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我回来了!”这个暑假,上海健康医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凯赛尔·艾山,回到了久违的家乡——喀什。和他一起同行的,还有13位来自不同专业的同校学生,以及6位带队老师。
身穿红色队服,这20位师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上海健康医学院“口述援疆,白衣传承”医疗服务党史宣讲团。这个2021年上海市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全国重点团队,在7月23日至30日走进新疆喀什,以医学生的独特视角,访谈记录援疆医务人员的心路历程;以一技之长服务喀什居民,普及急救医学知识;用维吾尔语和普通话双语讲好沪新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促进民族团结。
“受助者”成长为“助人者”
维吾尔族学子反哺家乡
两年前的2019年暑假,凯赛尔·艾山即将升入高三。在喀什地区第二中学的大会议室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来自“医者天下、健康同行——上海健康医学院赴喀什医疗服务文化交流团”的师生。“他们传授的心肺复苏技能非常实用,我坐在第一排,听得很认真。”凯赛尔说,他从小就立志要像妈妈那样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这次特殊的讲座,让他记住了这个校名:“上海健康医学院”。
经过刻苦努力,凯赛尔在去年夏天如愿通过高考,考入了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喀什定向班。大学时代的第一个暑假,他毫不犹豫报名参加了这个上健医品牌暑期实践团队,跟着师生一起回到家乡,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反哺喀什人民。
7月下旬,凯赛尔和伙伴们一起走进喀什地区东湖街道多来提巴格路社区和西域大道街道努尔巴格社区。他们用原创小品来演绎“家人意外呼吸心跳骤停怎么办”,又认真演示心肺复苏操作步骤,进行“手把手”教学,提升公众急救意识和技能……团队中汉族和维吾尔族队员密切配合,凯赛尔不仅饰演了小品中的孙儿一角,还帮助进行维语翻译。
“两年前,我坐在台下聆听,学到了很多;两年后,我站在台上宣讲,能为家乡人民做点实事,我非常自豪!”凯赛尔说,虽然大一还没有学到医学专业课,但他和伙伴们都考出了BLS急救证书,在一次次“授人以渔”的过程中,也加强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和团队一起在喀什度过繁忙的8天,凯赛尔忙着实践工作,没有回家住一晚。唯一的一次回家,他请在喀什二院当医生的妈妈烧了一桌美味,和团队师生一起分享。在他家里,宣讲团领队之一、上海健康医学院团委副书记马志波有了“惊喜的发现”:凯赛尔还保留着两年前团队给当地市民发放的医疗急救包。打开急救包,三角巾、纱布、棉签、退烧贴、人工呼吸面罩,一应俱全。凯赛尔说,这个急救包对他来说意义非凡,所以很珍贵。此次他所在的社会实践团队又带来200个急救包,发放给喀什有需要的市民。
第一次踏上西域土地
被“天使大爱”深深打动
与团队中6位维吾尔族队员不同,上健医2019级生物医学工程学生陆徐凡,是第一次踏上祖国西域这片神奇而广袤的土地。在8天的实践活动中,他和团队不仅为喀什人民带去了医学科普讲座,还走进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和援疆干部面对面,参观了百年喀什馆和上海援疆定点医院。
最让队员们难忘的,是喀什百姓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渴求,以及援疆白衣天使的大爱之心。围绕“我想走近你、了解你、成为你”这一主题,宣讲团在上海和喀什先后访谈了19位援疆医务工作者,记录了上海援疆医疗团队一步步把喀什二院打造成深受当地群众信赖的三甲医院的创业历程。
无论是已经圆满完成援疆任务的原喀什二院院长、上健医校长吴韬,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熊肇明,还是正在喀什奋斗的上海市第十批第一轮医疗援疆专家、喀什二院肾病科主任杨满,喀什二院副院长、党委委员陶晓明,他们珍贵的援疆回忆和正在发生的动人故事,向新一代医学生很好地诠释了“白衣天使大爱无疆”这句话的真正涵义。
目前,上海健康医学院“口述援疆,白衣传承”医疗服务党史宣讲团已回到上海,正将援疆口述访谈资料整理成文。“《口述援疆,白衣传承》由学生自采、自写、自编,这些发生在援疆医疗战线上的鲜活故事,是医德医风的优秀教材,也是学生思政、党史教育的好教材。”
宣讲团领队、上海健康医学院校团委书记顾斐雯表示,实践成果将集结成册,带动更多学生心系民族团结,树立医学理想,为“健康中国”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