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监管局共检查食品企业8.40万户次,同比增长26.24%;检查药品零售企业1358户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4874户次,分别是改革前的5.26倍和22.25倍;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监察2.25万户次,涉及设备85579台次,分别是改革前的54.7倍和23.7倍。
上海社会科学院3月3日正式发布的《浦东新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三年实践评估报告》中指出,自2013年9月浦东在上海率先试点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以来,浦东市场监管局共计开展了97项先行先试改革创新,其中近四成已在全市乃至全国复制推广。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沈开艳表示,经评估,浦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实现了改革初衷,呈现出诸多亮点,模式科学、程度深入、成效明显,不仅走在全国同类改革前列,也为全市乃至全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监管改革与自贸试验区效应叠加
2013年9月,浦东新区在上海全市率先试点市场监管体制改革,2014年1月1日正式完成工商、质监、食药监三局合并,挂牌成立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启了构建市场监管新格局的探索之路。后续又并入价格监督检查职能,形成了“四合一”综合执法体制。
浦东市场监管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吴伟平表示,浦东注重改革的系统集成,将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贸区改革、综合配套改革等有机结合,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等各项叠加效应。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完成三年“大考”,与自贸区一同成长的浦东市场监管改革也需要作出总结。因此,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对浦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开展了独立、客观的第三方评估。
报告指出,几顶“大盖帽”变成了一顶“大盖帽”,是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带给社会公众最直观的感受。例如,针对高风险企业的“全项彻查”机制,是浦东市场监管局创新监管手段,进行覆盖“四合一”职能16个环节、46个项目的全方位、全过程彻底检查。截至2016年底,浦东市场监管局已彻查高风险食品企业157家,发现并督促整改食品安全隐患等问题851项,促进了安全风险防控和企业自律规范。
上海珍鼎餐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此前食药监、工商、物价等部门分别到企业检查,现在一次开展综合检查,不但要查餐饮各环节,还要查广告等其他事项,“感觉现在更加专业、要求更高,我们食品企业也必须要主动加强内部管理,使整个行业更加规范。”
“很多人担心‘四合一’之后专业监管的能力反而降低了,其实不然。”吴伟平表示,“最后一公里”的监管力度加大后,百姓关注的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产品质量安全、公众消费安全等高风险、重难点环节监管效力明显提升。2016年监管局共检查食品企业8.40万户次,同比增长26.24%;检查药品零售企业1358户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4874户次,分别是改革前的5.26倍和22.25倍;开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监察2.25万户次,涉及设备85579台次,分别是改革前的54.7倍和23.7倍。
不过,随着改革逐渐进入平稳期,浦东市场监管局检查次数和办案量的增长曲线,从高斜率的“大斜线”向正常浮动的“波浪线”转变。“说明市场监管改革已经进入新常态,下一步就看我们怎样强基固本再出发。”
从单纯“守门”到承担“守夜”责任
2015年8月,浦东作为全国四个改革试点区域之一,率先启动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并于同年11月进一步拓展新政适用范围,进行个体工商户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截至去年底,已有1518户经营者享受了改革便利;今年3月1日起,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行。
吴伟平表示,市场准入的门槛不断降低,但“退出难”依然是困扰不少企业的一道难题。“企业的难点就是改革的重点,激发市场活力,需要更加宽松、便利的准入环境。”三年来,浦东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简政放权,先后推出注册资本实缴制改认缴制、市场准入便利化“双十条”措施、证照分离改革、企业名称登记改革、“只说YES不说NO”的窗口无否决权机制、注册许可网上预约等39项市场准入创新举措。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整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陈建华表示,调研中研究人员发现,浦东市场监管改革自始至终围绕“放、管、服”要求,注重结合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重构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探索政府职能进一步向有限政府、责任政府转变,当好市场的“守夜人”。
2016年,浦东市场监管局在全市率先启动浦东新区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并于当年6月27日上线试运行。依托这一平台,浦东创新推进“双告知、双反馈、双跟踪”、“双随机、双评估、双公示”机制,于2016年1月1日起在全市率先实行“双告知”制度,实现了“先照后证”、“证照分离”改革后证照管理的无缝衔接,目前已涵盖15个审批主管部门的93个事项。
“市场监管与改革同生,提升智慧监管和信用监管的服务与能力就是改革的方向。”在浦东,不少人都知道一条名为羽山路的“诚信经营示范街”和“食品安全示范街”,这正是浦东市场监管局与洋泾街道携手,通过洋泾“社区云”实现商家信用信息共享,对示范街27家商户形成一户一档诚信档案,每月评出诚信“红榜”和“灰榜”,信用监管正是浦东市场监管局创新事中事后监管的核心与重点。
吴伟平表示,监管部门只“守门”,经济活力就会下降;只有从“守门人”变为“守夜人”,在尽好监管主体责任的前提下强调事中事后监管,才能强化监管部门净化市场的功能,促进更多企业经营活跃,市场竞争更加公平。
重建队伍架构提升治理能力
目前,浦东已提出要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政府再造区。对市场监管改革来说,正是要从传统管制型政府向现代服务型政府转变,从管制向治理融合,改变政府“保姆式”事无巨细的市场监管模式,构建主体自律、业界自治、社会监督、政府监管“四位一体”的监管新格局,探索多元主体参与的市场治理新机制、新举措。
上海高桥石化是一家大型石化企业,储罐等特种设备具有高危性质,风险系数高、专业性强。2015年,该局在全国率先试点高风险行业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第三方评价新机制。首先在上海高桥石化小凉山储罐区开展试点,引入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系统评价,建立隐患清单和整改清单,解决了监察人员技术能力不足、监管手段单一、企业安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升了高能级、高风险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和风险防控水平。2016年该模式已拓展至机电类特种设备系统进行试点,有望进一步复制推广。
2014年至2016年三年间,浦东新区共新设各类企业141430户,与之前三年相比增幅达到213.3%。上海社科院的调查中,企业普遍认为,改革让企业投资创业成本更低、效能更高,有利于企业发展;消费者也认为,改革后市场安全监管力度得到加强,诉求处置得到优化。
“在评估浦东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产生的成效和影响的同时,我们也梳理了改革中存在的瓶颈和问题。” 沈开艳表示,市场监管任务重与监管力量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执法队伍业务建设和文化建设还需不断深化,行业自律、社会共治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监管理念和方法还需继续优化创新。
吴伟平表示,下一步浦东市场监管局将加大队伍素质建设,深化管理架构从垂直向扁平转变,使得监管执法队伍更加适应互联网等新经济形态,尤其是对贸易、物流、金融结算等跨界融合企业的服务与监管,形成各类多元共治、互动民主、多方参与的措施。