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推介书目里的《青菜白菜》时,一时还有点好奇,先不要说我对青菜有所偏爱,就如此的直白题目也是非常感性。虽然对于作者沈立新还是有点陌生,待得阅读文字,一瞬间,一些熟悉但又远去的乡里生活鲜活地流淌起来。
俗话“一清二白”实际上指的是小葱和豆腐。小青葱的白是一种干净,而豆腐又是一种干净,两者合在一起又是一种至纯的干净。散文集《青菜白菜》一入眼便是封面上装帧的青白两大色块。还是简单的青葱白,让人一见面就有强烈的入目之感。使你突然一下子放弃那些高高在上的想法,却有一种纯粹心态翻开书页,因为文字让你安静了。简单直白的白描,无论是《理发》还是最著名的《青菜》,一个角落一个事,似乎一下子把脑海里记忆都搬了出来。
“三姐帮母亲种菜时,说双腿蹲得酸疼,让我搬个小凳给她坐着种,母亲说没有见过坐着板凳种菜的人,三姐回嘴说一直蹲着老了双腿会静脉曲张的,结果母亲直到现在双腿筋脉畅通,三姐倒是静脉曲张了。”生活本来就是变来变去,戏谑之余不露声色,不需要如何花哨的语言,这样便道出了人生的真谛。生活中也许有着各种高兴和不高兴的内容,只有真真切切生活的人们才能体会到。这样带有调侃的轻快语言比比皆是。
“无非是不会给自己理发、嘴里叼着熄灭了的香烟头、用力按着你头的理发师傅,粗拙的木梳和冰凉的理发推子,肮脏的毛巾和水龙头里流出来的令人联想起小便的水声,还有一面大大的有污斑的镜子和活生生照出来有点失真的面孔。”看似嘲讽,实则是把真实自然地流淌着生活。这是一种细心到了一种极致的尘隙,对于一草一木,实则处处留恋之极。当然里面藏着生活的喜悦和心酸,你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河塘江上的船声要比白天更清晰。拖驳的声音粗犷响亮,远远就能听见它发动机的轰鸣声和威猛的汽笛声。那是河塘江里大程度的船,拖着一支长长的船队。它们驶过时,带起来的波浪一直翻卷到两岸。”
读这样的语言,还有什么比记忆的乡音让你觉得亲切。土生土长的上海郊区人在这一时期大概都有这样的生活感受。一切实在是普通到了极点,每天周而复始。却用如此细的笔法一点一点勾勒生活。在河塘河边生活的人们,舀碗水就会发现像缝衣针一样细长的白眼鱼,小孩腰里拴着一根救命带子的船上人家,有时真的在想是不是瞬时就穿越回到四十年前。上海浦东乡村一隅,风景如谙,天是蓝天,水是绿水,水里人家岸上宜居,就如同的电影画面般的自然,好一副生生息息的画面。使得你不由自主又想起世博会那幅大热的古画《清明上河图》。
如果说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空间画面平行记录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那么《青菜白菜》用文字从时间上垂直剪辑出了四十年浦东农村的立体画卷。
乡间的青菜地,掺杂着蛙鸣、不知名的鸟叫。春天一副花红柳绿的模样。也许只有油菜花是金黄色。这是典型江南人家,安静祥和。生活在四十年的沧桑巨变中,你不得不沿着作者推进的笔触,去认识那些人和事。正如文中所写“这田野上有我们祖祖辈辈的心血和汗水,有我们童年少年和青春的时光,有泥土一般醇厚的乡情和稻麦一样成熟的爱情。”这样的叙述于其说是刻意,不如说是作者的本能。
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已经和土地的命运紧紧相连。时光流逝唯有不变的是这些记忆深处的生活点滴。“青菜”一文惊艳就在于此:“乡下人家吃青菜要从秋天吃到明年春天,从青菜吃到咸菜,不好吃时不抱怨,好吃时也不留意,只因为青菜是一年四季的家常菜,与我们的生活须臾不分离。青菜的味道是天下菜肴中最普通的,普通得没人会去咀嚼,而这里面也许就有着人生的味道。”普通予之吟唱就赋予生生不息的内容。这块土地生长了青菜,也滋养了斯人。生机勃勃的家园,细微之处颇有放翁“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之感。
试想,一个人,一卷书,一畦菜,一条河尽其生机勃勃的天地生活,这是多么宜居的家园。当然,还有青菜和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