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以农立国,农业文明源远流长,神农氏耕而作陶,后稷教民稼樯播植五谷,养饲六畜,很早就形成了北栗南稻的生产格局。千百年来,炎黄子孙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和丰富的多彩的耕种牧养及加工技术。
金坛三星堆遗址揭开了金坛先民创造农耕文化的史册,考古发现了六千年前金坛农耕文化已有摧残夺目的文明。
水乡农耕文化馆以“耕田归来”为标志性雕塑,分古代农业、农耕文化、传统农具,追溯扶犁开耕的历史渊源,展示春播秋收的乡间农具,陈述当地农民耕作的风情,使人们了解地方原汁原味的农民文化,感悟真正的中华农耕文明。
(一)古代农业
从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之交,约一万年左右时间,是远古农业时代。其间有神农、嫘祖、后稷教民耕作、饲蚕,发展农业生产,人类从单纯的攫取天然物的掠夺经济转变为以种植业、饲养家畜为主的生产经济,奠定了华夏农业的基石。继后,我们的祖先经过漫长岁月的摸索,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备的传统农业。注重改进生产工具、铁农具的普遍使用和牛耕一起,被看作我国传统农业确立和发展的标志。
(二)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农耕文化集合了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是中国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类型。
(三)传统农具
农具是历史上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发明创制、承袭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的泛称。传统农具就地取材,轻巧灵便,一具多用,适用性广,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诉述了中国农民的生活,展现了昔日农民劳作的场景,记载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历史。
展示农耕文化,传承中华农耕文明,乃是水乡农耕文化馆创建意旨所在。想了解历史的小伙伴,快来水乡农耕文化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