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公布,2016年人均读书近8本 五成以上读者青睐纸质图书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18日公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主要情况。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2016年手机阅读率达到66.1%,已经连续8年增长。
在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1.7%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6.6%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36.0%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45.2%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的7.86本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报纸和期刊的人均阅读量分别为44.66期(份)和3.44期(份),分别低于2015年的54.76期(份)和4.91期(份)。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51.6%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9.8%的国民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33.8%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有3.8%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1.0%的国民“习惯从网上下载并打印下来阅读”。
在数字化阅读已经很发达的今天,纸质图书仍受到一半多读者的青睐。对这一现象,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认为,这说明传统的纸质图书仍然具有生命力。“回归纸质图书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美国、英国、法国目前都出现了类似的趋势,这些国家电子书的销售放缓,而纸质图书的销售稳步增长,中国也同样如此。数字化阅读虽然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但只适合快速的碎片化的浅阅读,传统的纸质阅读更适于系统的体系化的深阅读。读者对深阅读的需求不会消失,因此纸质图书就不会消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传统纸质图书和数字化阅读的方式仍将会并存。”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00分钟;传统媒介中,除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外,纸质报刊阅读时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调查显示,不同人口特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存在一定差异。城镇成年居民、男性成年居民的手机阅读接触率分别高于对应群体;成年人中,年龄越小的群体,手机阅读接触率越高,18—29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高,为92.8%;其次为30—39岁群体,该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为87.3%。60岁以上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与中青年群体差距较大。
对于手机阅读率的快速增长,徐升国认为这和手机便于携带、适应碎片化阅读的特点有直接的关系。“在今后数字化阅读的发展趋势当中,手机很有可能取代其他所有终端而成为第一大数字化阅读载体。中国有7亿多手机用户,因此手机阅读的群体将非常庞大。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非常不一样的地方,也是我们开展手机阅读的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