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上让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多位代表委员呼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传统文化渐“热”的今天,学校能为传统文化教育做什么?怎么做?杨浦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从课程开发入手,多年来以传承创新的理念,引导孩子们在生活中亲近传统,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
“龙狮”传统文化:提升体育素养培育民族情愫
2005年初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成立了龙狮队,并以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将“舞龙舞狮”这一特色项目纳入课程体系。依托上海体育学院的师资优势,为龙狮课程配备专职师资,并从教学内容、场地、设备等方面予以保障。舞龙舞狮运动是一项奔跑的运动,在舞动的过程中,队员们不仅需要形成热热闹闹的奔跑氛围,还要注意团队合作来保证龙腾狮跃的艺术形象,通过集体训练,学生身心素质、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学校龙狮队成立以来,先后代表学校参加区“龙跃浦江”、“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海理工大学百年校庆”等各类大型活动,龙狮队的精彩表演受到了上海市委、市文化局、杨浦区政府、社区街道的高度评价。龙狮文化以校园活动为载体,在学生的广泛参与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上海体育学院附属中学开展活动
“书法”传统文化:以美启真翰墨育人
鞍山初级中学紧紧围绕“以美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打造书法特色。书法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华书法天人合一、刚柔并济的精髓,品味书法丰厚的审美内涵,培养学生专注、细致、坚韧的品格,从而达到“一笔一画写好字,一撇一捺做好人”的培养目标。书法系列校本教材《翰墨流芳》和研究课题也助力着校园文化建设,学生们通过对教材中书法技艺的习得,感悟书法艺术独特的魅力。由学生书法作品布置的“神韵廊”、“千姿壁”、“墨宝廊”、“墨迹窗”、“墨香斋”,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师生们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各类国际交流活动中,不仅书写水平得以提高,更让学生体悟到博雅民族文化的魅力。
鞍山初级中学开展活动
“沪语”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展示非遗魅力
惠民中学牢牢把握“以艺育人”的办学特色,依托上海市曲艺家协会、杨浦区艺术教育委员会,合力推进曲艺传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上海、融入上海,使海派文化在传承中得以发展。学校发挥“上海市学生曲艺教育基地钱程工作室”的作用,特邀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钱程担任沪语教师,开设沪语学习班。通过建设沪语文化创新体验馆、沪语文化长廊,开发《学说上海闲话》校本课程、《大家来讲上海话》网络课程,创编沪语独脚戏、诗朗诵、寓言故事等多个节目多次参加市、区各类比赛与交流演出,激发学生学习上海话的热情,感受上海方言中蕴含的文化魅力,从而让学生不仅成为传承上海方言的积极实践者,更为弘扬海派文化注入新鲜活力。作为“上海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校,学校俨然成为海派文化传承的教育典范。
惠民中学开展活动
“麦秆画”传统文化:研习艺术精粹绽放生命精彩
东辽阳中学秉承“融”文化办学理念,着力构筑学生喜闻乐见的“融入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在定海街道的大力支持下与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美术学会会员、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奇荣合作,将麦秆画引进校园,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研习麦秆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了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领悟力与审美力,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也为随迁子女成长打开通往世界的一扇窗户。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佳传习基地”校、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试点校,学校先后参加上海市教育博览会等多次市级展示,《新民晚报》、《东方教育时报》、《杨浦时报》等媒体也多次报道麦秆画研习成效,学生创作的麦秆画作品屡屡获奖,多次在市、区、街道展示,获得好评,并作为礼物赠送给国际友人,成为中外友谊的美好见证。
东辽阳中学开展活动
“楹联”传统文化:斟词酌句声韵传情
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是上海市第一所全国楹联教育基地。学校以向学生传授楹联传统文化知识为核心,在校内普及楹联知识、学习楹联创作,历年来有多位学生在市楹联学会举行的中秋联、茶联、格言联、春联等征联活动中获得奖项,崭露头角。目前学校建成了上海楹联馆(东馆),馆内陈列着全国优秀楹联教研组——语文教研组多年来的教学成果,教研组定期在馆内研讨楹联教学。老师们在学习楹联的同时,还进一步学习诗词格律、唐调吟诵,丰富自身底蕴。学校的“楹联部落”社团,让学生参与了丰富多彩楹联学习活动:编制楹联知识小报、欣赏名家名作、尝试楹联写作、担当讲解员向社区学校介绍楹联知识及楹联文化。学校在区教师进修学院专家的引领下,楹联教学不断突破和发展,楹联课程不断充实和完善,楹联文化不断融合和传承。
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中学开展活动
“国画”传统文化:花鸟画中有乾坤
黄兴学校依托国画特色,让师生在参与国画课程建设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弘扬民族精神。花鸟画通过生动的笔墨技法实践,培养学生对国画的兴趣;在知行并重的体验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增强文化底蕴。学校先后开发的《学画花鸟画》系列校本课程已作为区域共享课程。课程从白描、工笔、写意的表现形式入手,用“理、例、情”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不仅要重视绘画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欣赏和感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同时,学校探索将育美与育德教育进行融合,学生用国画形式创作“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我眼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内化自己的言行。
黄兴学校开展活动
“京剧”传统文化:情寓国风里道存京韵中
思源中学作为“京剧进课堂”试点校,一直把京剧作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精气神的重要抓手。京剧成为基础性课程进入日常课堂教学中,在音乐课上学习基础性的京剧知识,延伸了老生、武生、青衣、花脸、京剧乐器等特色艺术课程,并将教育部规定的京剧经典唱段,作为规定曲目学习。京剧社团遴选了一批热爱艺术,嗓音条件较好的学生,聘请上海京剧院老师进行声训、身段训练,在学校音乐老师的配合下,培养了一批批喜爱京剧艺术,并且能开口演唱京剧唱段的学生。尤其是青衣、花脸社团还代表学校参加区、市各项比赛并获奖。为持续推进学校京剧特色项目的发展,思源中学精心设计了“京韵馆”,馆内展出了京剧的服饰、道具和演出乐器等,让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京剧文化,培养更多国粹小戏迷。
思源中学开展活动
“诵读”传统文化:文化养志经典润心
近年来,控江二村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教师先行,提升诵读活动文化内涵。学校倡导教师博览群书,边读边做读书笔记;开展“读书沙龙”等活动引导教师诵读经典;组织教师参加“长三角地区古诗词教师培训活动”,学习诗词的押韵对仗、吟诵技巧等,提升教师文化涵养。依托经典,建设“书香校园”文化环境。全面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使阅读服务有章有序。规范班级“图书角”建设,学生之间课外书籍资源共享;打造“读书平台”供学生课间闲暇时阅读,让学生浸润在经典书香中。多彩活动,彰显“经典诵读”文化特色。学校以“文学月”、“语文周”等主题活动形式,开展读、讲、演、写等系列活动,引领孩子走进经典,感受经典的传承。积极参加区“汉字节”、“古诗文大赛”等活动,把经典诵读做实、做细。
控江二村小学开展活动
“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跟着太阳走一年传承文化润童心
长白二村小学分校以彩虹小农庄为载体,以校外拓展、探究小发现、大学生兴趣课、自然笔记、少先队活动课等多种实践手段,将“二十四节气”这个凝结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饱满智慧的民俗,通过每个节气的气候特征、节气民俗、节气养生等有趣的知识,传道授业解惑给孩子们,形成了《跟着太阳走一年》——《春之声》、《夏之绚》、《秋之韵》、《冬之魅》四册校本教材。这一课程体现了学科大融合,能对孩子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跟着太阳走一年”课程,与此次申遗的完整名称“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不谋而合。同时,还符合“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玩乐中体验和感受,如春分竖蛋,清明青团,立夏称重,霜降做霜,立春剪纸……学校不断努力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种子,播撒到幼小的心田。
长白二村小学分校开展活动
“中草药”传统文化:小小神农园中医大世界
开鲁二小“小神农中草药”课程秉承了“让生命更灿烂”的办学理念,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通过中草药课程建设为载体,让全校师生了解中医药文化历史,学习中医药知识,传承与发扬中医药文化,助推师生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神农中草药”由种植园区、体验馆、巧心坊三大板块构成。种植园区为学生提供中草药的种植和栽培基地,在种植活动中认识中草药,掌握中草药浅显的药理、药用知识,从感性上喜爱中草药;体验馆是开展中草药拓展型课程教学的主要场所,数十种中草药药材标本和中华医学名人堂为学生进一步研究中华医学提供了知识学习和活动体验的场所;巧心坊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利用中草药亲手制作护手霜、泡养生茶、煮养生粥等活动,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开鲁二小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