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一群癌症病人康复后能做什么,很多人的回答会是:唱唱歌、跳跳舞,开开心心享受生活,健健康康珍惜生命。然而,崇明癌症康复协会港西站的会员们,则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为信念,当起了助残服务的志愿者。
施元美是崇明癌症康复协会港西站的站长,也是个有心人,在与一些残疾人的沟通交流中,她发现,目前残疾人居家养残的服务时间是每周一到周五,很多残疾人在周末难以得到相关的照料,特别是对一些重残无业、一户多残家庭来说,原本应该快乐的周末反而徒增了几分无奈。为此,施元美第一时间想到了自己身后的这批康协会员,在癌症康复之后,会员们也想通过某些途径回馈社会,如果成立一支助残志愿服务队,一定能够实现大家的这一愿望。
施元美把自己的想法跟站里的会员们沟通后,大家纷纷表示支持,不少会员第一时间就要申请成为志愿者。会员们的踊跃支持,让施元美更加意识到,这件事情不仅可行,而且必行。在此之后,她又找到了镇残联,将自己关于癌症康复会员志愿服务残疾人的初步设想向残联领导作了汇报,得到了镇残联的大力支持。
2016年3月底,施元美组织20名康复站的骨干会员召开了一次座谈会,将自己的助残规划再一次和志愿者们作了通报,在充分整合大家的意见建议后,港西癌症康复站的"阳光星期六"助残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服务队的主要内容是每周六到结对残疾人家中开展志愿帮扶活动。"我们也曾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关怀,从癌症病患中挣脱出来,获得了新生,现在就是希望为残疾人做一点事情,解决他们周末无人照料的实际问题,也算是回报社会。"这就是这群癌症康复人员最单纯而又朴素的想法。
在成立的当天,服务队就初步明确了"五个一"的结对帮扶内容,即"精神上聊一聊",倾听残疾人的心声,解答他们的疑惑,为他们讲解社会新闻、奇闻异事;"饮食上烧一烧",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烧好一顿饭,让他们饱餐饱食;"环境上理一理",帮助残疾人打扫卫生,清理整洁家庭居住环境;"家电上修一修",提供对一些常用家电的维修服务,减少残疾人家庭的维修支出;"采购上代一代",根据结对残疾人的实际需求,代购一些生活必需品、代缴水电费用等。这样的帮扶内容,基本上涵盖了残疾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助残志愿服务活动更加落在实处。
梁某是协兴村一名视力残疾的重残无业人员,妻子7年前因患肝癌离世,女儿长期在上海工作,对于志愿者的帮扶他并不陌生,因为妻子患病期间,康复站的爱心志愿者就经常来他家探望,现在,志愿者又将关爱送到了自己心里,他感到非常舒心。结对梁某的是协西村的黄云飞,他第一次到梁某家时,就发现梁某家的液化器、电灯等多种家用设备有损坏问题,掌握一些维修技能的黄云飞实在看不下去,没几天功夫,就将这些损坏的设备维修一番。梁某感叹:电灯坏了这么久,现在志愿者修帮忙好了,虽然眼睛看不清,但自己心里亮堂堂的。
2016年6月的一天,双津村重残无业残疾人秦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的另一头正是"阳光星期六"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施元美。原来,施元美得知双津村的秦某是重残无业新申请人员,视力在尿毒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影响下下降严重,几近失明,妻子与其离婚多年、儿子媳妇又常年在上海工作,生活十分不便。电话中,施元美向秦某表达了自己意愿结对帮扶他的想法,秦某万万没想到,还会有这样一群爱心人士想到帮助自己,便欣然接受。打完这通电话后,施元美第一时间赶往秦某家,水池中未洗的碗筷、地面上散布的垃圾、桌面上铺满的灰尘……施元美二话没说,拿起扫帚、抹布,首先就让秦某住所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接着,她又陪秦某聊起家常,叮嘱他平时要注意饮食,避免加重糖尿病病情,她还承诺以后每周六都来帮他做饭。施元美的首次志愿服务,让秦某充分感知了志愿者的真诚和热情,也让他感到自己不再孤独。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将近两年的时间,"阳光星期六"助残志愿者累积的志愿服务时间已超过1500小时,当被问及工作辛不辛苦、累不累时,志愿者们说:"让他们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们的价值也体现了,很快乐,一点都不累。"
他们曾经身患癌症,而今却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或打扫卫生、或修理家电、或唠嗑聊天,以自己的力所能及,帮助比自己更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体。战胜病魔,他们意志坚,服务社会,他们真情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