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传真

|

活动公告栏

|

悦读之美

|

传统文化

|

海派文化

|

文明广角

|

报送平台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稿件
阅读者|读钱穆《灵魂与心》偶感
2018年7月13日 14:24

  一个人与一本书还是讲缘分的,记得2015年底准备研究生考试之前,“中毒”《蒙田随笔》太深,导致考文学理论时,答入不少里面的内容,跑题太远差点影响到录取。后来在深圳书城偶遇到钱穆的《灵魂与心》,那素白而简洁的封面,深邃的内容,一下子吸引了我。回首那段谋生于深圳罗湖的“白领”日子,躯体是那样的劳苦,幸好灵魂有所寄托。坚信这是暂时的历练,是孟子说的“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不然真的坚持不下去。

  近日准备搬家,重新翻阅书架上尘封的《灵魂与心》,思绪仍然不免波澜起伏。我十分敬佩钱穆先生,佩服他的治学态度和学问涵养。他在民国时期就开始在东西方比较视野中,探讨体悟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下面聊几句自己的阅读感想。

  在西方,灵魂和肉体是对立的,灵魂不灭,而肉体无法永生,由此便引申出感性与理性的对立。感官与物质世界接触,而理性所接触到的是精神世界。由灵肉的对立又引申出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对立。这种二元世界观演化出二元人生观。

  中西方对“不朽”看法的差异很有意思。西方人的“不朽”是死后灵魂到另外一个世界去,而中国古人的“不朽”,是人死之后仍然留在这一个世界里。那么,东方思想里死后是怎样留在这一个世界里的呢?

  我国古人灵魂再世及投胎轮回的说法,其实透露了人类对自己生命要求永生及“不朽”的无可奈何的心理。承载灵魂的人的肉体生命是短促的,无法实现永生及不朽,于是“东方人在很早时期舍弃灵魂观念而另寻吾人之永生与不朽”。《左传》里说,“一是家族传袭的世禄不朽,二是对社会上之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渐渐地,人生的“不朽”,由春秋时代贵族家族的爵禄世袭,演变到战国时平民家族的血统世袭。《孟子》里说,不肖有三,无后为大,由于儿女的生命里保留了父母生命的传统,所以无后就是打断了祖先以来不朽的传承。

  根据“三不朽”说,“立德立功立言”大意是指人死之后,他的道德事功言论仍然留在世上,仍然留在后世人的心里。人的生命如果反映在别人的心里那么就有价值,所以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一个人如果对他人没有一点影响,真的是虽生尤死。“立德立功立言”可以“不朽”,就是一个人生前的道德功业言论,常常能反映到其他时代人的心里去,活在人们心中。可以说,西方人希望死后灵魂在上帝心里得到永生与不朽,而东方人则希望死后生平事迹思想留在家族子孙或后世别人的心里而不朽。

选稿:蒋昕婕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巫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