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入院难成为城市民生新热点
2012年10月9日 15:43

  国际老年人日到来之际,记者采访发现,虽然各地已逐渐重视机构养老的发展,但养老床位仍然面临巨大缺口。家门口迈不出、养老院住不进,老人入院难成为城市民生的现实困境。

  根据《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我国未来要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的建设目标,目前仍欠缺900多万张养老床位。

  广州市老人院是唯一市属的公办养老院,现有的1200张床位基本都已住满。“如果我们老人院不是在郊区,排队的恐怕更多。”老人院党委书记薛上健说。

  据民政部统计,我国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仅为19.7张,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0‰—70‰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0‰-30‰的水平。

  除了传统意义上,需要入住养老院的三无老人、五保老人等保障群体,高龄、失能、空巢、独居、421家庭以及不少开明老人等群体入住养老院的需求也在持续升温。因儿女出国、老伴去世,87岁的高伯住进了广州市红升侨颐养老院。“我有骨质增生,住家里每天上下楼很辛苦,没人做饭、聊天,一个人感觉很孤独。在养老院一日三餐有人管,每天两菜一汤,荤素搭配,还有人陪我下棋、打牌,日子比以前开心多了。”高伯说。

  传统观念中,大部分中国老人都愿意居家养老,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的养老观念也在逐渐转变。一些思想开明、衣食无忧的老人希望入住高档次的养老院安度晚年。上海市静安爱华养老院院长张爱华告诉记者,院里多数老人是退休教师,到这养老是图省心、图省事,他们爱生活、爱打扮,很多人还喜欢上网购物呢。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人口与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郑梓桢说,当前养老院入院难的根源在于养老院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并且受交通、医疗、服务、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解决“一床难求”的矛盾不仅意味着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

 来源: 新华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