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长荡湖>微信动态
木与刀的艺术——雕刻
2015年8月14日 16:48
淡淡雾气中的黛瓦白墙、清脆明快的流水声、错落有致的马头墙,这就是长荡湖水城,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让人陡然间心静如水,恍若隔世。
在长荡湖水城里面走上一走,会感觉到静与寂这两种声音,还能感受到恍若隔世的复旧感,更主要的是加深了我们对徽派建筑的理性认识。
长荡湖水城的身上,都程度不同地附有徽派建筑上的木、砖、石“三雕”艺术,这是一份极其珍贵的中华民族地域文化的沉积物。
小编金坛为大家解读一下长荡湖水城里徽派建筑“三雕”中的木雕。
木雕在古建筑上的表现,一般是通过梁架梁托、斗拱、雀替、檐条、楼层栏板、华板、柱拱、窗扇、栏杆等木质建材来进行雕刻。大凡窗子下方、天井四周的栏板、檐条,总是用浮雕技法较多,其内容也多为戏剧文学故事、花鸟、博物古玩图案。
在梁托、雀替、斗拱以及月梁上,一般采用圆雕技法较多。
木雕工艺由两道工序组成:第一道为“打坯”,实即构思或构图,在料面上凿出画面的轮廓,确定其部位和层次,区分前、中、远三景;第二道为“出细”,即在打坯轮廓的基础上进行精雕细刻,使人物和景物凸现出来。
木质材料在徽地储量和品种俱丰,诸如松、杉、杏、柏、椿、榧、樟、楠、枣、梨等各色树木,应有尽有。
远离城市的喧嚣,走进温柔又厚重的长荡湖水城,你会被其中千百年的徽派建筑文化深深震撼,又会被温柔淡雅的黛瓦白墙,小桥流水而拨动心弦。这里是中华文化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又将会是中国建筑中最细腻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