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既是高等院校纯文科领域的一门学术专业,也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众人皆知、感受得到的大众文化。
阅读宗老所著的《美学散步》,感觉少了浏览大部分文学著作和学术论文的艰涩难懂,煞费苦心。在学术地位上,宗白华先生是与朱光潜、蔡仪、高尔泰、李泽厚一起,并称为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他的特点,是注重对艺术的直观感悟和意境蕴味的理解运用。阅读此文,感觉这是一篇散文,犹如晨间公园内一次轻松的晨跑,一路上听见城市各处的鸟语花香,目睹姹紫嫣红的路边风景,又如车程两小时距离的一次野外郊游,情绪高昂地攀登山峰,一路上听着潺潺流动的泉水,山坡上拾阶而上走累了,在山腰的亭台间小憩,品尝一壶清洌温润的春茶,感觉风光无限。
宗老的这一名作篇幅不长,但引经据典,纵论和汇集了美学领域涉及的人文、历史、考古、文学和艺术等领域的各门学科,视野宽阔,论述严谨,措词优美,逻辑精准,让我们既对中外美学史的发展渊源、历史变革、人物专述有了通透的了解,也借美学的角度,从另一眼光对中华文明史有了别具一格的审视。
宗老的《美学散步》最早成文于一个世纪前,洗尽铅华、岁月变迁,它依然焕发纯金般的学术价值和永不褪色的艺术魅力。宗老的著作,既是对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建筑和绘画等艺术淋漓尽致的描述,也展现了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菲尔辉煌的艺术成就,既是他们非凡才华的纵情发挥,也是那个时代文化发展和宗教兴盛的深刻烙印。
如今,我们每年有上亿人次的公众走出国门,赴欧洲旅游观光,在对遍布巴黎、罗马和伦敦、莫斯科等城市、历经上千年至今保存完好的雕刻、绘画和建筑等精品,啧啧称叹的同时,也会借助《美学散步》的通读,对欧洲艺术家们在作品中的美学理论和审美观点,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宗老在著作中论述美学的一大观点,就是和谐、有序和平衡,为中外文学家、建筑学家、艺术家所认同。宗老用很大的篇幅描述魏晋南北朝学术开放、思想自由、生活清新的时代背景。有空读一读易中天的《中华文明史》或者经典课程教材的《剑桥中国史》会发现,这是个朝代更替、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萧条的时代,但从学术角度来看,这是中国美学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无论是竹林七贤的洒脱豪放,王羲之王献之《兰亭序》等书法的登峰造极,或者陶渊明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闲适淡定,以及嵇康《广陵散》乐曲的悠扬质朴,那个时代彻底摆脱了繁文缛节的束缚,抛弃了宫廷礼仪的沉闷压抑,让艺术成就摆脱了约束和框架后,得到纵横数百年的充分展现和肆意发挥,美学的概念起源于此,美学的基础扎根于此。我想,生活的清贫和社会的动荡,无法抹去由于魏晋南北朝近三百年文化艺术土壤的的深厚积淀,以及人文思想上的普及和播种,让之后喷薄而出的唐诗、宋词、元曲孕育而生、大放光芒,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艺术宝库中,呈现了一座座让后人流连忘返,而又敬仰至极的艺术隗宝。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前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让中国大地焕发生机,祖国从此走上国家富强、民族自豪、人民幸福的康庄大道。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不仅仅是深圳等四个特区的建设,也不仅是给上海人民带来生机和活力的浦东开发开放。同时更重要的是,是对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一次大解放、一场大变革,一大批学者、文学家、艺术家包括美学家们,不受思想的束缚,极尽个人才华,吸收西方文学艺术的精华,融会贯通于浸润中国本土文的绘画、文学、书法、雕刻等艺术创作中。
从历史的纬度,我们知道,美学是纯粹属于意识形态的学科,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康德、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为美学发展奠定学术的框架,拓宽研究的空间。但由于归属唯心主义的范畴,也让建国以来以唯物主义为正统的国人们拒之门外,没有人、也无人敢碰唯心主义理论的糟粕。当今,我们开始重视美学,运用美学,中国改革开放带来城市发展、社会繁荣同时,无论是园林景观、城市规划、博物馆和艺术宫的设计建造,做为一门科学,美学理论的运用和美学价值的嵌入,已成为必然,才造就出一个个数十年、数百年仍然呈现艺术价值和人文吸引力的城市景观。让我们无比欣慰的是,当今各大院校中均设立美学专门学科甚至独立专业,无论是图书馆或网上搜寻,探讨美学成就的学术著作等更加丰富,作品展示层出不穷。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大面积水景设计和前不久在虹桥商务区完工的上海舞蹈中心动感式场馆,让我们领略到国际大师们深厚的美学素养和杰出的艺术才华,这才是展现出大上海自开埠以来善于融会东西方文化,而今在改革开放时代愈加鲜明、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
让我们这座城市的精神之河,永远沉淀美学领域的一枚枚精巧贝壳,也让我们借“市民修身书单”活动,读懂美学,喜欢美学,让美学成为我们这座文明城市中一首流淌的歌,美妙而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