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江十三渚
桃渚:珊瑚奇石
据《新闻晚报》报道,台州古城临海距离上海三百多公里,被史学界公认为“中国第一府城”,临海有着辉煌的历史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越来越多的上海人通过动车和自驾游的方式,到这里来抚今追昔,品尝海鲜。明长城、府城墙等标志景点自不必说,随着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桃渚古城成为临海旅游最新的亮点。
海山仙子国——桃渚
桃渚省级风景名胜区,滨临东海,位于临海市东部,总面积150多平方公里,有200多处景点。桃渚景区大致可分为二部分,一是抗倭英雄城——桃渚古城,二是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独特的火山遗迹地貌(即桃渚国家地质公园),包括古洞幽壑遍布的芙蓉火山口、湖光山色兼胜的石柱——武坑胜景、六边形柱状节理(即珊瑚岩)蔚为壮观的连盘大堪头和绚丽多彩的南门坑海滨(即海山公园)。因此,桃渚风景区是一个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于一身,秀美的山水风光与壮丽的历史画卷相辉映的“海上仙子国”。
从临海市区出发,经东塍镇和小芝镇(或涌泉镇和杜桥镇),便到了桃渚风景区。游桃渚风景区,可先游桃渚古城。
桃渚古城,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由户部右侍郎焦宏亲自督造,是当时浙江东南沿海为抗倭而设的41座卫、所城之一。桃渚城是个千户所,属于海门卫管连。古城原高二丈一户,周围二里七十步,城上有台,台上有楼,极其坚固。现在平均高度4.5米,周长1400米,城基宽10米。环城有12座敌台,亦称烽燧,其中东、西两座敌台是戚继光在此大败倭寇后率众建造的。
看戚继光碑记
戚继光大败倭寇的捷报传到京师后,刑部郎中何宠(临海)于嘉靖四十年(1561),来到家乡,欣然写下了盛赞戚将军不朽伟绩的碑记。现在,这块碑记,仍立于桃渚古城头。
在古碑的东北侧岩背上,留有“眺远”、“明楚将军胡海题”的摩崖石刻;在古碑西南万松径中,又有古越鲍大谋的楷书“镇海”。二处刻石,词简意深,端庄雄深,笔力遒劲,诚为古城添色。
在桃渚城头向东眺望,那傲空独立于上塘山巅的石堡,便是烽火台。烽火台,又称烽堠,是古代战争中报警的设施。与桃渚城丰亲的烽火台有7座,都是明代为抗倭而设置的。上塘烽火台,台基9米见方,台口6米见方,都用石块砌筑。
城内后所山的东麓,因山坡隆起似峤,并且常有鹤群在此栖息,所以称鹤峤。在这里建起的书院,自然地便叫鹤峤书院了。
保存得较好的古建筑,一是郎德丰,一是郎家里。郎德丰,临街高大严整的照墙,飞凌空,古朴庄重;石级台阶,大门中开。里面是完整的四合院,一溜儿东厢房与插翼的楼房契合,回廊与天井道地相通。尤其令人赞赏的是,每根廊柱上精雕细刻的饰物,嵌在墙上的各式镂石窗花,凡人物、鸟兽,栩栩如生;凡花草、虫鱼,形态逼真。其造型之优美,线条之流畅,图案之富于变化,无不充分地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睿智和高超的技艺。
独特火山遗迹风貌
芙蓉山,在桃渚城西,好像天然屏障,三面环拱桃渚城。主峰结顶分冈,所以称九龙冈者,是高山发脉多的意思。其最高峰白岩影,海拔506.2米,是80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口,因当年被熔岩栓堵塞,峰顶成为有200米高的熔岩塔,都是垂直流向的嶙峋怪石,丛聚辐凑在一起。
从芙蓉往南,紧靠桃渚城,便到了石柱的武坑景区。
石柱山,在桃渚城东南1.5公里处,因为山麓有撑天雄峻的石柱,所以叫石柱山。诚如清朝高凤藻所赞美的那样:“山明水秀,灵踪怪迹纠列纷罗,如入山阴道中,目不暇接。”
从天柱峰顶往下看,眼前赫然是江南水乡典型的桃源风光,这便是桃江十三渚。桃渚江中有13个渚,星罗棋布,大的有80亩,小的仅半亩。无论站在桃渚城头眺望,还是立于石柱山俯瞰,这13渚像瓣瓣莲叶,又像翡翠错落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