大。子美公擅长书画,经常有三五同好来他家评书论画,其中一位叫张定九的先生经常教程十发写写画画。耳濡目染,程十发对画画产生了浓 厚兴趣。1938年,程十发遂报考上海美专,四年后毕业,就举办个人画展。之后,不断向《申报》投寄画稿,开始渐渐有了名气。
   解放后,程十发先在上海人民出版社任创作员,1956年参加上海画院筹备工作,担任一级画师。期间,程十发风华正茂,其画作不断获奖。他的国画作品《歌唱祖国春天》荣获全国第一届青年美展一等奖,《儒林外史》插图荣获华东地区书籍装帧一等奖,同时获德国莱比锡国际书籍装帧银奖。连环画《孔乙己》、《画皮》获首届全国连环画绘画二等奖,影响很大。70年代,《李时珍问药图》、《西湖民间故事》彩色插图分别获得上海科普画展和全国书籍装帧展览会荣誉奖。之后,他出版了《程十发花鸟习作选》、《程十发近作选》、《程十发书画》一至九集、《程十发画集》、《程十发艺术》等书画作品集,成为国内画坛知名的国画大师。他长期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望。
   程十发曾三次回枫泾。1977年9月到12月,当时左的思想还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他被下放到枫泾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当时正是金秋时节,程十发不仅在枫泾镇文化站创作了连环画《马头琴的传说》,还与故乡的百姓特别是一批青年美术爱好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据当时的青年美术爱好者回忆,那时程十发在文化站后楼上,专注地创作连环画,他身后的墙上,钉着一幅幅完成的画作。每有青年爱好者前去,他总是指着案头的一袋糖果招呼,“吃糖,自己拿。”一次,一位青年大胆问:“程先生,我们学得好画画吗?”程十发望着那位后来绘画创作颇有成就的青年缓慢而风趣地说:“聪明人,一学就会,一学就放,学不好画画;脑子有毛病的,也学不好;只有不聪明,但坚持画下去的,才学得好。”程十发的话,鼓励了当地不少的美术爱好者,使他们日后都在美术的道路上坚持走下去。
   2002年3月24日,八十多岁高龄的程十发携家人第二次回故乡。他怀着对故乡的一片深情,来到和平街幼年生活的祖居,还到南大街121号一125号中国早期共产党员袁世钊烈士的故居敬献了花篮,原来,袁世创烈士还是程十发的亲舅公。
   时隔两个月,在金山区和枫泾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本集中收集上世纪70年代程十发、刘旦宅、汪观清、韩和平、郑家声等一批享有盛名的画家到枫泾体验生活期间留下的100幅精美画作的大型画集《丹青蕴情》出版了。程十发热情地为该书封面题写了书名。
   在《丹青蕴情》画册的首发式上,程十发和其他画家不仅深情地回忆当时的经历,还与当时手把手教过的农民画家陈富林等一起共同作画,为枫泾镇留下了珍贵的墨宝。
   现在,程十发早期生活过的和平街151号祖居已经修复开放。这是一座三埭两天井后带花园的宅院。里边恢复了程十发祖父、父亲行医的诊所厅堂和程十发出生居住的卧室。卧室里雕花床、梳妆台一应俱全。同时祖居还展出了程十发部分画作以及生活、创作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