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99年至今,大多数邪教成员都在党和政府的真情感召下逐步转化。但邪教的欺骗性、顽固性和反复性使每一个反邪教工作者都面临着教育转化成果巩固的巨大挑战。我们审察内外、辩证求因,不难发现,邪教已转化人员在法律的指引下行为回归,在亲情的关怀下生活回归,但心理精神层面仍有大量的困惑,这就很容易导致他们思想反复,甚至强烈反弹,重回邪教。上世纪90年代,美国心理学博士,国际邪教团体研究会(ICSA)执行理事迈克尔·朗贡(Michael D.Langone)在伦敦,第八届美国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大会上发表本文,对已转化邪教成员的临床心理治疗做出了解析。凯风网现将全文编译如下,愿给教育转化工作者们一些参考。
研究表明,尽管绝大多数邪教成员最终都脱离了他们的组织,但有许多(甚至大多数)人在离开后都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需要经常寻求心理健康咨询。
对前邪教成员经历的因素分析促进了“团体心理虐待量表”的发展,也寻找到了四个足以概括所有邪教环境的因素---屈服、剥削、心理控制和焦虑依赖,正是这四个因素决定了这段经历是否会对他们造成伤害或者造成什么程度的伤害。
参与理论
为什么人们会加入邪教?为什么他们会离开?为什么他们总会在离开后承受痛苦?他们如何能得到帮助?这些问题还没有得到广泛的研究。尽管改变或脱离邪教组织的三种模式已经确定,但不同的模式下,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答案。
第一种是心理动力学模式。它推测,邪教组织会满足其成员的潜意识需求。第二种是审慎模式(在神学家和社会学家中备受推崇)。它推测,人们是基于自己对这个组织的认知评估才最终加入了邪教,可这种评估却是错误的。第三种是心理改变理论。它推测,邪教组织是通过高水平的心理操纵术才诱惑和留住了他们的成员。
一个综合型模式提出:一个人在参与邪教活动时考虑是否周全是由他们的内在心理和外界环境共同决定的。当他们内心充实、环境干扰指数低时,考虑最全面;反之,环境的干扰指数升高,考虑的周全度也会随之下降。那些在邪教中深受其害的人很有可能来自于环境干扰极强的组织。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似乎在加入邪教之前就已经存在心理障碍,但大多数人还是有相对健康的心理。
邪教敏感度评估
对前邪教成员的治疗应该包括邪教敏感度评估。临床医生应该重视,情绪反应的消极程度很可能取决于他们在邪教组织中曾遭受的心理创伤,而不应该草率地给出个动态心理学解释,把这归因于他们之前就患有的心理疾病。尽管,邪教环境对人的影响极大,但这个人的心理、家庭、社会或职业生涯都还是应该被彻底调查清楚。同样重要的还有对患者心理教育需求的评估,也就是他们对邪教操纵的理解程度评估,还有对他们教育和职业技能的评估。(邪教性质的隔离会导致许多成员都在教育和职业技能发展上落后同龄人数年。)
治疗要素
治疗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对心理操纵术的了解以及把这些了解与患者的邪教经历关联起来。
积极管控每日的危机,这对于刚刚脱离邪教的人来说尤其重要。
对患者加入邪教前生活状态的重新关联。
帮助缓解患者由于时光虚度、友情破裂、纯真不再带来的负罪感。
调动起患者的社会面支持,最终,帮助他们在回归正常生活后形成对邪教经历积极和消极方面完整的认知体系。
药物治疗通常可以帮助到前邪教成员,尤其是那些经历了严重抑郁症的成员,但医生还是应该谨慎用药,当患者邪教活动明显时更应该注重随访。前邪教成员的症状与其说是长期的精神病理,不如说是来自于心理创伤。
家庭成员
那些因为亲人加入邪教组织而咨询心理健康专家的家庭成员们,总是被人们误解为只是过分担心、过度保护,对此就不以为然。尽管许多人对参与邪教组织的反应都是相当的焦虑和恐慌,但家庭成员寻求帮助还是相对正常的。家庭成员通常需要一些关于邪教的信息,沟通技巧的训练,还需要专家的协助,好让他们能够制定出一个策略帮助亲人对邪教组织做出新的评估。
恶魔崇拜
对于那些被恶魔崇拜裹挟的青少年,尽管治疗方式与其他邪教受害者有诸多相似,但还是不尽相同。涉邪青少年有心理障碍倾向,初涉邪教时总是孤僻。即便是虚幻的超能力,这些青少年也通过黑色信仰获得了心理的补偿,所以治疗应该着重帮助他们建立更多现实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