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7成外来务工者半年见不到父母 专家:23日黎明前我国南部可见“老人星”
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由于时间、金钱成本等原因,回乡陪老人过节已成为大多数外来务工者“不能承受之重”。为此,天文专家提醒说,23日黎明前,我国南部地区有兴趣的公众不妨试着寻找一颗全天第二亮星——“老人星”,体会古人重阳节登高的含义,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父母难见困扰基层打工者
7成外来务工者半年以上才能见父母一次,和父母见面难成为困扰基层打工群体的一大问题。大谷打工网昨日公布的上海《2012年重阳节外出务工人员留守父母调查报告》显示,在外出打工受访者中,23%半年和父母见一次面,31%一年才和父母见一次,18%表示一年到头也很难见到父母;只有17%的受访者表示3个月和父母见一次。
回家和父母团聚,时间、金钱成本却让外出打工者望而却步。基层打工群体普遍存在假期不足、工作强度大的问题,同时回老家还要面临比较高的交通费用等支出。在沪工作的四川达州人吴女士就表示,自己和丈夫都是达州人,两个人往返一次老家各种交通成本就要超过2000元,几乎接近自己的月收入。
基层打工者在外打工,父母由谁照顾呢?调查中,20%受访者称由老家的兄弟姐妹照顾,9%表示由其他亲戚照料,33%称父母无人照料,自己生活,26%的父母自己也在外面打工。在被问及最担忧父母的什么养老问题时,40%选择医疗没有保障,13%认为子女不在身边,父母感到孤独,20%称父母生活费不够,13%担忧父母老年生活过于单调。
古代重阳节祭祀“老人星”
我国古代在重阳节这天有祭祀“老人星”的习俗。天文专家提醒说,23日黎明前,我国南部地区有兴趣的公众不妨试着寻找这颗全天第二亮星——“老人星”,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老人星”是船底座α星,全天第二亮星,在中国古人眼里它是一颗吉星、福星、寿星,代表吉祥、长寿、安康。但“老人星”的位置偏南,只有在北纬37度以南的地方才可以看到。
据相关资料记载,从周代开始,我国就提倡尊老、爱老、敬老,并在国都南郊高旷的地方建有老人庙。每逢中秋黎明前,皇帝要带领文武百官到老人庙祭祀“老人星”,并在夜空中寻找和观看“老人星”,以求得到祝福和庇佑。唐代以后,祭祀“老人星”的活动改在重阳日举行,并逐渐演变为民间传统节日。
但到了金代、元代以后,由于都建都北京,这样一来,在国都就无法看到“老人星”了。所以,重阳节逐渐演变为登高节。
赵之珩表示,今年重阳节,我国南方地区有兴趣的公众不妨登高去看“老人星”,在认识这颗亮星之余,可试着体会一下古人重阳节登高的含义。
那么,茫茫天宇如何寻找“老人星”呢?天文专家提示说,在重阳节当日,有兴趣的公众可在日出之前登高远望南方偏东的低空天区,会发现,有一颗发着白色光芒并且闪烁不停的亮星,它是天空第一亮的恒星——天狼星。从天狼星向下看去,不远处还有一颗比天狼星稍暗一点的、闪烁更加强烈的亮星,这就是“老人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