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传真

|

活动公告栏

|

悦读之美

|

传统文化

|

海派文化

|

文明广角

|

报送平台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稿件
阅读者|尘泥之爱
2018年7月6日 15:46

  上海的南京步行街上,绿灯亮起,街对面的人群像黑压压的乌云般朝我压来,人群化作行走的巨象。米兰·昆德拉著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曾经这样描写女主角特蕾莎的噩梦——裸体的女人们围绕着泳池边行走,若其中有任何人做出不同于这个群体的动作,便会被杀死,被杀害者的尸体堆积在泳池中,泳池中的尸体保持了绝对相似,那是个性之光被磨灭,剖去思想的肉体与肉体被划为绝对统一。这一联想让我对这片乌云般黑压压的人群突然充满了恐惧。

  我踏在这片土地上,走在豪华的商场之间,穿行在巨大的建筑群,就像是一个历史的游人忽的被抛入了这个时间节点之上,观赏和归属都与我无关,一面感慨前人所感慨,而这份感慨因其已经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符号,在千百万人心中回荡与重复,一切相同或是相近的情感在堆砌下变得毫无意义。

  走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啊,是否有像我一样,曾有一刹那恍惚?这座城市装下了太多的人,喻之为沙粒也不为过,间隙过于狭窄,怎能容得下每个人个性的发挥,温情的蔓延?

  我曾经漫步于陕西南路地铁站附近,在那地方有很多外国人,也如同大多数人一样行色匆匆,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奔波着,去时正是傍晚,夕阳是远方天际之外漫出的光辉,撒网一般笼罩在海岸边,又沿着海岸爬升,浸染了一整座海上城。我路过一家咖啡店前的空地,看到有一群孩子在玩跳房子,金发碧眼的姑娘和黑头发的姑娘或在边上依偎在一起,或是在空地上嬉闹着,蹦蹦跳跳,好不热闹。我在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同一种东西,这东西闪闪发光,就像是古老东方的瓷器般纯粹柔和的光芒。过去的我总认为人类不同种族间有一条文化的鸿沟,但从此之后,这幅场景像是胶卷似的不停在我的眼中,我的记忆中升腾。

  或许这座城市有这么一层意义存在,包容万象,接纳世间之美好静谧或是繁荣昌盛的事物,新与旧,远与近,他们都从夕阳下的那座朦胧的山下慕名而来,步履蹒跚,各自收拢着落日的余光作为初来乍到的见面礼。

  我知这座城市童真未死,梧桐仍旧伫立在林荫道两旁,当冬天来临时,也伸展着它们的枝叶触碰湿寒的空气,好奇的包络起上海的街道,它们的枝干向上向内伸展着,凝望着街道的喧嚣,飞驰的汽车,玩乐的孩子们,行色匆匆的行人们,凝望着这座城市,它们古老的眼睛熠熠生辉。我听到路人走过时轻轻的脚步声,像蝴蝶忽的煽动了翅膀般轻盈,又很快远去,路人沉默着,不曾对我说一句话,我也抱有沉默,以沉默作沉默的回礼,以沉默做离去前的期许。

  偶然的是并非这些人与景迎来了我,而是我被奇迹般地抛到了他们身边。轻如鸿毛的感慨和现实像是被圈在了偶然的泡沫中。此刻的我明白了,偶然即是幸福的根源,也是痛苦的来源。《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有一句话——“偶然一次不算数”(einmal ist keynmal),我们的一生是在处处偶然中走入今日之局面,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每一个选项都是未知。人生像是在一百颗珠子中挑出十颗做一条手链,我们流淌着从属于时间的泪,享受着差点失之交臂的幸福,想象着飞鸟是否终有一日停在我的臂弯,命运次次给人不偏不倚的答案,有的残酷,有的美好,而人文之花必将绽放在某个不起眼的瞬间,昭示着爱这个人类永恒的主题。

选稿:蒋昕婕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