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涪山位于儒林镇柚山村西侧的长荡湖畔,海拔35.6米,面积0.15平方公里,相传昔日屹立湖中,远望宛若漂浮湖中,故而得名,素有长荡湖畔“小普陀”之称。
远近驰名的普门禅寺,便座落在大涪山巅,楼阁参差,翠木茂盛,湖光山色,景致殊绝。系古代佛教寺院,历经唐宋元明清近1200年历史沧桑,屡废屡建,抗日战争末被日本侵略者的炮火焚毁,1993年经金坛市人民政府批准重建。“大雄宝殿”系卓越的佛教领袖、杰出的书法家赵朴初居士所题。
据记载,长荡湖里有大涪山和小涪山。涪,浮也,浮在湖水之中的山。大涪山,古称大坯山,俗称大浮山,今名大涪山。大涪山是石山,海拔35.6米,面积有0.15平方公里。
长荡湖,又名洮湖。南北朝时,北魏人郦道元(公元386-534)在他的《水经注》里,称此湖为五古湖之一,属太湖水系。郦道元是我国山水游记文学的鼻祖。
沿着湖里的小道,来到大涪山下,但见山上翠木茂草,藤蔓攀附,蓊蓊翳翳,一道数百级台阶,直达山顶,山顶楼阁参差,有普门禅寺,被誉为“小普陀”。
早年,大涪山像一粒青青的田螺,飘浮在湖水之上。站在大涪山顶,远眺长荡湖,满目漭漭洋洋,烟波浩淼,乾坤沉浮,气象万千。近观长荡湖,水色澄蓝,湖底平坦,水深仅1米左右,加之水草丰茂,螺蚬繁盛,水产珍品极为丰富,享有“一斛水中半斛鱼,日出斗金夜斗银”之美誉。
长荡湖,曾有片片渔帆,丛生芦苇,还有芳草萋萋,有多种水禽,尤以黄雀闻名,当地有民谣:飞起不见天,落下盖湖面。水草鱼虾在湖底飘荡游动,如梦似幻,清晰可见,诱人亲近。湖边的渔家百姓,就凭借着这一池天然资源,千百年间繁衍生息,在那个商品意识未萌的年月,人们依偎着她,过着宁静安逸、富足快乐的天堂般生活。长荡湖,像一个未入俗世的处子,洁净、纯真。
据考,明代著名的戏曲家、文学家、诗人汤显祖,他37岁时在南京考中了进士,然后就在南京任职,当时,溧阳属南京管辖,称江宁府,他有机会来溧阳游览,写下了许多诗篇,流传至今,其中有一首《送王小坯去溧阳》诗:阳羡山光春气流,平陵东望曲坛幽。即知金碧明湖上,细雨能开大小浮。”诗中王小坯,是有名望的曲坛艺人。阳羡:宜兴古县名,平陵:溧阳境内古县名,实指溧阳。明湖:借喻长荡湖。大小浮:长荡湖中有大涪(浮)山与小涪(浮)山,当时属溧阳县境。明成化二年,上黄进士芮畿曾作诗,把涪山比作湖中盛开的荷花。汤显祖的诗意是:阳羡山中已是春光明媚、和风拂煦的时候,东望平陵因曲坛无人继承而寂静。我一定知道在夕阳下的碧湖上,你会像随着霏霏细雨开出涪山般的荷花来。
唐朝元和(唐宪宗)5年(公元811年),有僧铁牛睹山川风物之美,涪山灵秀,四方募化,逢造殿宇,名普门禅寺,历唐宋元明清,至今有1180多年历史,期间曾屡废屡建。1940年6月,普门禅寺又毁于日寇兵燹。1993年冬,普门禅寺又在废墟上复建,1994年建成了大殿,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写“大雄宝殿”匾额。殿前有石碑铭刻:普门禅寺,经始大唐,既历多劫,兴废无常,赖我人民,古刹重光,涪山苍苍,洮水泱泱,贞珉传信,地久天长。大涪山上的佛钟又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