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新画卷——上海市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夷陵区纪实
2012年9月14日 13:07

  20年前,随着长江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与大三峡一衣带水的大上海,从此把关切的目光和援助的双手,投向了三峡工程坝区库首夷陵区。

  20年来,上海市对口支援夷陵区累计提供无偿援助资金2.859亿元,援建公益项目385个,协助引进经济合作项目19个,扶持夷陵区建设了一大批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和经济合作项目,帮助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帮助库区移民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记者近日走进夷陵,感受沧桑巨变之后的峡江新画卷。

  移民群众得实惠

  上海挂职干部、夷陵区委副书记李永波刚过四十,头发花白。听同事们说,这是他来夷陵工作一年里的“显著变化”。20年来,上海共派出13批30余名挂职干部,他们中不少人为库区发展、移民致富奔波劳累,白了少壮头。

  许家冲村地处夷陵区太平溪镇东大门,人称“三峡工程坝头库首第一村”。在新建的村委办公大楼,村党支部书记李文洪深情地讲述了上海援建的故事——许家冲村居民中坝库区移民占90%。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人员构成,给各类矛盾调解和经济发展带来考验。以往,只要有相关领导来视察,移民们都会将领导们堵在村里。

    自2007年起,上海市对许家冲村进行重点援建,通过复垦农田、还田种茶、援建生态茶园项目等,让村民们逐渐看到产业发展和安居乐业的希望之光。上海还帮助了建楼造路,建污水处理场和村民活动中心等一大批基础设施。有了漂亮的大楼、平整的道路、整洁的环境,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如今,每逢上海客人走进许家冲村,村民们总会打着腰鼓笑脸相迎。

  李永波说,上海对口支援夷陵,始终以促进移民安稳致富为目标,突出“两个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移民倾斜),让移民群众真正得实惠。20年来,上海市援建了一批普惠夷陵的公益项目,累计援助资金约6000万元,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教学读书、医疗卫生、文化娱乐条件。

  产业充实后劲足

  在乐天溪镇三峡坝区移民生态工业园,星宇服装公司乐天溪分公司100多名女工正在上海援建的标准化厂房里忙碌,女工们全部是来自坝区周边的移民。

  30多岁的女工付先翠说:“我家在太平溪镇小溪口村,家里的田被水淹了。到这里上班比种田轻松,我算慢的,一个月1500多元,多的拿2000多元。”

  近年来,上海对口帮扶致力于充实库区产业,提升当地的造血能力。从2006年开始,上海决定每年投入1000万元,在夷陵建设三峡移民就业基地。2008年,上海进一步出台政策,鼓励上海企业到夷陵投资兴业,由财政拿出“真金白银”,按固定资产投资的20%给予补贴。

  夷陵区三峡办主任李志红长期对接上海的对口支援工作。她说,上海把援助资金用在刀刃上,在夷陵建设了移民就业示范基地,在夷陵经济园区、乐天溪三峡移民生态工业园、太平溪茶产业园等地建成标准化厂房8万余平方米,为推进坝区产业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上海市还援助450万元资金,帮助夷陵区建设鸦鹊岭食品工业园,目前已引进投资近4亿元,提供移民就业岗位3000多个。在上海的牵线搭桥下,粤海纺织、佑利泵业、爱登堡电梯、均瑶集团等品牌企业相继落户,还引进16个经济合作项目。李志红说,20年间,上海的对口支援工作在不断摸索、总结、提高的过程中,出现了四个可喜的转变:由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由扶贫型向开发型的转变、由政府行为向市场行为的转变、由库区单方受益向双方受益的转变。当前,库区群众正在努力利用上海的人才、技术、资金与市场优势,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充实,后劲十足。

  观念转变天地宽

  对口支援20年,库区人自身的变化,是夷陵区引以为傲的一种进步。与上海的结对,让夷陵干部群众的发展观念脱胎换骨。夷陵区驻上海联络处负责人李科望对此深有感触,他对记者讲述了一个“六朵金花”闯上海的故事。

  “六朵金花”,是指六位移民妇女。数年前,她们都还是普通的移民妇女,借参加上海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的机会,把库区土特产引入上海市场获得发展契机,并最终完成了从农民向企业老板的蝶变。宜昌十八湾土特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蓉,当初通过对口支援平台到上海参加农展会,亲身体验到上海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巨大需求。在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市商务委、市农委等部门的牵线搭桥和政策扶持下,她组织货源进入百联集团、世纪联华、吉买盛等龙头超市销售。去年,她在上海参加完“夷陵区工商管理高级经理培训班”后,回到夷陵主持制订了公司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在“十二五”期间,公司将建设一家标准化加工厂、发展十家专业合作社、培养百名经纪人、进入千家商超、带动万户农民致富。她说:“以前是脚踩西瓜皮,跟着感觉走;经过培训,我认识到公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定要超前一步科学规划。”

  李科望说,20年里,上海累计为当地培训基层干部2700多名,各类人才以万计。数字是静态的,观念的转变却是动态的,通过与上海的结对,夷陵区的干部群众亲身感受到东部沿海城市相对先进的发展理念;频繁的交流、高效务实的培训让当地群众实实在在转变了生产、生活方式。“人的转变,将是库区下一步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希望。”

选稿:蒋俊颖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吴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