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传真

|

活动公告栏

|

悦读之美

|

传统文化

|

海派文化

|

文明广角

|

报送平台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稿件
记2016年度浦东新区十佳志愿者吴凤仙
2017年6月1日 12:41

  他们是平凡世界的大多数,如你如我,但他们用行动为我们这座城市传递着更多暖意,更多友善。他们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志愿,我快乐"。我们感念他们用善的信念、爱的力量,让纵使平凡的每一天也熠熠生辉。

  他们的名字就叫——志愿者。

  今天的"2016年浦东新区十佳志愿者"事迹故事将刊发的是,来自泥城镇中泐村的社区志愿者吴凤仙。

  好人吴凤仙——记泥城镇社区志愿者吴凤仙

  WDCM上传图片

  一把榔头一把扫帚,吴阿婆又来到了工地上捡拾废杂石。

  在浦东新区泥城镇中泐村,只要提起吴凤仙,不管是干部还是村民,没有不竖大拇指的。他们会热心地告诉你关于吴凤仙乐于助人的事,一件件、一桩桩,无不折射着这位老人可敬的品格。其中最让人动容的,就是她义务为村里修路三十多年的事。

  看吴凤仙的外貌,你绝不会想到她今年已经75 岁了。无论何时,她的脸上似乎永远都带着笑容,目光里有着孩子般的纯真和坦诚。她爱说、爱笑,话语质朴,行动却很麻利。

  现在,吴凤仙和老伴依旧开着村里唯一的一家小杂货店,靠着路边,路是平坦的水泥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村里的条件越来越好,路也越来越宽敞平坦,吴凤仙不用再敲敲打打修路了。但她多年前起早贪黑义务修路的情景,仿佛就发生在昨天,想起来依然那么清晰。

  事情要从36 年前说起,那时吴凤仙还年轻,在村里的铸造厂上班。那时农村的条件普遍不好,还隶属于南汇的中泐村也一样,村里基本都是泥巴路,坑坑洼洼。平时还勉强凑合,一下雨就麻烦了。小雨泥泞湿滑,大雨泥泞加积水,一出门人是两脚泥巴,自行车、劳动车的车轮上也会裹上厚厚的泥巴,更不用说车轮陷进水坑里的狼狈了。所以,每到这时候,村民们就难免有怨气,骂天骂地,顺便也能把村干部捎上一起抱怨几句。

  吴凤仙就亲眼看到有村民踩到泥坑里摔了一跤,爬起来浑身泥水气呼呼骂人的。她心里挺不是滋味,骂人不好听,可这路,确实难走啊。也就在这时,她脑中忽然有个闪念:路不好,不是可以修吗?有坑,不是可以填平吗?一个大胆的想法浮上了吴凤仙的脑海:我可以来当这个修路的人!

  吴凤仙是个干脆麻利的人,有了想法就付诸实践。修路的材料她已经想好了,就用铸造厂丢弃的模具壳。说干就干,从那时候起,本来闲不住的吴凤仙就更忙碌了。白天在铸造厂上班,抽空种田、烧饭、做家务,一早一晚被她硬生生挤出来的时间,就全用在了修路上。

  WDCM上传图片

  吴阿婆家小店门口一直有排着整整齐齐的废砖块。

  一辆劳动车,一把铁锹,一把榔头,这就是她修路的工具。每天下班后,吴凤仙往往顾不上回家吃口饭,就拉上劳动车装好模具壳去修路。她最先修的,是中泐一组和奉贤交界的一条路,因为那条路坑最多、最难走。那里离铸造厂有二里多地,光把材料运过去已经是不小的劳动量。为了抢时间,吴凤仙往往连汗都顾不得擦一把就开始干活。整平、铺地、敲实,这一系列的动作,她从生涩到熟悉,全靠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看到自己修的路越来越平整、结实,吴凤仙从心里感到高兴。

  为了不影响村民们白天出行,她有时候晚上能干到半夜,可谓披星戴月。夏天蚊子多,天气闷热,她带回家的,除了满身的疲惫和汗水,还有满腿的蚊子块。冬天寒风刺骨,她不停地劳作,倒不觉得冷,只是手上布满了被风吹裂的口子。

  老伴一开始是反对的,说她傻,问她到底图啥。也是啊,他们家有三个子女,家里地里的活有一大堆,本来她就很累了,还给自己找来这么多活。"你这样,太累了。"老伴的话里有埋怨,更有心疼和担忧。有一天,吴凤仙在夜里修路,有辆车开过来,把她的铁锹柄都压断了。她自己没在意,老伴却吓坏了,半夜跟她吵了起来:"万一那车压到的是你呢?那我怎么办?孩子们怎么办?你有没有想过?"面对丈夫的怒火,吴凤仙还是用她的老办法——笑。她笑嘻嘻地对丈夫认错,说以后一定注意安全,这样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了,不但自己要毫发无损,就连带出去的铁锹、榔头、劳动车,都绝对不会有一点点的损坏。

  看她这样,老伴也只能无奈地苦笑。这么多年的夫妻了,他知道她的善良和倔强,只要认定是对的事情,她一定会做下去的。从那以后,家里的活老伴都会多做点,好让她腾出更多的时间去修路。可没想到,吴凤仙却因此更"得寸进尺"了。

  因为种种原因,铸造厂关闭了,废旧模具壳没有了,可路还得继续修啊,吴凤仙又开始了新的寻找。很快,她把目光投向了建筑工地。只要一打听到附近有工地开工,她就去跟人家商量,捡拾一些建筑废料当做修路的材料。有时候量太多,她的劳动车拉不了,她就自掏腰包,叫来手扶拖拉机,把这些"宝贝"都装回去,存放到家里。久而久之,家里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垃圾。再一次引起丈夫和孩子们的不满。

  但吴凤仙照旧用自己的笑容和耐心平息了家人的抱怨。看着被她修得平平整整的路,下雨不再有泥坑了,好走了,老伴和孩子们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们为有这样一位亲人而骄傲,开始全力支持她的义务劳动了。

  WDCM上传图片

  天气放晴了,吴阿婆拿着小榔头又开始修补坑洼路面了

  吴凤仙面对的,不光是家人从反对到支持,还有村民们从质疑到敬重、追随。

  一开始看她埋头苦干的时候,村民们有的远远观望,有的就干脆悄悄说她傻,也有熟识的人忍不住会提醒她:"修路这些事,不都是政府干的吗?你瞎起什么劲?"听到这话,吴凤仙还是微笑着,她笑眯眯地说:"大事都被政府做光了,我就做做这种修修补补的小事,就图个自己开心、安心。"看她这样诚恳坦荡,说她的人倒不好意思了。其实吴凤仙想得很简单,多做好事,做能帮助别人的事,她就开心,至于别人怎么说,是赞扬还是嘲笑,她并不在意。

  眼看着村里曾经坑坑洼洼的路被吴凤仙用自己勤劳双手一点点填平、敲实,村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出行的便利,曾经的嘲笑变成了赞扬和称颂,曾经的观望更在吴凤仙的感召下,变成了亲身参与。村里有几个阿姨、包括村委干部徐亚芳都曾在她的带动下一起修路。

  几十年过去了,中泐村变了,变得更富裕、美丽、整洁,泥巴路也全都变成了平坦通畅的水泥路;吴凤仙变了,她的年龄越来越大,背影也有些佝偻,但她明亮的笑容没变,乐于助人的行动一直在继续。每到冬天,她还是天不亮就起床,在孩子上学大人上班之前,给结霜冰冻的道路铺上一层稻草,以免有人摔跤。若看到路上有碎玻璃等尖锐物,她总会立刻带上工具去清理,以免扎了孩子的脚,扎坏车的轮胎。

  对自己的付出,吴凤仙总是轻描淡写。在她心里,始终有一种信仰,那就是帮助别人、善待别人,自己才安心、才快乐。

  在中泐九组有户人家,妻子精神有些问题,丈夫身体也不好,家里有一儿一女,生活很困难。吴凤仙看到了,又是送钱又是送东西,时常去他们家里做些家务,帮助大人,照顾孩子。老伴在她的带动下,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理解支持,跟她一起去。而今,这两个孩子已经成年,日子也越过越好了。在村里看到他们,了解情况的村民和干部都忍不住要叮咛一番,让孩子们不要忘记吴凤仙夫妻俩对他们的好。

  这样的事,在吴凤仙身上,发生的太多,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她的付出,群众看到了,政府看到了。在今年1 月份,吴凤仙因"助人为乐、七旬老人义务修路三十余载"荣登中国文明网的"中国好人榜"。在这份沉甸甸的荣誉面前,吴凤仙的笑容有些羞涩,她说因为政府好,干部好,生活越来越好,她才有更多的能力来帮助别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她说自己做的事情都很平常,不值得说,也不值得写。她说生活在这样一个好时代,她很幸福。

  这就是吴凤仙,一个普普通通的村民,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一个大写的中国好人。

选稿:梅雅莉  来源:浦东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