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两旁,历史建筑通过文旅活动“活”起来;“口袋公园”里,绿化景观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写字楼附近,园区和绿地洋溢着“烟火气”。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1月17日发布新一批50家“家门口的好去处”名单。随着城市微更新推进,人们在熟悉的居住地、工作地也能感受“诗和远方”。
这些“好去处”包括博物馆、美术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街角花园、绿地、公共市集、乡村工坊等。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的评选聚焦“道路+”“公园+”“生活圈+”,这些文旅新空间助力打造城市“15分钟生活圈”。
俯瞰上海市南昌路沿线居民区。(受访者供图)
南昌路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沿这条马路,里弄和老式小区的修缮在尽量恢复历史风貌的同时实现“最小干预”和“可识别性”;瑞金二路街道等相关单位推出专项文旅活动“趣游环复艺术季·偶遇南昌路”以及特色常设活动“渔阳里讲坛”“转角遇到音乐”“书香瑞金”等,让人们感受有温度、有情怀、有文化的街区。
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百禧公园。新华社记者丁汀摄
百禧公园前身是废弃铁路支线,如今则是颇具艺术感的高线公园。公园共分为三层,负一层是空间开阔的展厅,地面一层设置了篮球场、休闲驿站等活动场所,顶层布有错落有致的高线步道。人们在这里运动健身、看展、品尝咖啡、散步休憩,既互不干扰又互为风景。
位于上海市徐汇区的乐山绿地。(受访者供图)
嵌在居民区、写字楼与商场之间的乐山绿地在改造前,内部设施陈旧,封闭式的管理导致不少社区居民自带座椅挤在狭窄的街道空间。如今,公园打开原有围墙,将中国园林的山水观融于绿地设计中,共享健身设施、儿童趣乐空间吸引老人、孩童前来休憩玩乐,80米长的景观廊亭“众乐之廊”为人们遮阳避雨。
截至目前,上海已有150处“家门口的好去处”。它们和已有的A级旅游景区、历史风貌街区、特色休闲街区、特色旅游村、郊野公园互为补充,成为上海作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载体。预计至2025年,这些小而美的“好去处”将达到20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