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设置家庭医生,不仅方便居民家门口就医,也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本期我们关注一位基层的全科医师。
——编者
有两个数字可以描述朱兰——她是上海5700多名家庭医生队伍中的一员,同时也是一位从医20年的资深医生。
朱兰负责的一个由5名全科医生和5名医生助理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为5个居委会、两万多名居民服务。截至目前,朱兰团队每位家庭医生人均签约1068户,签约率达70.1%。
"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我都做过。"朱兰说。说起来,朱兰的三次角色转换,也见证着上海医疗卫生改革的步伐。刚毕业时,她是心内科的专科医生;2005年,上海启动社区卫生改革,朱兰所在区级医院转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朱兰也转岗为一名全科医生;2011年,上海启动家庭医生制度试点,朱兰所在的徐汇区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试点单位,朱兰又当上了家庭医生。
角色变了,工作上有什么不同?
"最大的变化就是,关注点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当专科医生、全科医生,关注点主要在疾病;如今作为家庭医生,我们要关注的是病人本身,以及整个家庭的健康。"朱兰说。
相比之前,在医院里坐等病人上门、被动看病。现在的朱兰,除了每周两个半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其他大部分时间都"浸"在社区。"我们把主动服务深入到家庭,不仅为居民看病,还要做健康宣教、管理家庭病床。"朱兰说,"现在徐汇区新建的‘邻里汇’里,专门建了地方更大、标准化配置的家庭医生工作室,居民看病、检测体质更方便了,我们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穿行在里弄小巷,工作显然比坐班医生辛苦,但朱兰却感到成就满满。"我们率先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复查和群组干预管理,针对性更强了,预防关口也更往前靠了。"朱兰说,"通过签约服务,居民对我们越来越信任,总能听到他们一声声亲切的‘小朱医生’。有几位老人一直跟我说:在我们心中,你就像家人一样亲……这些都是工作中鼓舞我们家庭医生不断前行的动力。"
在朱兰团队服务的病人中,有一位陈女士,患有难治性高血压伴微量蛋白尿,通过朱兰团队群组干预管理,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因为新的管理模式成本低、易推广、效果明显,朱兰受邀在中华医学会全科分会、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经验交流会等多次大会上进行交流。
"长期与居民接触,我认为在早期发现肿瘤及其他大病、重病、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等方面,只要能坚持多想一点、多问一点,多说一点、多帮一点,家庭医生大有可为。"朱兰说,"如果说专科医生是在下游打捞落水者,那么家庭医生就是在上游减少落水者。期待能有更多配套政策吸引更多优秀年轻人加入家庭医生队伍,与我们一起做好居民身边的健康守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