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思维有一种强烈的倾向,容易把“偶然”当“必然”、把“相关”当“因果”,认为如果两件事紧随其后发生,往往是前者导致了后者,这就是“事后归因谬误”。“事后归因谬误”是造成许多迷信和邪教误信的直接原因,应通过寻找替代解释进行辨别,通过思考可能导致的行为决定是否采信。
【关键词】邪教,迷信,事后归因,思维谬误
我们都有问“为什么”的本能,不喜欢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情境。稍作自我检视,就会发现我们每天都在为所看到的事情寻找这样或那样的“解释”,如房价为什么涨个不停,股市为什么跌跌不休等。然而,要找出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有时并不容易,人人往往有一种思维定势,把发生在后的第二件事归因为发生在前的第一件事,这就是“事后归因谬误”。
“事后归因”是一种常见思维方式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有一种强烈的倾向,认为如果两件事紧随其后发生,往往是前者导致了后者。但是,很多事件紧随在其他事件后面发生,却并不是由前面事件所引发的。为方便理解,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注意到,太阳早上出现在天空,到夜里就不见了,他怎么找也找不到。后来,孩子又注意到,他的保姆也是每天早上出现在家里,夜里就不见了。有一天,他好奇地问保姆:“阿姨,你今晚能不把太阳带走吗?”
故事中的小孩“发现”了“保姆来、走”与“太阳升、落”的规律,把前者当作后者的原因,犯了“事后归因”的错误。
不少人可能置之一笑:“这样的错误我可不会犯。”然而,事实上,“这个”错误你可能不会犯,但“这类”错误却可能每天都在犯。比如“彩票分析学”、“股票分析学”等,就是基于这样一种推理,认为前面的事件会影响后面的事件,分析师们信誓旦旦地声称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走势”,但统计表明,最权威的专家,其预测也不比猴子抛飞镖有更多的先见之明。[1]稍加观察就能发现,我们每天都能从报纸、网络财经专栏读到当天股票下跌的“原因”,次日,这些“原因”可能又成为股票上涨的“理由”。那些言之凿凿的分析师,很少有人在实操中战胜平均概率。[2]
“事后归因谬误”的产生原因
前后相随发生的两件事,有时可能纯属偶然,有时则有一定相关性,把“偶然”当“必然”、把“相关”当“因果”都属于“在此之后,因是之故”的思维方式,即把前发事件认作后发事件原因的“事后归因谬误”。
1、把“偶然”当“必然”
人们经常忽视概率,错误地理解偶然事件,总是习惯于用必然去解释偶然。概率论最基础的思想是,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严格地说,有些事情的发生,跟它之前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没有因果关系,不管做什么都不能让它一定发生,也不能让它一定不发生。比如买彩票就是一个纯粹的概率事件,每期彩票都有人中奖,至于谁中奖,跟他是不是好人、做了多少“善”事、是否有“高人”指点,没有一毛钱关系。中奖不是个人可以努力的结果,也不是“上苍垂青”,不中也不代表遭了什么“报应”,这就是随机,但现实中,还是有不少人喜欢在买彩票前“求神拜佛”。有的“法轮功”人员脱离该组织后,碰到不好的事情就认为是“师父”怪罪,一转身又重投“法轮功”的怀抱,就是错把随机事件认为是刻意安排的结果。
2、把“相关”当“因果”
“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容易让人混淆不清,两件事情存在相关,不代表他们有因果关系。比如,我们都很相信自己的感觉,感冒了,就会不自觉地“想起”昨天衣服穿少了,但医学研究发现,感冒和衣服穿少之间并没有“因果”关系,它们之间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相关,但其相关系数甚至不比摸鼻子或揉眼睛更高。很多医生和患者都相信,关节疼痛受天气状况的影响,然而Redelmeier和Tversky作了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却发现它们是平均相关值趋近于零的“虚假相关”。[3]哈佛法学院法学博士生、《虚假相关》(Spurious Correlations)一书作者泰勒·维根(Tyler Vigen)展示了一些荒唐可笑的“相关性”例子,比如美国人造黄油的人均消耗量和缅因州离婚率存在相关、使用iPhone的人越多,从楼梯上摔落死亡的人也越多等[4]。事实上,它们除了曲线“相似”,没有任何联系,你不能因此建议以后少用iPhone。
“事后归因谬误”容易导致迷信和邪教误信
布朗(美)指出,“事后归因”的推理方式是造成许多迷信的直接原因[5]。拉吉罗(美)说,一些人相信一个事件先于另一个事件发生,那么这个事件必定是第二个事件的原因,大部分迷信都来源于这种观念。例如,打碎一面镜子,一只黑猫从你面前的马路穿过或者从一个阶梯下面走过,这些都被认为是会带会霉运的。[6]
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那个小孩的故事,它之所以让人忍俊不禁,是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问题的“科学”解释:太阳早晨升起,傍晚落下,这是自然规律。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个“事后归因谬误”。但在古时候,人们并不确定太阳明天还会不会如期升起,对诸如“日食”之类现象心存恐惧,以为是“天狗”把太阳吃掉了,担心人类从此步入黑暗的漫漫长夜,因此,很多原始宗教都有祈求太阳正常升起的崇拜仪式,不少地方还有驱赶“天狗”的专门仪式。这里,小孩的反应被认为“荒诞可笑”,古人的仪式被认为“愚昧迷信”,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并无二致。同理,日常生活中,不少人习惯把“伟人逝世”与自然灾害联系起来,看到“天有异象”,就不自觉地在脑海中回忆“一定哪里发生了什么大事”,仿佛其中隐含着什么“神秘定律”,也是落入了“事后归因谬误”的思维错误。
在对邪教归信现象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因“事后归因谬误”而导致误信邪教的情形也比比皆是。广东一中年妇女加入“全能神”后,有次外出,天色已晚,没有搭上回家的末班车,焦急等待的她就在心里向“全能神”祈祷:“马上有人出现,把我送回家”,几分钟后,同村一小伙骑摩托车刚好经过,就把她顺路送回家,后来她坚持认为这是“神迹”显现,并因此逐渐陷入“全能神”邪教,甚至把两个女儿也引入歧途。[陈少波主编:《36名邪教亲历者实录》,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16.12]不少人按照李洪志的要求,每天坚持练习“法轮功”,一段时间后,感觉身体变好了,或心情变好了,就认为“法轮功”是什么神功,再加上李洪志的恐吓蒙骗,逐步陷入对其歪理邪说的痴迷不悟,实质也是犯了“事后归因谬误”。如:
我照着李洪志所说的练起了“法轮功”,抱着死马当活马医想法的我奇迹般地感到自己的胃病在练功之后明显好转……于是我不可救药地迷上了“法轮功”。(《20年目睹之“邪”现象》)
接触“法轮功”以后,李常进入了亢奋状态,天天练功打坐,他的心绞痛竟然没那么严重了。(《法轮功把他的家庭推向绝境》)[7]
医学研究揭示,邪教“治病”的实质是“安慰剂效应”引发的人体自愈,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体在某些方面有自愈功能,通过“暗示”、“催眠”等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体自愈,从而达到治病的功效。[8]因此,邪教与“治病”的关系是典型的“虚假相关”,而不是什么“法身显灵”或“神迹显现”。再普通不过的广播体操,只要每天坚持按时锻炼,一样能给身体带来好处;再愚昧的“巫医”,只有巧舌如簧骗取信任,同样治好过不少人的顽疾,其道理正在于此。
需要指出的是,“事后归因谬误”未必随着知识增多而减少,“知识”和“思维”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它们的关联不像人们以为的那么紧密。我们常常觉得小孩更喜欢问“为什么”,不少问题甚至“幼稚可笑”,主要是因为在不断的成长中,我们已经逐渐接受或形成了对世界的“合理”解释。如果缺乏必要的思维训练,知识增加了,思维谬误反而会被遮盖,这就是不少教授、博士、工程师仍会被一些“显而易见”的骗术欺骗、会误入邪教的主要原因。
如何减少或避免“事后归因谬误”?
“事后归因谬误”有时可能后果不太严重,有时却可能导致个人做出一些不恰当的关键决定,如前所述,不少人被现象蒙蔽,一些人由此落入邪教的桎梏。因此,对此种思维惯性进行适当自省,提高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十分必要。心理学研究为这个问题提供各式各样的建议,其中齐瓦·孔达(加)的“2*2”表格为我们提供了严谨的思维训练方法。[9]对大多数人非专业人士而言,进行详尽的思维分析略显繁琐,这里,我建议大家打“两个问号”:
1、这个事情,还有没别的解释?
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解释,称为“替代解释”。本文开头的故事之所以让人忍俊不禁,正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一个确切的替代解释。对世界的解释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事情,不同的证据可以进行不同的解读,同样的事件在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解释,很多人只给你那些他们希望你采纳的解释,有批判性的人必须自己找出替代解释,然后选择你认为最好的解释。发现替代解释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所遇到的因果关系进行回应,当我们想做一个“因果”判断、或听到一个“因果”断言的时候,最好先问问:这个是唯一的解释,还是解释之一?还有没别的解释?比如参加某个聚会心情变好了,有人跟你说是因为信“全能神”使然,应该想想,一群人对你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心情能不好吗?闲来无事,几个人聊聊天、唱唱歌,结果不也一样吗?
2、这种解释会导致什么行为或结果?
“解释”是为了“行动”,“合理解释”是为了“合理行为”。摩尔(美)指出,任何解释要达到“有用”的标准,至少要:不自相矛盾、不含混、不模棱两可、不与公认的事实或理论相冲突,还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那就是,好的解释不会导致错误的预测[10]。相信彩票分析的人会购买分析结果,相信占卜的人会去求神拜佛,相信“练‘法轮功’不用打针吃药”的人会追随李洪志,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彼得·戈尔维策(Peter Gollwitzer)等人研究发现,存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人们是最有动力获得准确性的,这个时间就是在他们决定要感受什么、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的时候。然而,做出决定之后,看清事物本质的愿望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取而代之的是要将现在已经做出的决定继续下去的愿望。[11]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法轮功”练习者一旦走上这条道路,即使中途有过怀疑,也很快打消疑虑、痴迷不悔的道理。
因此,在事关个人信仰或与正常社会伦理相冲突的问题上,多花几分钟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检视,真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