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评弹界依惯例会举行一些会书,即把一些优秀演员集中起来演一些精彩的唱段和折子,热闹一番。这不,弹词开篇《西厢待月》《啼笑因缘》等这几日就在乡音书院演出,记者来到现场,发现演出还未开始,台下就已“高朋满座”,好不热闹。“惊堂”一拍,这个容纳百余人的小小书场里,历史风云呼啸而来,琵琶弦起,悲欢离合娓娓道出……新春档期全市书场将“天天演”不停。昨天,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透露,从元旦到春节全市书场约有300场演出,将主推《白蛇传》《杨乃武》《玉蜻蜓》《描金凤》等传统经典。
一杯茶一场书,是江南的标志性休闲生活。评弹发轫于苏州,活跃于长三角,在上海走红。据《上海市黄浦文化志》记载,上世纪50年代,上海市中心近两平方公里范围内,书场多达36家,仅现在的豫园商场周围就有近十家,每走几步,就能听到路边传来的三弦和琵琶声。“连今天的新世界百货、梅龙镇广场区域也有作为书场的历史痕迹。”上海评弹团团长高博文介绍说。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书场和过去传统意义上的书场已经不太一样,“它们不断下沉到区文化馆、文化中心,和群众走得更近、更亲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书场约50家,长三角地区拥有书场数量在300家以上。“近年来,上海加快了书场修缮的步伐,一批老书场纷纷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回到文化舞台,极大地丰富着市民的娱乐生活、精神生活。”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说,书场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基因、江南文化的血脉,也承担着为更多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观众带来文化获得感的重要使命。
目前大多数书场在下午营业,“社区书场”不仅是休闲娱乐空间,也成为社区居民的社交沙龙。下午一点开场的演出,不少老年听众中午前就赶来了。茶先喝起来,天也聊起来,一个下午只需花上两三元,贵的也不过10元。有些老听客的“长包位”,一包就是一个月。如嘉定南翔的槎溪书场,古色古香,“颜值”颇高,不仅成了地标,更以热情周到的服务闻名坊间。
“一个长篇唱半个月,半个月换一批演员,一年300多天,真的是‘天天演’,对演员来说是很好的锻炼。”高博文说,“无论是一级演员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演员,我们都要求他们要和观众多聊聊多说说,演出结束后放慢脚步,听听老年观众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文化服务,不仅要业务好,更要有耐心和细心。”
除了传统经典外,演出方也在开发新编历史题材、现实主义题材,以及关于“垃圾分类”这样的都市新时尚新作品。书场里演什么,观众的意见很重要。高博文说,一台节目演好后,演员往往会把新编剧目拿出来“亮亮相”,请听客们提提意见。书场要繁荣起来,离不开优质的节目和演出。当然这对当下的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留住老观众,还要吸引新观众。“曲艺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灵巧、轻松是它的特点,但也容易产生随意与轻慢的后果,因此不能一味地追求娱乐,要有格调,要有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