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关于养老的问题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烦恼,有的独居老人精神苦闷,想找人作伴;有的一家“蜗居”两位老人,离开了保姆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今天的“民生这点事”系列报道,就来聊聊关于涉及养老的一些问题和可行的解决办法。
精神和物质保障并重
记者找到姚阿婆时,恰好倪老师前来陪伴,两人坐着聊天好不热乎。姚阿婆笑呵呵的,直说自己很感激街道的帮助,“有了倪老师,不怕孤单了。”
《直通990》慧政策解读专家朱晟认为,姚阿婆的问题在独居老人中非常典型,生活基本能自理,却苦于精神上较孤单。对于姚老太所在的曹家渡街道的做法,他表示赞赏:“让‘小老人’照顾‘老老人’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因为老人更理解老人嘛。”据了解,目前像曹家渡街道这样尝试“以老养老”的老人互助服务项目已在不少街道试点,效果不错。
如果说以老养老提供的是精神慰藉,那么,以房养老就为老人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虽然很多老人都有这个想法,但不知道如何操作,76岁的韩老太就是其中一例。韩老太身体一贯硬朗,老伴去世16年来一直独居,说起以房养老的想法,她提到了一个月前的经历:“心脏突然衰竭,幸好救过来了。现在回家休养,但身体不如以前。”忧心忡忡的韩老太不禁替自己谋划起未来:“我想进好一点的养老院。我有两套房子,想让养老院替我管理,租金加上我的工资可以给养老院。”
那么,韩老太的想法靠谱吗?有法律界人士告诉记者,以房养老在中国目前还没有摸索出非常统一成熟的实践模式,但韩老太的心愿可以通过遗赠抚养协议的方式来解决。朱晟则表示,“遗赠抚养协议对遗赠人和抚养人双方都有约定,抚养人负责遗赠人生养死葬,遗赠人可以选择把自己的财产部分或全部在去世后转移给抚养人。如果抚养人半途‘逃跑’,协议自动取消。”
居家养老服务可购买
再来看个例子,70岁的方先生眼下最愁的就是102岁的老母亲。老母亲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自从家里原来的保姆因年龄渐大回老家后,方先生坦言“生活全乱套了”。原以为再找一位保姆就行,可几次进出保姆介绍所后,方先生有些绝望。“请一位居家保姆伺候老人,月工资起码2500元,还要包吃包住。如果进养老院,母亲这么大年龄了,我也不放心,两个人都进养老院,费用也吃不消……”最近,方先生无意中听说了“居家养老”,他想知道,老母亲能不能享受?
朱晟解释说:“现在有两种老年人可以享受政府补贴的居家养老政策。第一种,60岁以上、低保、低收入的老年人,如果觉得有需求可以申请,街道会给老人评级,分轻度、中度和重度,每月分别给予300元、400元和500元的补贴;还有一种是80岁以上、独居或纯老家庭的老年人,月养老金低于全市平均养老金水平,今年的标准是2026元。街道同样会评级,自己出一半,街道补贴另一半,再按不同级别分别给予150元、200元、250元的补贴。这份补贴不是现金,而是居家养老服务券。”
具体到方先生的案例,朱晟无奈地说:“他和老母亲的养老金都超过了2026元的标准,也不是低保、低收入家庭,而且方先生也不满80岁。”不过,他建议:“虽然无法享受补贴,但方先生可以到街道申请自费服务。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严格培训,比市场上良莠不齐的保姆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