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流通的蟹卡也是五花八门
网上蟹券横行
大多数大闸蟹的纸盒包装上都印有“阳澄湖”字样
揭秘
谁在搅动“蟹券”市场
东方网11月23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蟹券、蟹卡,不知从何时起,以提货券形式出现的各种“纸螃蟹”已然成为这个时节最适合的送礼佳品,而问及这些销售“纸螃蟹”的企业,几乎百分百都声称自己是“产地直销、送货上门、保证新鲜”。然而等“纸螃蟹”变为真螃蟹时,却让人大失所望,商家随之抛出“非净重”、“正常损耗”、“行业规则”等种种借口。那么,是谁在背后推动“蟹券”市场走向疯狂?记者兵分多路对蟹农、蟹商、蟹券券商进行实地采访,并从阳澄湖大闸蟹协会、太湖蟹协会、市消保委以及沪上多家水产市场了解到了真实的情况。
蟹券的“前世今生”:从便于交易到纯粹卖券
蟹券,又叫大闸蟹礼券或阳澄湖大闸蟹礼券,是近年来市场上较为通用的一种商品交易纸制券。不知从何时起,这个近几年才时兴起来的纸制券种已经成为各搜索引擎中比较重要的一条内容解释。
“我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卖蟹了,当时的蟹市,无论从品种、产地还是价格方面,与现在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今年58岁的赵有龙现仍在铜川路海鲜市场内干着老本行,不过谈及现在的蟹市,他自叹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老赵说,自己最早是在金陵中路龙门路附近的八仙桥做生意,当时并不是主营大闸蟹,而是销售海鲜为主,大闸蟹只是批到了就卖而已。用赵师傅的话说,当年大闸蟹只是种普通的河鲜,买的人不算很多,价格也只能算是普通。当年在上海市场上销售的蟹大多产自安徽、江苏,爱吃大闸蟹的上海人也没有那么多,对于蟹的产地更不会多加注意。“哪像现在,什么阳澄湖、太湖、崇明、洪泽湖、昆山、固城湖,那么多叫法。”
据他回忆,蟹券的红火也不过在近五年而已。“大概在2007年时,逐渐有商家开始推出自己的蟹券,一开始就是仿效月饼券,将原来不易保存和运输的蟹,变成了可以随时提取的‘期货’。”赵师傅的说法得到了上海铜川水产市场行情信息员唐泰来的证实。之所以会出现蟹券,除了将不容易存放和运输的“现货”变成“期货”外,市场有需求也是催生蟹券的主要因素。由于大闸蟹上市时间一般都在中秋前后,一些苦于找不到合适节日礼物的人们,迅即将送蟹当成了一种时尚。
由此,大闸蟹也从普通的水产品摇身一变成为高档礼品。根据阳澄湖大闸蟹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2年该协会发布的收购指导价为4两雄蟹每斤85元,2003年涨到105元,2004年涨到112元。到2007年,协会干脆取消了收购指导价。一开始,蟹商们只是在蟹的重量上做文章,如将蟹券分为普通券、精品券、贵宾券、至尊券等,对应的蟹的重量由低到高,每档价格相差几百元;此后,又在礼盒中搭售食蟹常用的女儿红、名贵茶叶等,蟹券的价格也由此水涨船高。“月饼年年在瘦身,可这螃蟹可是年年在出精品。”由此催生的虚拟经济,也彻底改变了蟹商的销售方式。用现在那些以倒券为主的蟹商的话来说,一年的利润,已经不看最后卖了多少只蟹,而是看在蟹季来临前,卖了多少张券。
蟹券的销售手段:从实体走向虚拟
“我们最早是通过朋友之间的推销或者有客人来买了顺便搭售几张,现在只要肯花钱,就有专门的公司帮你包装,帮你找渠道,最后大家分成。”两年前,黄永成将自己的店铺从铜川路水产市场搬到了军工路上的东方国际水产中心,除了营业面积扩大外,销售范围也在悄然改变。今年年初,由于销量的猛增,他还特地在普陀区真南路附近租赁了一个仓库,购置了两台超大的冷藏箱,储备货物,“我现在是线上线下一起做,生意比前两年翻了几番。”
结合去年的经验,从5月份起,黄永成就几乎暂停了其他生鲜类的销售,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大闸蟹的销售上。而在此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电商交易经验的他,特地找了一支“团队”为其今年的销售渠道进行扩充,并且还特地重新包装了自己的这些螃蟹。
黄永成告诉记者,四五年前,当蟹券开始出现时,销售渠道还是相当狭窄的。很多商家只是生搬硬套了月饼券的元素,然而月饼和生鲜产品毕竟是不一样的,无论是运输还是保存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而且在定价上也有非常大的差异。除了水产市场上的蟹商在忙着设计各种蟹券外,一些专供品蟹的饭店也在努力推销着自己的蟹券,有不少食客吃完后觉得不错便会考虑买上几张蟹券送人。而从去年起,蟹券市场由于电商的加入,变得更加硝烟四起了。除了各大团购网站一窝蜂地涌入大闸蟹市场,淘宝、易迅、京东等大型电商也适时加入,想要分享这块“大蛋糕”的人越来越多。
据黄永成透露,在他的客户中,八成以上都是单位团购,有的是作为福利分发给员工,有的是作为礼品送给关系户。这些单位的团购,出手都比较大方,一个单子,通常都是在5万-10万元。而这一说法也与记者从沪上比较知名的品蟹饭店王宝和、成隆行了解到的差不多。“我们这里的蟹券是按照票面价值实价销售的,折扣的话,只有买100张券以上才能享受九五折。”在福州路上的王宝和饭店,一位销售蟹券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而王宝和今年的蟹券也只有两种,一种为1000元,一种为1200元,数量上没有差异只有大小稍许有所变化。而记者从一些前来取蟹的人口中得知,自己的蟹券是朋友送的。“蟹券这种东西,就是吃的人不买,买的人不吃,这点倒是和月饼差不多。”一位前来拿蟹的客人告诉记者,自己的蟹券是女儿给她的,好像是女儿客户单位送的。
蟹券的利益链:有券无蟹全靠“空麻袋背米”
卖券的没蟹,有蟹的不卖券。似乎这样一句话已经在蟹商中流传甚广。曾经有一名网友以月饼券的流通过程为例,分析了这种灰色经济链条:某公司以六折至七折的价格从厂家团购月饼票发给员工;员工以四折至六折的价格把月饼券卖给黄牛;黄牛把倒卖不掉的月饼券以四折至五折的价格卖回印券的厂家——月饼券转了一圈,厂家实际上却并未卖出一个实实在在的月饼,仅凭这张自己印的“纸”,层层流通转回自己手中,就可以赚取相当于券面面值20%的真金白银。
同样,随着蟹券的热卖,这样的一种无蟹赚钱的所谓“空麻袋背米”的方式也正在大闸蟹业内轰轰烈烈上演。记者从黄永胜处得知,这些所谓的“券商”既没有自己的门店,也没有养蟹的地方,开个网站,招几个话务员就开始卖券。他们采取的模式通常是:先找一家门店,跟几个蟹老板谈好分成,让老板认这个券。由于环节少、成本低,整体而言,这些券商的毛利甚至比实体店还要高。
在铜川路采访的时候,记者多次看见这些蟹商在忙着一麻袋一麻袋分装螃蟹,并且分门别类装在不同的包装盒里,交予快递送出。“有两家在网上开店的都是在我这里取蟹的,基本上每天都有一百多对蟹要送出去。”王老板经营太湖蟹商铺已经有八年多了,虽然自己也想过要在网上开店卖蟹券,可因为人手不够,担心麻烦,始终没能成功,但是“为他人做嫁衣”倒是已经有两年多了。
据铜川路水产中心的行情信息员唐泰来介绍,今年仅仅是铜川路水产市场就有超过三百家商铺经营销售大闸蟹。考虑到蟹券等方面的问题,今年普陀区工商部门也进驻了铜川路水产市场,对于一些销售蟹券的商家进行登记备案。不过记者也了解到,三百多家销售大闸蟹的商铺,其中备案的只有六家。“我们也不能强行让每家销售蟹券的都来备案,至于他们今年已经卖出多少张券也是商业机密,我们无从查证。”唐泰来说道,“不过若消费者在蟹券方面发现问题并来投诉的话,市场会和工商部门共同对销售的商家做出处理。”
分析
蟹券上“陷阱”重重
产地不明、重量不符、兑换不便、解释不清,以上这四项内容是蟹券问题中被消费投诉最多的。而在记者先前购置的七张蟹券中,其中五张都明确标识了大闸蟹的产地,而赫赫有名的阳澄湖、太湖则被重点标注在上面。对于蟹券上的这些产地标注究竟是否为真,记者分别采访了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的负责人以及太湖蟹的原产地吴江市七都镇旅游局局长张斌。
阳澄湖:蟹分三个等级 400电话都是假的
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保护办公室劳伟梁处长告诉记者,目前的蟹券销售市场鱼龙混杂,很多商家都看中这块“肥肉”,纷纷下手。根据协会统计,取得“阳澄湖”这一地理标志使用权的单位总共有170家,分布在全国各地,共有1000多个销售点,这些销售点有的卖“蟹券”,有的只卖实物产品。
而实际上,市场上销售“蟹券”的商家成千上万,除了大小不一、信用参差不齐的蟹行参与蟹券网购,一些本来和大闸蟹没什么关系的餐饮企业,甚至其他行业企业也售卖蟹券,这其中,相当一部分商家挂上了“阳澄湖”的招牌。“阳澄湖的大闸蟹只分三个等级:3两雌蟹、4两及以上雄蟹为特级,2.5两雌蟹、3两雄蟹为一级,2两雌蟹、2.5两雄蟹为二级,低于这一分量的不能称作阳澄湖大闸蟹。”劳伟梁说。一些商家从商业利润出发,将蟹的等级划分得更细,但不能模糊这一划分区间。例如,雌蟹重量不能以2.4—2.7两作为区间,雄蟹重量不能以2.8—3.2两作为区间。
据劳伟梁介绍,到目前为止,阳澄湖大闸蟹已经打捞完成了80%,即收获了1800吨左右,剩下的一批蟹大概会在元旦前后捕捞。今年阳澄湖大闸蟹仍旧以“戒指”的形式防伪,防伪电话为“95105581”,市场上所有以400开头的防伪电话都是商家自行制作的假电话,消费者在使用时应谨慎。
太湖:外地蟹一车车往太湖拉
“从18万亩一直缩减到现在的4.5万亩,为的就是保证太湖蟹的质量。”七都镇旅游局局长张斌告诉记者,由于这两年除了政府部门加大了对太湖蟹的宣传外,太湖蟹本身的优良品质也得到了大多数消费者的肯定,随着名气一天比一天大,这“傍名牌”的效应也显现出来了。张斌说,按照每亩太湖蟹产量在150—170斤计算的话,太湖蟹的量也并不算大,而且还要销往全国各地,市场上那么多所谓的太湖蟹很大一部分并非本地蟹。
“每天都不断有外地车辆拉着蟹一车车地往太湖中心区域拉,在太湖周边已经形成了一条由外地蟹商组成的销售链条,这并非是我们想看到的,对于蟹农来说,这样下去也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阳澄湖的蟹农一样,太湖蟹随着名气大振让蟹农也进入到了迷茫期,到底是该直接贩蟹还是继续辛苦地养蟹,已经让不少蟹农的思想开始飘忽不定。
至于蟹券的发展,更是比太湖蟹本身实体店的扩展要大得多,张斌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外来蟹商一边在太湖边租着商铺卖着外地蟹,一边还自制蟹券进行销售。当记者问及能否对这些蟹券进行类似月饼券的统筹规划时,张斌表示有难度。由于大闸蟹属于水产,虽然每亩产量可以有预估,但究竟能达到怎样一个量,销售形势如何,实在很难统计。而且蟹农宁愿早早将其卖掉也不愿意继续投放饲料晚点卖。“越是卖得晚,成本就会上涨。”张斌说,“有很多卖券的,在五六月份就开始在网上销售蟹券,但是蟹券的兑换时间是从9月15日至1月15日,而一般到了12月份过后,蟹就已经基本卖光了,到那个时候若有顾客来兑换,只能用外地蟹冒充。”
不过张斌也表示,政府部门对于太湖蟹未来的销售渠道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可能会以政府入股,以股份制的形式与当地蟹农共同成立太湖蟹销售企业,在上海等大城市开直营店,进行点对点的销售。
消保委:缺乏立法管理难
在蟹券的标注上最让消费者难以接受的就是“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在此之前,月饼券也曾因为此类话语一度备受诟病。而在记者所购买的这七张蟹券上都有这条标注。为此,记者采访了上海消保委的相关工作人员陆女士。她告诉记者,今年蟹券的投诉消保委方面已接到一些,除了针对蟹质量不好之外,还有不少是去年购买了蟹券的,当时商家许诺今年也可兑换,但最终却没能履行承诺。“蟹券目前和月饼券一样被归为预售券投诉类,由于缺乏相关立法,虽然商家的这句话是蟹券经营者逃避责任的一种手段,但作为消协也只能进行提醒和警示,并不能强制让他们取消。”
人物
蟹农:糊涂现状迷茫未来
48岁的季正伟是土生土长的巴城镇巴渔村人,从他的父辈起,就开始从事大闸蟹的养殖和销售。和许多现在仍以养殖销售为主的大闸蟹农户一样,他希望通过每年辛勤的养殖来获取应有的回报,但是面对如今这个纷繁的蟹市,他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担忧。
“从巴城出口下来后,第一个红绿灯右转,过了三个红绿灯后,看到左侧有一片树林,沿着这条小路一直开,就可以到我家了。”接到客人打来预约电话的季正伟,一大早就和妻子开着船到自家的蟹塘进行捕捞,无暇给记者指路。在季正伟位于巴城镇巴渔村边的家门口等了约半个多小时,季正伟和妻子这才拎着一网兜的蟹匆匆赶回来,一边向记者打招呼,一边马不停蹄地将蟹放入家中的饲养池中。季正伟告诉记者,由于这两天气温下降,而且湖面的风比较大,若不提早把客人预约的蟹捕捞上来,当天可能会来不及。“风大了,蟹都躲在湖面下,就很难抓了。”季正伟说。
跟随季正伟走进他的家,记者发现这栋两层楼高的自建房屋还是比较新的,房内的家具和生活用品不多,看上去主人并不常在家里住。而在庭院里有两间木制的小屋,里面分别放置了两张圆桌,应该是专门用来招待客人的。而这些所谓的客人,基本上都是通过朋友介绍过来的,由于自家的蟹并不进入市场交易,所以每年销售靠的就是口碑。
与所有蟹农一样,季正伟一年的生活可以直接分为两个阶段,那就是养蟹和卖蟹,而养蟹几乎占据了他八个多月的时间。季正伟告诉记者,一般在春节后,他和妻子就会住到自家养殖区的水泥船上,照看蟹苗。几个月后,开始对这些蟹苗进行分类饲养。养蟹和其他养殖业不同,人要一直盯着,任何的天气变化、水质变化都会影响到当年的收成。而且养蟹人要时时关注大闸蟹的成长状态,以便及时将不同性别、不同大小的蟹进行分区域养殖。长时间生活在船上吹着湖风,季正伟和妻子的脸上很早就有了皱纹,皮肤也非常干燥。季正伟妻子的双手上已经有了好多道血口,冷风一吹裂得更加厉害。
季正伟告诉记者,这两年阳澄湖大闸蟹的价格年年在涨,成本同样在上涨,所谓的高额回报六分靠努力四分靠运气。蟹苗经过几个月的成长,若个头大,收入自然会提高,若个头小,收成自然就差了。长达近一年的辛苦作业,最后的回报一半还要看运气,这使得阳澄湖当地不少蟹农放弃养殖当起了蟹老板。“从外面批点蟹进来,在阳澄湖自己开的酒家卖。若是客人要便宜的,就直接把外乡蟹卖给他们;卖得稍微贵点的蟹,放在阳澄湖的水池里养一段时间;老客人的话,就到蟹农那儿买一点再转卖。毫无风险。”季正伟说。
对于将来,季正伟的脸上出现了几分惆怅和迷茫。季正伟有个女儿,今年二十岁,在无锡念大学。“她肯定不会回来养蟹的,这活儿太苦了,小姑娘吃不起这个苦。”季正伟说,如今这片区域硕果仅存的五十多家本地蟹农里,年龄大多在四十岁以上,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养蟹。未来究竟还有多少本地蟹农在阳澄湖里养蟹,经历了那么多年风风雨雨,阳澄湖蟹既是众人眼中的香饽饽,也成了各路蟹商心中的那根刺。在蟹市如此纷繁的今天,阳澄湖的养蟹该何去何从,季正伟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感慨。
就在记者采访时,季正伟的手机响了起来,原来是上海的老客户打来的电话,预订本周末到他家吃饭。除了养蟹,季正伟也动起了脑筋,在自家庭院里搭起一栋木屋,分割成两个包房,供客人来吃饭。
黄牛:市场水深不敢涉足
“蟹券勿收额,侬实在要卖,票面价钿打两折。”看了看记者手中的蟹券,“黄牛”黄文娟意兴阑珊地说道。相对于风风火火的月饼票,这蟹券却如同让他们吃夹生饭般,少有兴趣。
由于丈夫在南京路、福州路附近做黄牛已经有一段时间,黄文娟三年前带着儿子也来到了上海,闲暇之余在家附近的超市门口也竖了块小纸板,做起了“黄牛”生意。虽然入行时间不长,但凭借着丈夫那里的门路,生意也算红火。对于什么券好卖、什么卡容易出手,三年做下来黄文娟也十分清楚,尤其是这两年蟹券的涌现,让曾经吃过亏的她很是避讳。
黄文娟告诉记者,刚来上海那会儿,正好是月饼券“横飞”的时候,凭着一本丈夫手绘的“折扣秘籍”,黄文娟也赚了不少。当时以为什么券都能赚钱的她并没有意识到,这蟹券和月饼券并不是一回事,烫手的山芋到了手上有可能甩都甩不掉。在五折、六折收了十张蟹券后,黄文娟发现相比一两天就能完成转手的月饼券,蟹券推销了一个礼拜都没能卖出去一张。此时,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立即赶到南京路和丈夫商量对策。虽然对于妻子如此“高价”收蟹券,丈夫老刘心中十分不满,但这券收都已经收了,转手才最要紧,不过即便是再努力推销,最终还是有五张券没能脱手,而另外五张则是以低于收入价的价格进行转手的。“后来想想算了,反正也卖不掉,不如当礼物送人,结果那一年家里的亲戚都收到了一堆的螃蟹。”黄文娟无奈地说。
之所以会造成黄牛不愿意收蟹券,除了转手困难外,还有几个原因也是牵绊住蟹券流通的。黄文娟的丈夫老刘告诉记者,“主要是品牌难以识别,纸螃蟹的票面价值波动太大。”老刘说,月饼的牌子大家都耳熟能详,如杏花楼、新雅、元祖、哈根达斯等,只要一说客人就明白大概值多少钱。但大闸蟹一般就是以产地来分,阳澄湖、太湖、莲花岛、固城湖之类的,“说来说去,这蟹又不能自报家门,谁知道这券到底值多少钱。”同样,票面价值波动大也是让黄牛们心惊胆战的,原以为自己收入的价格已经很低了,谁料,实际价格还有更低的。“有些票面价格是一千多元,实际上人家买的时候就只有两百多,我们就算以三折的价格收入也是亏的。”蟹券本身的价格水分让“久经沙场”的黄牛心里也没底,秉承着“千做万做亏本生意不做”的理念,黄牛宁愿放弃这片“蟹券市场”,也不愿涉水冒险。
“这蟹券弄得不好,蟹没卖掉,自己沾一身‘腥气’。”老刘最后的总结可能代表了许多黄牛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