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路480号外滩街道慈善超市温暖特殊人群
慈善超市里展示的部分手工制品
“妈妈,我们为什么要到这里来买东西?”
“因为在这里买东西很有意义,可以向别人传递一份爱心。”
走进福州路480号外滩街道慈善超市之前,8岁男孩伟伟问妈妈。位于上海书城对面的这家慈善超市,是伟伟妈妈早就想好要来的地方,并且特地带上孩子一起来。因为,这家慈善超市的主题,不仅关乎善举,还与爱的传递密切相关。
在这里,特殊群体可以找到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谋生渠道,不经意间的购物善举就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人,居民与家门口的网红店交换善意,构成一幅幅充满爱的画面。
帮助特殊人群走向社会
在开始逛店之前,伟伟和妈妈首先注意到的,是那个站在前台的女孩。女孩叫刘豫策,22岁,看起来很安静。但在她走到货架前、帮助顾客寻找商品时,你会看出她的行动有一点不方便。
店长罗慧钰告诉记者,刘豫策的专长其实是画画,目前大专在读,同时在慈善超市兼职,积累就业经验。因为患病,刘豫策的身体只有左半边能动。烫衣服、拖地等移动幅度较大的工作不适合她。店长便为她安排了看店和收银的工作。尽管身体不好,但她热爱生活,乐观、懂事。她主动找工作,是想替妈妈分担家庭开销。“爸爸十几年前就去世了,靠妈妈一个人工作太辛苦。”
刘豫策休息的时候,店里的收银工作交给同同负责。同同是“85后”,患有三级智力残疾和糖尿病,渴望与人交流。前台收银岗位像一个小小的窗口,为同同开启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店里的工作井然有序。伟伟和妈妈看到,还有一个年轻小伙的身影在货架间穿梭。他是23岁的弟弟,轻度自闭,在店里帮忙收发快递,或者拍摄商品上架网店。
超市每天9:30至20:00营业,所有店员一天隔一天休息,中午轮休吃饭。“其实他们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生活和个性,工作的时候甚至更细心。”罗慧钰评价这群特殊的伙伴。
有居民一次捐300双新鞋
自从2020年1月开业以来,这家慈善超市一直客流如云。距离外滩只有1公里,对面就是上海书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帮助它吸引了不少人气。因为连着居民区,附近居民也时不时来逛上一圈。居民们很愿意往这一方爱心空间倾注一些善意,有人捐出一批图书,用于义卖。
有一笔充满爱心的“大买卖”,罗慧钰至今印象深刻。一个做生意的居民通过永胜居委会找到外滩街道,要给慈善商店捐助300双新鞋。“是那种‘一脚蹬’的布鞋,39元一双,卖得很好。”罗慧钰回忆。居民不要超市开发票,指明出售所得全部作为永胜居委会的帮困基金,解决政策没有覆盖到的居民难题。
慈善超市里,这样的暖心故事时有发生,就像星星点点的光,点亮了这座城市。有时候,超市也会回馈一些关心给居民,比如把多余的、用不上的货架送给隔壁福建中路195弄小区的养花达人。达人左先生用它们为小区布置了“自治花园”,还将花借给超市用作活动布置,增添生机。有空的时候,左先生会来给超市帮帮忙,比如搭一块黑板。
超市一角有一面“心愿墙”,为社区困难居民的心愿牵线搭桥。自愿认领心愿的社区单位会把居民需要的物品准备好,通过居委会交付。超市的微信小程序也会滚动发布居民心愿,让更多人看到。目前,“心愿墙”上的首批54个心愿已被认领了33个。
外滩街道慈善超市对外开放的活动也多,去年夏天,一群孩子参加了“拉杆箱公益集市”活动,将自己的书籍、文具拿出来义卖,善款用来帮助社区困难群体。
用小善传递大爱,愿意同行的人很多。两个月前,一批虎头鞋出现在这家慈善超市的展架上,它们出自一群中学生之手。孩子们在布鞋上彩绘虎脸,在慈善超市寄售,筹集善款捐助一位患病同学,也很快售罄。
作品被买走,他们受鼓舞
慈善超市要“火”起来,光靠地段加持还不够。来自欧洲设计师的品牌服装、带点艺术气息的粗陶花盆、来自云南孟连的咖啡……这些颇具特色的商品,成了人们进店选购、逗留的主要理由。
伟伟的妈妈在图书货架前逐一翻看崭新的少儿读物,挑选适合儿子年龄的故事集。白领李小姐和朋友在时装区评论新到的服装款式,“看上去很青春。”挑到喜欢的,就去镜子前试一试。反正全店商品都是市场价的3-7折,看中了就去买下来。
店里从左至右依次划分出服装区、图书区、电子产品区、鞋包区、母婴用品区,还有一块区域专门售卖手工艺品,有DIY的贴花花瓶、彩绘杯垫、装裱在镜框里的福字剪纸、民族风娃娃挂画……
罗慧钰介绍,这些看起来还蛮精致的小物件,都出自“阳光之家”学员之手。货品内容根据时节调整上新,端午节前上架的手工香囊就受到了顾客的青睐。卖货的收入会返还给这些学员,作为经济上的补贴,也让他们更有制作动力。
每周一,阳光之家的学员们还会来店里做一次兼职,获取一些补贴。带队的是阳光之家的老师或者班长小蒋。小蒋三十多岁了,做事沉稳,会向学员们交代工作任务,带领学员更换货品,并将学员表现反馈给老师和店长。
看到自己制作的物件被人看中、买走,是学员们最有成就感的时刻。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劳动是有意义的,他们的劳动成果被社会所需要。
“润物细无声”最易被接受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慈善方式,显然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也更能体现设计者的巧妙用心。
在外滩街道慈善超市靠窗的区域,有几张舒适的沙发座。旁边有一台深绿色的咖啡机,常规的美式、卡布奇诺、太妃拿铁,新潮一些的港式鸳鸯、香浓燕麦、黑糖奶茶,都可以在机器上现做。
整个店里,这片区域最受白领青睐。端上一杯热咖啡,坐在窗前看福州路的繁忙街景,在洒满阳光的午后是一件惬意的事。咖啡背后的故事在于,这台机器里的咖啡豆都来自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中国咖啡看云南,云南咖啡看普洱”。10元一杯的孟连咖啡,每卖出一杯,就能自动捐出2元,用于当地的扶贫、助学等项目。
这样一家有情怀、有情调的小店,很快成了外滩地区的网红打卡点。“这家店是网友自己推上去的,我们没有干预过。”外滩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在这里,捐赠富余物品的人避免了资源浪费,付出劳动和爱心的人们获得了价值,慈善的意识在孩子们心中萌发,就像一粒粒种子洒进土壤,在人们的心田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