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上海长宁区虹桥街道的古北社区因国际化而闻名,它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是沪上第一个高标准国际社区,居住着来自全球各地的外籍人士。这个国际化社区的一刻钟生活圈是什么样子?
一树翻黄满城金,从来银杏不负秋。在这美丽的季节漫步虹桥街道,在满目金色的黄金城道步行街上,可以听到中、日、韩、英等各国语言,看到来自各国的国际友人精彩的表演。在进行“一街一品”城市空间微更新后,15分钟的生活圈显得更加精致浪漫:有绿色生态科普站“昆虫酒店”“种子旅社”,有共享共建的市民中心和驿站,还有虹桥敬老节、银杏季、公益市集……每一个精妙的城市空间里,都充满了温情和活力。
“圈”之特色
“一街一品”打造融情国际街区
黄金城道步行街建于2009年,在过去十余年中,步行街逐渐成为长宁区乃至上海的标志性国际街区,同时也迎来了硬件焕新、管理模式创新的关键阶段。作为申城著名的步行街之一,黄金城道在群策群力的微更新之后,颜值和功能有了大大提升。
沿线6个业委会和214家商户围绕绿色生态、数字生活、文创艺术三大主题,完成了光伏小区、昆虫酒店、数字门弄牌、融·阡陌小筑等16项微更新改造,形成了“三元十景N次方”的街区美好生活。
绿色生态“圈”
为丰富自然资源,街区推行绿色生态行动:以三维立体太阳能光伏系统提供稳定绿色能源的“光伏小屋”,以“昆虫酒店”“大自然情话”“旱溪 生机”“大树一生”等特色景观串联成自然研习小站,构建出一套自然解说系统,呈现街区生态资源,向公众传达自然、生态和环保的理念。
昆虫酒店
数字生活“圈”
数字门弄牌和相关小程序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黄金城道步行街的商户及公共设施陆续安装数字门弄牌,将地址和其他属性的信息生成规范的“身份证”,涵 盖了200个商户50个公共部件。此外,遇见·黄金城道小程序也在步行街共治委员会的支持下开发上线,在此基础上拓展了各类新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更智慧 更丰富的生活服务。
沿着黄金城道一直走,还会看到在黄金城道步行街融·古北驿站南侧的“智慧医疗站”和“智慧书吧”,它们是近在身边的 智慧小站,将数字新基建融入我们的生活,实现了“家门之外就是文化和医疗之所在。
文创艺术“圈”
黄金城道步行街焕新后的公共设施中,最特别的要数位于黄金 城道、玛瑙路路口一处名为融·阡陌小筑的公共休憩空间,旁边还附带了专供非机动车停放的港湾式停车点。这一设计创意来自黄金城道沿线小区居民安大地,他是 华东理工大学从事环境设计、公共设计的一名教师。“之所以起这个名字,一方面呼应了古北地区‘融情文化’特色,另外也是受到《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一 词的启发。”说起这个全长约65米的复合型街区装置,安大地很有感触。
中心广场的长条椅年久失修,来自台湾地区的青年设计师萌生了改造的想法,提出利用木塑材料在部分座椅中嵌入诗句和银杏叶,恰似飘落的银杏载满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问候。
国际力共创“圈”
作为国际社区,黄金城道街区的“国际气质”满满。2021年9月,黄金城道街区街区刊物《古北古北》在Knock Knock提案计划的支持下启动,展现街区独特气质,记录街区共同记忆,讲述古北人自己故事。
11月底,虹桥街道邀请“Knock Knock 黄金城道街区提案行动计划”的参与者组成“体验官”队伍,从融·古北驿站出发,重温一年来街区发生的点滴变化,感受自已的提案落地后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 感。虹桥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崔莉霞表示,“街区美好不仅要有繁荣的商业,也要有惬意的生活,一街一品微更新让黄金城道更有活力、有温度,同时,我们也希望以 一街一品为契机,在街区主体心中播下共治共建共享的种子,激发出街区发展的N次方种可能,为十五分钟美好生活圈赋能。”
“圈”之活力
“黄金”满地秋意浓
虹桥街道古北社区中最聚人气的马路要数位于古北国际社区二期核心轴线位置的黄金城道步行街。这里是汇聚中外友人的生活场所,没有车流、没有鸣笛,只有漫漫生 活的惬意;在这里,能看到绝美的银杏景色,也成为了本地居民家门口的骄傲。
黄金城道步行街西起古北路,横穿银珠路、玛瑙路,东至伊犁南路,道路全长670米,宽46米至80米不等,道路面积39000平方米。步行街主打“体验式消费”,个性化餐饮、娱乐、生活商铺处处彰显异域风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开放空间和一个远离喧嚣的避风港。
“尽日苔阶闲不扫,满园银杏落秋风”,秋末冬初的黄金城道被整条步行街的银杏树叶染黄,名副其实“黄金”满地。熙熙攘攘的步行街上,有不少游人和居民约 着亲友出门逛街、散步、拍照,或坐在树下休憩,享受深秋的惬意。在上海上学的大学生王晓彤每年深秋都会到黄金城道步行街拍照打卡,这次已经是第三个年头, “上海市中心有很多赏秋看银杏的地方,但这里算是比较经典的景观大道,我很喜欢。”
步行街两旁,浓密的树荫与各具特色的业态相呼应,生 活便利风景宜人,步行街中央的“融·广场”有大量的长凳,为住户提供了一个社区交流场所;广场中央的“融·古北驿站”是一个呈现街区魅力的展厅,为社群商 户的共享空间;街道尽头的“融·阡陌小筑”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休憩空间;下沉广场成了一个舞台的场地,每逢周末还有商业表演和艺术展览……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古北社区居民的生活妙趣横生。
各种规模档次的商店、便利店,满足了在这里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以商业街和住宅底商为主要模式的黄金城 道步行街,串联起周边社区,成为周边居民、市民和游客的一个乐园、一条港湾。
“圈”之颐养
幸福养老在身边
多年来,虹桥街道坚持“美好生活在虹桥,幸福养老 在身边”工作理念,持续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将养老服务点建在社区,设施嵌入家门口,资源在家门口积聚,服务在家门口落实,并在不断完善“社区养老 15分钟生活服务圈”的同时,着力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专业、智慧的养老服务。
为了织就社区 老人幸福养老的大网,街道在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基础上,不断推进养老“嵌入式”服务模式,整合精品小区等资源赋能居民区老年活动室,新增7个居民区美 好生活服务站,总数覆盖50%以上的居委会,全面下沉养老、文化、便民、医疗、法律等公共服务资源,打造具有虹桥特色的美好生活“家门口”资源布局和嵌入 式养老服务品牌,形成了“一中心、多站点、全覆盖”的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虹桥街道美好生活服务站走进位于街道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对面的“心乐空间”长者智能运动健康之家,专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适老化健身器材整齐地排列着,老人或轻松躺在垂直律动沙发上接受被动训练,或不紧不慢地跟着器材匀速地做肌力锻炼,或动感十足地在跑步机上跑步……
“心乐空间”是街道于今年2月创新推出的全市首家嵌入在居民家门口的长者智能运动健康之家,总建筑面积约为100平方米,内设健康指导、体质检测、有氧 心肺、微循环促进、等速肌力等5个功能区域,配置了专业的适老化健身器材,还有人脸识别、心率臂带等智能设备,对正在运动的长者进行大数据监测,便于科学 指导,防止运动意外。而对于街道的这一“民心工程”,老年居民心里乐开了花。“健身房就在我家楼下,我们上了年纪,身体本来就容易出毛病,所以更要注重锻 炼保养。”正在跑步机上锻炼的王阿姨告诉记者。
“圈”之文化
家门口的“城市书房”
虹桥街道率先探索社区共享空间新模式,今年3月启用了长宁区首个设立在 “家门口”的城市书房——“融·书房”。融·书房是社区共享空间,集邻里客厅、创新创业、文化生活、治理议事等功能为一体。
这座位于伊犁路上的书房,外立面具有文艺气息,整体空间设计贴合自然系色调,开放式的窗户设计,为这一藏于居民区的“桃花源之地”增添了一抹难得的“呼吸感”。门口的露天长凳以及种植的花草绿植,也为整个空间增添了生机勃勃的活力感。
负责人秦艳微介绍,书房每周末都会举办一些主题活动,如每周二有不少日本友人会在这里上陶绘课,每周六有国学课,不少居民来参加。此外还有一些亲子活动、课后阅读等活动。家住附近的祁女士表示,自己每周都在这个共享空间里学习英语。
据了解,书房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探索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公共文化新业态;探索汇聚“课后三点半”、书房主理人、治理微课堂等项目的社区治理新空间;探索集成政策解读、招商推荐、创新创业等内容的营商服务新模式。
与此同时,三联书店在全市的首个社区书房也正式入驻融·书房。这里将通过设立人文艺术、设计规划、创新创业及社区治理等主题书架,为周边居民、白领和企业带来更充实、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从浪漫的黄金城道步行街到活力满满的国际社区,从商户共建共享的古北驿站到体验智慧生活的数字街区,从安静共享的书房空间到其乐融融的长者之家,虹桥街 道15分钟生活圈里的美好生活有滋有味。荡荡小马路,看看空间更新和人间烟火;看看小书店,读读社区文化和生活圈故事;走走小设施,体验社区智慧服务和缤 纷活动;逛逛小店铺,喝一杯,吃一顿,买一件……虹桥生活百态,等你来发现,来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