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上海在内的我国各大城市,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些年来,全社会对老年人的关爱都在加强,尤其是政府连续八年给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老年朋友吃穿不愁,生活的保障指数年年有提高。但是笔者觉得,这些年来给老年人的很多关爱,往往集中在物质的层面,相对而言,给老年朋友精神上的抚慰和关照是不够的。
就在前几天,笔者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忘年交朋友说起,中秋节小辈和亲友都送了月饼,他到现在还没吃完。而他自己感到最缺少的,其实还是希望经常能有人和他“唠唠嗑”。他甚至幻想,每个月饼能够变成与亲友话语的交流。
有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347.76万人。其中患有各类心理疾病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其中尤以患神经官能性恐惧症、忧郁症和综合焦虑症居多。不少老年朋友从工作岗位上退休后,一下子告老回家,真有点无所适从。在这样的状况下,有点“心理定力”的老人还好,可以自我化解渐渐走出孤寂,从生活中找回自信。但也有部分老年人身心和谐往往未能处理好,渐渐地使本已比较脆弱的心理更加脆弱,甚至导致忧郁症等精神疾患的出现。
今年的10月10日,是第21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是2012年我国精神卫生日宣传主题。如何来预防和疏导老年人的心理障碍。这首先需要我们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也是大事,同样要有人关心、重视。这恐怕比单纯地从物质层面上关心老年人的生活重要得多。
读者苗语
去过一个独身老先生的家,房间的地板上放有一排十几个桶装食用油,大约近百斤,墙角堆了好几床没有拆开包装的新被子。油可能部分已经放得过期了,新被子据说柜子里还有。这些都是方方面面送来的“温暖”。老人惜物,但是这些物质的丰盈掩盖不了他精神的孤寂……转眼又到重阳节,“温暖”又将集中而至,在大家准备的温暖的物品中,可能的话应该加上细水长流的精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