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生活服务网重阳节专题>重阳资讯
重阳成节已有千余年
2012年10月22日 14:06
重阳节在唐朝时正式成为节日,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天津社科院王来华教授介绍说,重阳节是在农历九月九日,日月逢九,双九相重,所以称“重九”。《易经》以九为阳数,两阳相重,故名“重阳”。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王来华说,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推到春秋战国时期。屈原在《远游》诗中就有“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但这里的“重阳”是指天,不是重阳节;三国时期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明确写出了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到了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到了唐代,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节日。
王来华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人们又赋予了重阳节以新的文化内涵。由于“九”与“久”谐音,是长寿的象征,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后经倡议,1989年我国政府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又称“敬老节”。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